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史》、《金史》以及《辽史》,均为元代同时官修,署名脱脱等撰,实际成于众手。《宋史》成书于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金史》则早一年。宋、金二史都遥继《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的传统,恢复了《河渠志》专篇,从而纠正了《后汉书》等史书不列水利专篇的缺陷,并为元、明、清各史提供了范例。宋、金二史《河渠志》的特点是,取材范围各以本朝为断限(宋《志》有个别部分简略地追溯前代);采用先按水系(或地区)分门别类,再按史事发生的年代先后,依次编述,形成与《史记·河渠书》等水利通史相区别的断代水利史的新体裁。《宋史·河渠志》是《宋史》的十五《志》之一,分为七卷,全文约6万多字。按所叙内容有具体河名、水系和年代可考的,约580事。依该《志》编排次序,总序之后,首列黄河167事,记述周显德元年至宋靖康元年(公元954~1126年)史事,篇幅占该《志》1/3以上。次为汴  相似文献   

2.
《史记·河渠书》该书为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史记》,汉司马迁著,《河渠书》是其中一个专篇。它记述了上从禹治洪水,下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黄河瓠子堵口后黄河洪灾及修流河渠史实。司马迁在《河渠书》结尾,历述他阅历过江、淮河、济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个概念;“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再次表达他对水的利害两面性的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又因他参加过瓠子  相似文献   

3.
有作为的帝王重视水利的特殊政策王世安从《史记·河渠书》记述的禹治水的故事,让我们想到公元前2100多年前,舜帝让鲸与禹父子两代人治水,并禅让帝位于治水有力的禹的传说。舜禅让帝位于禹,可以说是帝王重视水利所实行的特殊政策中最早最特殊的一例。在以后的史书...  相似文献   

4.
《史记·河渠书》,司马迁著。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字子长,汉夏阳县(今陕西韩城县)人。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任郎中,参加过黄河瓠子堵口工程。次年继任其父司马谈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遗职。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撰著《史记》,历时十多年完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具有空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它首创“纪、传、表、书(志)”等体裁,为以后各代提供了编史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5.
水之珠江     
从广州出发: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灵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珠江水利资源概况水利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问世的《吕氏春秋》中的《孝行览·慎人》篇,其中所讲的取水利系指捕鱼之利。约公元前104至前91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成《史记》,其中的《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该书记述了从禹治水到汉武帝黄河瓠子堵口这一历史时期内一系列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史实之后,感叹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并指出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当我们将视线投向珠江,这条中国南方第一大河,中国境内长度第三大河、水量第  相似文献   

6.
班固作《沟洫志》承袭了司马迁《河渠书》中的水利思想,单独著篇,侧重农田水利,故曰"沟洫",不言"河渠"。二者皆视水利有三层含义:一是治理水患,二是灌溉农田,三是漕运货物。班氏认为水利起源于大禹治水,发展于春秋战国,兴盛于西汉,并详细地记叙了西汉治河过程,记载了六辅渠、白渠等重要水利工程以及水工徐伯表、杨焉、张戎、韩牧等水利专家,还记录了许多重要的治水言论,尤其是贾让的《治河三策》,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论,是最早提出黄河下游地区兴利除害的治河文献。  相似文献   

7.
《河北水利》2012,(12):12-14
水,繁衍了生命,孕育了优秀的中华民族和蕴藉深厚、绚烂多彩的华夏文明。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一部人与水的关系史。水利,西汉大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述了从禹治水到汉武帝黄河瓠子堵口这一历史时期内一系列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史实之后,慨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自此,水利一词就具有了防洪、灌溉、航运等除害兴利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史》作为一门科学,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司马迁写成的《史记》中,就以《河渠书》的专篇,记载了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以前,我国人民变水害为水利的历史。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水利史。继后,历代  相似文献   

9.
《水利天地》2007,(10):25-25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学。他发愤著写的《史记》,共130篇,达52万字,是我国最早的通史。其中《史记·河渠书》被誉为我国第一部水利通史,为水利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被尊称为中华“史圣”的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历经坎坷,刚直不阿,秉笔直书,耗去毕生心血,为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一部与日月同辉的皇皇巨著《史记》。在《史记》里,有一个水利专篇《河渠书》,倍受历代统治者重视和水利家、史学家们的注目。它记述了上起大禹治水,下迄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的重要水利事件,是我国第一部水利通史。它开创了历代官修整史撰写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同时赋予“水利”一词以治河防洪、  相似文献   

11.
水利史这一学科的研究、著述工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并积累有具体反映水利科技发展脉络的大量专业性著作。它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初,就曾出现第一部中国水利通史——《史记·河渠书》。司马迁创作这  相似文献   

12.
一、水利是基础产业“水利”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当时系指捕鱼之利。水利的含义和内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充实完备。到汉代,司马迁在中国最早的水利通史《史记·河渠书》中,上溯远古,下迄当时,记述的内容包括防洪、灌溉以及航运等各项水利事业,首次赋予“水利”一词以广泛的含义。1933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三届年会曾通过一项决议,提出:“水  相似文献   

13.
《禹贡》是《尚书》的一篇,写于战国时代,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水利专著。书中对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河流、土壤、地理等作了详细的记述,对当代人研究我国古代地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史记·河渠书》西汉司马迁著,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记载了从大禹到汉武帝2000多年治水实践和经验。开创了我国水利史研究和著作的典范。《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水文地理名著。作者为了对三国时所著的《水经》进行考证,跋山涉水,追溯源流历时7年之久,终于写成了30多万字的巨著《水经注》。书中对大小1,252条河流及其水利工程,特别是对黄河作了详尽的记述,不仅内  相似文献   

14.
专业志.是记述某一专项事业的志书,水利专业志便是其中之一。如何编修新的专业志书,是一项继承与开拓的新工作,就此试笔,参加探讨。一、专业志的特性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分门别类的记述史实,是史籍志书编纂中的一个传统方法。前人编著的《河渠书》、《水经注》等就是水利方面的专业志书。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突飞猛进,编修社会主义新的专业志书,就成了修志工作中的一项艰巨任务。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条件的不同,编纂者的立场、方法、目的的不同,新旧专业志书的分类方法,结构安排也会有  相似文献   

15.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不仅在天文学方面有其卓著的成就,编制了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而且他劝农桑、兴水利,修治过许多河渠。尤其对发展黄河下游的引黄灌溉,他更是较早的倡导者。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立中书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两年了。在《水法》中有七处提到“防治水害”。“水害”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水法》中的防治水害应包括哪些内容,这是贯彻执行《水法》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一)有关论著中对“水害”的解释我国古代,“水害”与“水灾”是同义词。《史记·律书》中有“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汉书·沟洫志》中有“犹不能为魏郡清河减损水害”;《管子度地篇》提出防水害、兴水利的重要性说:“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水一害也,旱一  相似文献   

17.
水文站网黄河,以泥沙多而著称于世。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引洪淤灌、筑堤防洪的过程中,就观察了河水的含沙量。《汉书·沟洫志》中记载了王莽当政时(公元9~23年)已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六斗泥”之说,这一描述和现代观测到的洪水含沙量是相近的。流域内各地的州县志和史书上有关暴雨、洪水、泥沙灾害的记载,一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  相似文献   

18.
《元史·河渠志》,明宋濂等著。宋濂(公元1310~1381年)字景濂,浙江金华人。元末,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任“江南儒学提举”。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升任“翰林院学士”。其后历任“编修”、“国子司业”、“侍讲学士”等职。明代官修《元史》,分两次成书:初修为洪武二年八月,续修为次年十月,宋濂均为总裁。这两次分修的成果在《河渠志》上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9.
沧桑话汴河     
汴河,起源于战国时代的鸿沟。《汉书·地理志》称汴水,《后汉书》作汴渠。汉魏时期鸿沟的下段淤塞,其上段(即荣阳河口至今开封)与它的支流(氵反)水结合,因汴(氵反)音通,于是改(氵反)为汴以避反字,汴河就由此而得名。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征民百万开通济渠。通济渠从板渚(今河南省荣阳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东行于古汴水故道,经花园口北入中牟县境,至开封别古汴水折向东南,经陈留镇南、雍丘(今杞县)、襄邑(今睢县)、宁陵、宋城(今商丘)、永城、宿州、灵璧、虹县(今泗县)、泗州(今盱眙)而入淮河,全长1300余里。这条人工运河,从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利科学技术及其文献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司马迁著《史记·河渠书》起,至今两千多年间积累了丰富的水利文献。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文献的搜集、整理、编纂、出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