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内衬复合铜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与离心铸造技术结合,开发了陶瓷内衬复合铜管技术,可在铜管内表面涂敷耐磨性和耐蚀性优良的陶瓷涂层。为提高陶瓷涂层致密度、韧性和结合强度,研究了添加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热剂中加入SiO2、CrO3,可提高致密度,加入Na2B4O7可提高结合强度,加入ZrO2可提高断裂韧性。陶瓷内衬复合铜管应用于管坯结晶器,可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与离心铸造技术结合,开发了陶瓷内衬复合铜管技术,此技术可在铜管内表面涂敷耐磨性和耐蚀性的陶瓷涂层。为提高陶瓷涂层致密度,韧性和结合强度,并研究了添加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铝热剂中加入SiO2,CrO3,可提高致密度,加入Na2B4O7可提高结合强度,加入ZrO2可提高断裂韧性。陶瓷内衬复合铜管应用于管坯结晶器,可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控制轧制可采用合金化,控制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和控制冷却来实现,而控制冷却可采用全线的温度控制,时间控制,轧制速度来实现,优化控轧制度可达到提高高线机械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彭崇民 《有色矿冶》1995,11(3):8-10
本文阐述降低矿石损失,即可多回收矿产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地下矿藏,增加矿山寿命,又可降低采掘工程量,降低采矿成本;降低矿石贫化,可减少废石的损失贫化,可降低矿山的采、选、运成本,延长矿山寿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钢筋的控轧控冷工艺和传统生产工艺做了对比分析,根据现场数据计算分析了控轧控冷工艺的节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控制轧制工艺可节约加热炉能源,采用控制冷却工艺可节约热处理能源。控轧与控冷相结合不但可实现节能,还可大幅度提高钢材综合力学性能,减少氧化烧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可磨性差是制约兰炭在高炉中喷吹应用的关键问题,在调研大样本量工业兰炭的可磨性指数基础上,分别采用SEM、XRF、FTIR、XRD、N2吸附法表征了兰炭的表面形貌、矿物元素、官能团、微晶结构及孔隙结构,探究了热解条件和微观结构对兰炭可磨性指数的影响机制,开展了制备高可磨兰炭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超过50%的工业兰炭表现出较差的可磨性能(可磨性指数<52);灰分中w(Si+Al)/w(Ca)越小,兰炭可磨性指数越高;灰分中硅和铝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呈现出点状聚集式分布,对可磨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钙元素表现出弥散分布的特性,对可磨表现出积极的促进作用。热解过程存在最佳可磨性指数对应的热解温度,但不同煤种的热解温度存在差异。当热解温度低于转变温度时,比表面积和芳香层层间距d002的增大以及颗粒内部的分解、解聚对基质强度的弱化共同促进可磨性指数的提高;当热解温度高于转变温度时,缩聚反应导致的兰炭基质强度增强是可磨性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基硅研究和工业试验研究均表明,以优选原煤作为热解原料煤种并调控其热解条件,可制备出高可磨性且组成稳定、热值较高、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粒化高炉渣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在中低强度混凝土中,粒化高炉渣可大量地等量替代水泥(最佳掺量为40%~50%),从而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同时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高强度混凝土中又是必不可少的良性矿物外加剂,不仅能提高强度,而且可提高和易性和耐久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可生产出C80以上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美国建设的Jewell-Thompson焦炉可提供一种污染低的炼焦工艺,这种工艺能碳化较大范围的煤种。副产品可燃烧,并为炼焦工艺提供燃料,剩余热量可用于发电。  相似文献   

9.
论压滤技术在氰化提金厂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中兴  谢纪元 《黄金》1996,17(4):27-30,26
本文介绍了几座氰化提金厂应用压滤技术的实践,由此说明,在氰化厂洗涤作业、尾矿作业使用压滤技术可提高洗涤率,减少已溶金的损失;实现贫液最大量返回,使滤液中的氰化物重复利用,基本上可以取消污水处理工序,并且可减少氰化厂新水用量;可改变尾矿堆存工艺,减少尾矿处理投资。总之,压滤技术的应用可降低氰化成本,给氰化厂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小热电站热力系统的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保华 《冶金能源》1994,13(4):50-54
对简化中小热电站热力系统的有关问题作了探讨,表明简化热力系统,循环效率可提高2%,标准煤耗可降低15.974kg/kWh,基建设投资还可节约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