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呈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保分立"状态,这种制度框架既没有体现公平,也没有体现效率,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与人人都能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对其进行整合,实现"三保合一"。然而,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却步履维艰,进展十分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部门利益的博弈和权属归争。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现状,剖析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障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及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补充医疗保障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 ,就上海补充医疗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 ,据此提出了发展上海补充医疗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成本收益和供给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两种保障体制框架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参加和享受两种医疗保障体制的难点与问题.并认为拓展多种渠道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解决他们医疗问题的正确之选。  相似文献   

5.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为城镇职工及其负责抚养的家属提供医疗保障。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逐步对传统的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多年试点后,于1998年由新型的医疗保险制度取代上述二者,成为我国新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群体,因其职业与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的医疗保障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取得农村医疗保障状况的第一手数据和材料,采用与村干部座谈和走访农户方式,实地调查了辽宁东部某县的三河村的自然、基本医疗卫生、医疗保险和生活保障情况。调查发现,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在偏远农村存在抗风险能力不够、大重病和长期患病保障水平低、保障延伸难和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加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加强监管力度和医保制度宣传以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基本医疗保障的应急措施,具有过渡性特点。有关立法应当充分考虑这种过渡性,有利于推动"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为全民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转型期应运而生的农民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自身及社会的原因,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尚未解决,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种种缺陷,使得农民工的生活处于无保障状态。近年来,部分省市进行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并形成了扩面型模式、单独建制模式和仿城型模式等几种特色鲜明的社会保障模式。认为应将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联系,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解读了新加坡、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提出在借鉴和学习上述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要立足我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市农民工的日益增多,他们面临着养老、失业、看病、工伤等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妥善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国家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通过对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实地调查的情况分析,发现存在农民的参保率未达到预期、参保档次普遍偏低、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提出提高参保率以及参保档次、简化农保办理手续、整合政府农保制度、完善农保代办机构基础建设、倡导家庭养老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集,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的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补充医疗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健康状况和已参加的医疗保险类型;而经济收入、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对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4.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的深入推广,地方政府履行其在制度实施中的责任时,暴露出了补偿比例偏低、补偿重点不够突出、基金结余比例过高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发展。商业保险业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解决筹资机制、补偿方案、风险管控等问题,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浙江省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户籍状况、举家迁移、留城时间、参加社保情况、住房满意度、工作满意度这七个变量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年龄、子女人数、子女受教育情况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显著影响;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对农民工市民化无显著性影响。文章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浙江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流动就业人员工伤保险新模式要求在政府统一的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体系下,实行缴费资金先由省市政府统一管理,再逐步发展为全国统一的管理体系;实行单位缴费,个人不承担.为此,在重点调查研究我国五大城市工伤保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工伤保险缴费和待遇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国家在其推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本文从农村合作医疗的公共性,城乡卫生体制的不公平、卫生投入的效率要求以及农村卫生保障制度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在农村合作医疗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认为国家在新型合作医疗中应承担资金投入,实行卫生扶贫,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立法以及加强管理等责任。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民工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民工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许多地方社会管理思路尚未摆脱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影响,对进城农民工“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农民工的利益、诉求难以在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得到制度化的表达,一些城市的社会治理仍沿用管制式管理的方式。必须认同进城农民工是城镇居民,按照公平对待、民主法治的原则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表明,由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决定的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非农就业规模的主要因素。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表明,各种因素共同影响最终形成三部门条件下新的城乡收入差距。统计检验表明,务工工资与务农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是影响非农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农民工人力资本储量、人均家庭负担以及城市现代部门工资与务工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较显著。因此,政策制订者必须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构建人口流动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农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