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文龙  李超等 《河南石油》2001,15(5):29-31,39
周期注水是水驱开发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水动力学方法。结合双河油田IV4层系地质特征分析了周期注水试验效果及开发特点。5口注水井进行矿物实验:单元日产油最高增加21t,综合含水最低下降2个百分点。周期注水井对应受效油井的年产油量比常规水驱增加6027t,年含水上升率比试验前下降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尕斯库勒油田周期注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尕斯库勒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差异大,层间、层内非均质严重.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利用周期注水技术改善开发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周期注水技术在该油田矿场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油田进行大规模周期注水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同时,该技术在尕斯库勒油田的成功应用,也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开发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黄沙坨油田周期注水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沙坨油田属于火山岩裂缝性油气藏,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可利用周期注水技术改善开发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周期注水技术在该油田矿场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油田进行大规模周期注水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同时,周期注水在该油田的成功应用,也为火山岩裂缝性油气藏周期注水开发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双河油田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彦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4):95-96,100
注水泵效率和管网效率是影响油田注水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提高注水泵效率是通过泵额定压力、排量与实际需要的合理匹配来实现;提高管网效率是通过减小管路节流及井网合理布局来实现。3年来,双河油田注水系统效率逐步提高,形成了一套适合双河油田特点的提高注水系统效率技术。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Ⅳ4层系高含水期周期注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期注水是水驱开发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水动力学方法。结合双河油田Ⅳ4层系地质特征分析了周期注水的可行性,对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参数优化及最佳参数组合等研究,并提出了最佳方案,为双河油田高含水期提高原油采收率探索一条有效,易行,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双河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河油田自1977年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能量开发,注水、细分层系综合调整,井网一次、二次加密调整,厚油层细分挖潜及注聚合物三次采油等开发阶段。在此期间由于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并根据各个开发阶段的不同特点适时进行调整,取得了以2%以上的采油速度稳产12年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采收率已达44.66%。  相似文献   

7.
周期注水是水驱开发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水动力学方法。结合双河油田Ⅳ4层系地质特征分析了周期注水的可行性,对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参数优化及最佳参数组合等研究,并提出了最佳方案。为双河油田高含水期提高原油采收率探索一条有效、易行、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扶余油田为例,建立了砂岩油田的模拟裂缝模型,利用VIP黑油模,研究了双重介质砂岩油藏的驱油机理,对比了裂模型的稳定注水和不稳定注水(周期注水)过程中压力场、渗流特征的变化及剩余油分布特点。分析了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对周期注水的最佳注入时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裂缝性砂岩油田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一系列驱油机理进行了尝试,以指导矿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河南双河油田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双河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5.2%,采收率高达45.8%,已接近开发极限。为改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开发效果,2010年在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开展弱碱三元复合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试验表明,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与油层及流体有较好的配伍性,不会造成对地面流程及油层的伤害。实施三元复合驱后,双河油田IV5-11层系综合含水率由97.8%下降到91.6%,产油量由38.8 t/d上升到166.3 t/d,试验区已累计增油23.73×104t。实践证明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可以大幅度提高"双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周期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双河油田水驱单元开发技术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初阳  李超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1):102-103,121
针对双河油田水驱单元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注采井网基本完善的情况下,重新探索采取多种注水调整措施,使双河油田水驱单元开发可采储量不断增长,含水、递减等主要开发指标控制较好。其做法可指导水驱开发油田在特高含水后期阶段的注水调整。  相似文献   

12.
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储量最大的整装级大油田,也是世界著名的特低渗透油田。因此,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首要任务,安塞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对超前注水机理的研究及现场试验,建立了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使地层压力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抑制了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了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以双河油田测井信息和岩芯分析资料为基础,运用深度序列多元统计、样条分段、优化降维等方法,建立了储层非均质渗透率解释模型。并对试验区井间油层的纵横向非均质渗透率进行了预测。经该区3条渗透率预测剖面证实,预测精度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提出认识油水运动规律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实际,绘出油水分布状况图,剖析油水运动规律及控制因素,为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吉林乾安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基于物质平衡方法的水驱前沿驱扫面积计算方法,并提出将水驱前沿驱扫面积与水驱控制程度分析相结合,研究分层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评价了乾安油田Ⅰ区各层水驱开发效果.得出乾安油田Ⅰ区主力层Ⅶ砂组的23、24、25小层具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开发效果较好。同时该方法在乾安油田的运用也证明了分层评价水驱油藏开发效果比笼统评价能更真实地反映油藏开发状况,能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双河油田开发后期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双河油田储集层的严重非均质性,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双河油田开发后期流动单元划分的4个步骤,并对北块Ⅱ4~5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研究,共划分出4种类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其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差异较大,在生产中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因此,开发后期以流动单元为基础进行动态分析和潜力研究将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无源微地震波储层裂缝监测技术,从裂缝分布、走向以及地应力的方向等角度出发,总结出了双河油田江河区Ⅶ油组下层系裂缝发育规律,继而分析了裂缝研究结果在Ⅶ油组下层系注采调整、动态调配以及提高注水效果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后期预测剩余油分布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数值模拟模型是否反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介绍了双河油田储层渗流单元分析方法、渗流单元分类、储层渗流单元制图等;研究了储层渗流单元分布特征,认为渗流单元分布极其复杂,各种类型渗流单元相间分布,渗流单元规模、形态表现出极强的非均质性.提出了数值模拟器网格应根据渗流单元分布特征来划分,以期获得较高精度的剩余油公布图.  相似文献   

19.
从储层结构要素的几何形态及物性分布特征入手,研究了不同结构要素对油层注采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井网对结构要素的控制程度以及不同结构要素的井网控制方法。认为高含水后期油井部署应尽量避开吸水产液能力强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中心部位;吸水产液能力差的上倾尖灭席状砂部位可适当缩小注采井距,配合稳油控水注采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控制每一单砂体,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目前单井注水替油已取得突破,但占储量80%的多井单元注水开发尚处于实验阶段。结合数值模拟和注水实践总结,开展了多井单元注水增油的机理研究,并初步总结出了“低注高采、试注判断连通实时调整、单元整体温和注水、井组差异管理”的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模式,在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