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羟胺低温磷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解决当前磷化工艺中存在的高温、多渣等不足,通过羟胺类低温磷化促进剂与其他传统磷化促进剂相复配,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低温磷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羟胺具有优异的促进作用,硫酸羟胺是较好的室温促进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低用量为5 g/L,与氯化钠配合使用可大大降低其有效用量,最低成膜浓度2 g/L,并能改善膜层的耐碱性.最佳磷化配方为:ZnO 10 g/L,HNO3 10 mL/L,H3PO4 15 mL/L,HAS 2 g/L, NaClO3 1.0 g/L,有机酸3.0 g/L钼酸钠0.04 g/L,促进剂A适量;酸度比 7~12;pH值 1~2;磷化时间 15~20 min;磷化温度 30 ℃.磷化膜均匀呈灰黑色,膜重8~12 g/m2,硫酸铜点滴≥130s.  相似文献   

2.
低温磷化膜形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徐惠芳 《材料保护》1995,28(6):17-18
低碳钢试样经不同时间磷化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所形成的磷化膜,并监测磷化过程中试样的开路电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定形低温磷化膜的形成过程,主要由基体浸蚀期、无定期完整膜层形成期、膜增厚及网状微裂纹形成期组成。试样的开路电位能很好地反映低温磷化膜的生成过程,可用来监控磷化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磷化工艺剖析与低温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化学反应热力学和电化学理论,讨论了高、低温磷化处理工艺及成膜机理,提出了低温磷化工艺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4.
5.
溶胶共沉淀过程pH值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如何确定溶胶共沉淀过程中最佳pH的范围。结果表明,用NH4 HCO3作ZrOCl2·8H2O与Y(NO3)3混合溶液的沉淀剂,进行溶胶共沉淀时的最佳pH值范围是5~6。  相似文献   

6.
pH值对氢氧化镁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氯化镁(分析纯)为原料,反向滴加到氨水中制备普通氢氧化镁,然后在200℃反应釜中对普通氢氧化镁进行水热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多晶衍射仪(XRD),全自动氮物理吸附仪(BET)和激光粒度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得到不同pH条件下晶体生长情况和产品收率.结果表明,常温沉淀过程中pH值为10.0时,产品收率高,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并且分析了pH值对氢氧化镁晶体生长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低温快速磷化添加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淀粉为原料合成一种低温快速磷化添加剂,简要讨论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添加剂能促进磷化,最佳添加量为5-6g/L;磷化时间为3-4min。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拉丝用低温磷化膜的成膜机理,研究了其电位-时间(φ-t)曲线变化规律,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磷化膜的形貌,用X射线能谱对磷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φ-t曲线和磷化膜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磷化第一阶段约15 s,电位快速正移,出现零星分布、长约10μm的磷化膜小晶粒;磷化第二阶段约45 s,电位快速负移,出现直径大小约10μm的薄片层状晶粒团,单个晶粒直径约5μm,晶粒与基底间存在底膜;磷化第三阶段约840 s,电位缓慢正移直至稳定,前期有大量晶粒形成并不断长大,后期晶粒显著长大,但数量变化不大,磷化膜不断增厚直至磷化反应终止.  相似文献   

9.
在锌系低温磷化液中添加稀土化合物La(NO3)3可以加快磷化反应速度.采用电化学方法测量了低温磷化过程φ-t曲线,并通过SEM,EDX研究了La(NO3)3对磷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磷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2阶段主要是磷化液与基体腐蚀反应的阴极极化和去极化过程,第3阶段是晶粒的形核与长大.添加La(NO3)3对磷化第1阶段影响不大,但第2和第3阶段时间分别缩短了40%和34%.添加La(NO3)3,促进磷化膜晶粒形核,形成的磷化膜晶粒更细小致密.  相似文献   

10.
低温磷化成本比较低(原液以及工作液的体积之比为1∶100),沉积物比较少,液温比较低(25℃~35℃),成膜速度非常快(2.0 min~5.0 min),膜厚大致为0.8 m~1.00 m。这个过程非常适用于黑钢零件以及锌,铝及其他的一些零件。该文主要简单介绍了低温磷在工艺当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清洁型常温锌系磷化液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余取民 《材料保护》2006,39(5):26-28
为使磷化实现清洁生产,开发了一种用于钢铁表面涂装前处理的清洁型常温锌系磷化液,实现了磷化液的所有分子均能参加成膜反应且产物为磷化膜、水、沉渣或在磷化膜干燥过程中挥发的设计思路.该磷化液不含亚硝酸盐、重金属(除锌外),在3~40℃下快速磷化可生成膜重≥0.90g/m2、耐CuSO4溶液点滴时间达160 s的彩色磷化膜.磷化前免表面调整,磷化后免水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传统锌系磷化工艺的诸多缺点,在传统的锌系磷化液中加入马丙共聚物和铜脲配位化合物,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了一种环保、单组分、低温无渣的新型磷化工艺,并将此工艺制得的磷化膜的性能、形貌、成分与普通锌系磷化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佳的新型磷化工艺为1.0 g/L铜脲配位化合物,1.5 g/L氧化锌,15.0mL/L磷酸,10.0 mL/L马丙共聚物,磷化时间15 m in,磷化温度20℃;最佳工艺时磷化液游度酸度8点,总酸度30点;新型工艺制得的磷化膜为均匀致密的球状结晶,耐蚀性、漆膜附着力、抗冲击力均优于普通锌系磷化膜。  相似文献   

13.
磷化过程沉渣产生原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钢铁磷化过程产生沉渣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钢铁表面与磷化液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反应与沉渣量之间的规律.提出了降低磷化沉渣量的最佳措施,使钢铁磷化过程的沉渣量比原来减少了约50%。  相似文献   

14.
陈治良  朱家骅 《材料保护》2011,44(2):43-44,8
目前,许多常温磷化液化学成分复杂,磷化温度范围窄,磷化膜质量不高.为此,研究了一种中低温磷化技术,主要成分及工艺参数:30~45 g/L磷酸二氢锌,90~120 g/L硝酸锌,10~20 g/L硝酸锰,3~6 g/L硝酸镍;总酸80~90点,游离酸2~3点,用氧化锌调节;磷化温度30~70℃,时间15 min.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金属拉丝用低温快速磷化液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改善高碳盘条焊接区的拉丝性能,通过优选试验,研究了低温快速磷化工艺与磷化液配方,并进行了试生产.获得的较优磷化工艺条件为: 55~ 65 g/L Zn(H2PO4)2*2H2O, 70~ 85 g/L Zn(NO3)2*6H2O,4~6 mL/L浓H3PO4,0.2~0.4 g/L氧化剂(NaNO2),0.5 g/L稳定剂(有机氮化合物),1.0 g/L促进剂(稀土硝酸盐),磷化温度(40±2) ℃.磷化前磷酸表面活化时间10 s.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快速磷化处理的样品,起始摩擦系数较低(0.15以下),4 min时仍与正常磷化处理相当(低于0.2),此后随磨损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加,12 min后仍在0.4以下;盘条焊接区经快速磷化处理后,拉拔过程中不产生表面横向裂纹.  相似文献   

16.
6种促进剂对钢板常温磷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化有利于提高钢铁的耐蚀性能,而磷化促进剂对磷化有极大的影响.为此,用电位-时间曲线测量和硫酸铜点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铁常温磷化过程中6种促进剂钼酸钠、氯酸钠、双氧水、植酸、柠檬酸、OP-10对成膜速度、膜层耐蚀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促进剂都能加速磷化过程的成膜速度,其加速成膜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在电位-时间曲线上均表现为随促进剂浓度增加,稳定电位增加;6种促进剂适宜的浓度为2.0g/L钼酸钠,0.5~1.0 g/L氯酸钠,1.0 g/L双氧水,2.0 g/L植酸,2.0 g/L柠檬酸,2.0~4.0 g/L OP-10,磷化膜的耐蚀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常低温磷化的促进方法进行了综述,列举了化学促进方法中常用的促进剂,概括了常低温磷化促进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胺化试剂对改善水性油墨粘度和pH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钱俊  刘恒 《包装工程》2011,32(3):67-70
介绍了水性油墨粘度和pH稳定性对于印刷质量的影响,针对目前水性油墨粘度和pH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胺化试剂来提高其粘度和pH稳定性的方法,通过利用多种胺化试剂进行对比实验,寻求出了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Ca(NO3)2和KF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CaF2粉体,借助XRD、SEM、粒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溶液pH值对产物CaF2粉体晶粒尺寸、颗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所得CaF2沉淀的晶粒尺寸比在酸性条件下所得CaF2沉淀的小,溶液pH值为13.7时,制备出晶粒大小仅20nm的CaF2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