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岩塞爆破是开挖隧洞进水口的一种爆破技术,所用炸药应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通常采用胶质炸药和水胶炸药。贵州印江岩口抢险工程中首次将乳化炸药用于岩塞爆破获得成功,达到了爆通、成型、安全的基本技术要求,为抢险工程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印江岩口特大型山体滑坡应急整治工程岩塞爆破 ,是我国第一次在喀斯特发育地区成功实施的大断面、深水下的岩塞爆破。洞室无衬砌、泄水无闸门、岩碴处理无集碴坑储碴 ,这种“三无”条件下的岩塞爆破新技术在我国首次采用。本次岩塞爆破 ,对底部开口直径为 6m的岩塞采用全排孔爆破成型 ,已超过国内外直径为 5m的经验上限值 ;成功地解决了在碎石层及砂卵石层覆盖下的岩塞爆破技术 ;乳化炸药作为岩塞爆破用药在我国是首次采用 ;采用先进的机具组织施工 (如 :多臂凿岩台车造孔等 ) ,其精度高、速度快。爆破后 ,进水口成型好、洞脸稳定 ,洞室磨蚀轻微 ,预裂面半孔率达 99 5 %。 相似文献
7.
引水隧洞进水口岩塞爆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水隧洞进水口岩塞位于水面以下13m处,其直径为5 2m。由于岩塞的直径和厚度相对较小,故采用了钻孔爆破法。岩塞中心布置掏槽孔,周边布置预裂孔,掏槽孔与预裂孔之间布置断面扩大孔。文中介绍了各种炮孔的药量计算、电爆网路的设计、爆破震动和冲击波安全距离的验算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爆后进水口的断面尺寸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9.
10.
王快水库渠首引水隧洞的填塞体采用岩塞爆破法拆除,该方法是水下控制爆破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填塞体由上下游砖砌挡墙和混凝土组成.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预拆除了上游的砖砌挡墙和沉积物,为爆破施工提供了良好的临空面,并采用爆破拆除的施工方案将剩余填塞体1次拆除.通过设计合理的爆破参数、起爆网路以及网路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爆破效果.作为河北省首例混凝土填塞体爆破工程,为其他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工程爆破》2022,(1)
为优化爆破参数,减少对围岩的损伤,以煤矿玄武岩双巷道楔形深孔掏槽爆破的实测爆破振动信号为例,分析对比传统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HHT变换三种变换方法,对爆破地震波信号的时频特性和能量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HHT变换能够确保信号被分解后的非平稳性,且自动适应能力较强,分解效率较高。通过HHT变换得到三维图直观展示各分量随时间、频率和能量的分布情况。爆破振动能量主要分布在0.3s1.0s时间段和01.0s时间段和0400Hz频率段内,频带100Hz400Hz频率段内,频带100Hz250Hz中爆破振动分量对应的频带能量达到最大。通过分析对比爆破振动信号,得到巷道帮部、底部爆破振动信号的主振方向分别为Y(切向)和Z(垂向)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爆破参数,减少对围岩的损伤,以煤矿玄武岩双巷道楔形深孔掏槽爆破的实测爆破振动信号为例,分析对比传统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HHT变换三种变换方法,对爆破地震波信号的时频特性和能量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HHT变换能够确保信号被分解后的非平稳性,且自动适应能力较强,分解效率较高。通过HHT变换得到三维图直观展示各分量随时间、频率和能量的分布情况。爆破振动能量主要分布在0.3s~1.0s时间段和0~400Hz频率段内,频带100Hz~250Hz中爆破振动分量对应的频带能量达到最大。通过分析对比爆破振动信号,得到巷道帮部、底部爆破振动信号的主振方向分别为Y(切向)和Z(垂向)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温度变化会使围岩遭受温度应力集中效应,造成围岩结构损伤,使隧道光爆成型质量差,如何避免围岩缺陷对隧道光爆成型质量的影响亟待研究与解决。以成渝高铁某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红外热像原理,对隧道掌子面光爆红外热像进行实验设计,从不同部位的节理裂隙岩体的红外温度异常区域的温度分布、温度变化范围等方面对围岩缺陷进行判断,分析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岩石具有明显的高温条带与低温区域相间的辐射温度场,节理裂隙处红外温度较低,岩石突变处红外温度较高;掌子面岩石破裂过程中红外温度异常,主要表现为阶梯状交替升降温,并明显出现高温区和低温区。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光爆炮孔布置、装药参数设计、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工程爆破》2022,(4)
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温度变化会使围岩遭受温度应力集中效应,造成围岩结构损伤,使隧道光爆成型质量差,如何避免围岩缺陷对隧道光爆成型质量的影响亟待研究与解决。以成渝高铁某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红外热像原理,对隧道掌子面光爆红外热像进行实验设计,从不同部位的节理裂隙岩体的红外温度异常区域的温度分布、温度变化范围等方面对围岩缺陷进行判断,分析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岩石具有明显的高温条带与低温区域相间的辐射温度场,节理裂隙处红外温度较低,岩石突变处红外温度较高;掌子面岩石破裂过程中红外温度异常,主要表现为阶梯状交替升降温,并明显出现高温区和低温区。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光爆炮孔布置、装药参数设计、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