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3)
<正>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马年,因而社会上曾一度非常流行"马上体",比如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成功……作为一种祝福语,"马上体"体现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和梦想的向往,也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说到成功,它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地取得的。当前,"马上体"的盛行暴露出了人们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画家去拜访绘画大师门采尔,他问道:"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时间,而卖一幅画却要整整一年?"门采尔  相似文献   

2.
周榕 《世界建筑》2014,(8):38-39
<正>摩登禅性建筑师姚仁喜有两个标签最为人熟知:其一是他在设计中坚决而彻底的"摩登"风格,其二是他对于佛学的深湛造诣。熟读佛经的姚仁喜想必了解"摩登"一词的渊源。这个最早见于《楞严经》中"摩登伽女"之名的词汇,在1920年代因其与modern谐音而被赋予了"现代"的含义。随着从"摩登伽女"到"摩登女郎"的演绎转换,及至1930年代,"摩登"一词逐渐与"时髦"同义。时至今日,"摩登时代"早已远去,而"摩登"  相似文献   

3.
<正>一旦开始迷恋中国古代绘画,似乎就要面对一系列的"老生常谈"。一棵棵看上去类似的松树,一幅幅看上去大同小异的册页,被反复演绎的陶渊明或王维的诗意主题,仿欧波黄鹤云林玄宰笔意的再创作……为什么那些画看上去那么相似?既不批判也不解构?既不分析也不理性?或许,拒绝亲近古代绘画的人也总是被这一层像是重复、符号化、程式化、重体验而轻抽象的迷雾挡在了门外。然而,这里展开的是一个与抽象概念的论辩并行、由静默体验主导的  相似文献   

4.
正摩登禅性建筑师姚仁喜有两个标签最为人熟知:其一是他在设计中坚决而彻底的"摩登"风格,其二是他对于佛学的深湛造诣。熟读佛经的姚仁喜想必了解"摩登"一词的渊源。这个最早见于《楞严经》中"摩登伽女"之名的词汇,在上世纪20年代因其与modern谐音而被赋予了"现代"的含义。随着从"摩登伽女"到"摩登女郎"的演绎转换,及至1930年代,"摩登"一词逐渐与"时髦"同义。时至今日,"摩登时代"早已远去,而"摩登"一词也逐渐沉没于社会集体记忆的深处。然而,在笔者看来,"摩登"概念的退隐殊为可惜,因为它有着"现代"一词所不易传达的微妙精义。自严复译介《天演论》之后,百多年来中国主流文化所默认缺省的"进化论语境",令"现代"成为"进步"的目标描述。这个被文化预置的价值高位,让"现代"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更多凸显出面向未来的理想、美好而永恒的乌托邦语义,同时也因此遮蔽了"现代"概念原义所涵括的  相似文献   

5.
找不同     
《Planning》2017,(32)
<正>大嘴:右边这两幅画中有十处不一样的地方。看着这两幅画,大嘴表示已经眼花缭乱!哪位"创粉"可以帮大嘴找一找?如果你找到了,请画出来并用手机拍下来,发到我们的邮箱:cxzw888@163.com,前10名小朋友将会得到神秘小礼物一份哦!  相似文献   

6.
西藏漫笔19     
窗上有一幅画一 每天,当夜的帷幕悄悄遮起静谧的西藏军区总医院,那张垂着湖蓝色帘布的窗上,便现出了一幅画。 画面是朴素的,朴素得不能再朴素;构图是简洁的,简洁得不能再简洁;色彩是单纯的,单纯得不能再单纯……哦,那是一个人上半身的侧面剪影,被柔和的灯光印在窗上,那么淡雅,那么生动,那么耐人寻味…… 还有一支细柔的"小夜曲"哩--那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在普通话中一个普通的动词"打"字,常用作"击、敲"或"器血等被撞击破碎"讲,由此引发并被收入《新华词典》的词汇不过30余条。但是在东北方言中,"打"却有许多其他用法。很多人认为它可以算得上是个小万能词,但实际上,东北方言中的"打"的义项只是较好的保留了以前的用法,并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8.
作品与人品     
《Planning》2015,(9)
<正>论据不妥、论证欠缺作文示例及诊断一个人做的一件事真的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吗?或是偶然,或是碰巧,人的一生中假如用一件事就将一个人的人品定性,或者说用一幅作品将一个人的人品定性,那么,也就真的是太悲哀了!小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有趣的比赛,叫"有声的画",当然,画不可能有声,但可以有"生"!我画了三四片云朵便上交了我自己的"作品"。几天后,我没有获得任何一个奖项,班主任也认为我:"既然要参加那么就认真对  相似文献   

9.
声音     
《新建筑》2021,(2)
正前两天看到扎哈生前的一段视频,她说:"我不喜欢‘妥协’这个词……"但在我看来,建筑是一门公共艺术,和绘画、雕塑等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它涉及社会和公众,未来还有无数人会进入、使用它。建筑师的职责就是通盘考虑各方的诉求和利益,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所以,"妥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中国做建筑设计,"妥协"这个词被赋予更多的含义,以至于成为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词汇。而"不妥协"则成为建筑师有气节的标志。同时,另外一个词汇——"话语权"也被带入关于"妥协"的讨论。事实上话语权是经过无数次妥协和不妥协后积累出来的,也是在妥协时坚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妥协时据理力争才练就的。  相似文献   

10.
尹丹 《建筑知识》2012,(6):41-43,40
建筑史上的"巴洛克"诞生于16世纪波尔塔设计的耶稣会教堂,这种强调华丽与动态的建筑体系在17世纪的罗马城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它作为反宗教改革的产物因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不过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却突破了宗教局限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建筑风格。作为一个建筑史风格词汇,"巴洛克"有其较为固定的形式特征。但随后这个词的使用则超越了建筑领域而被音乐和文学等领域所普遍接纳。  相似文献   

11.
"褪去奢华,建筑无需多余的表现和装饰,滨江绿地就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图画!抬头望去,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巨幅透明显示屏正在迎接八方来宾,成为世博会国家馆日活动的伴侣。"——傅海聪"褪去奢华,建筑无需多余的表现",借用这句话,作为本文的标题。其实在采访之初或者是在采访进行时,我曾用无数壮观的词汇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感叹与震撼,也想象着用众多夺人的语言来彰显世博中心的雄伟与高大,但是当设计过程一步一步被翻开时,浮华背后的那些绚丽、那些张扬、那些时髦、那些前卫,终究回归于建筑最真的本质——少即是多,这也正如傅总般:沉稳、严谨又不乏风趣、幽默;精干、内敛又不缺儒雅、倜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35)
<正>童话镇是一个和平而开放的小镇,镇上的居民欢迎世界各地的人们甚至童话世界里的角色来到他们的小镇里。这天,一只可爱的小怪兽来到了童话镇。这只小怪兽有着迷你马般圆滚滚的身材,身后拖着一条像恐龙尾巴那样长的尾巴,头上长着鬃毛,头顶还有两根像鹿角一样的小角。"好可爱啊!"一个打扮时髦的阿姨走上前,亲切地抚摸小怪兽的脑袋,"来我家当我的宠物吧,剩菜、剩饭随你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
<正>一天,一位老太太与满脸都是雀斑的小孙子到动物园去玩。很多小孩子都在排队,等一位当地的画家给他们画脸,画家在他们的脸上都画上虎爪。"你长了这么多雀斑,没有地方可画了!"一个小女孩对老太太的小孙子说。小男孩感到很尴尬,垂下了头。奶奶在他身边蹲下来,说:"我喜爱你的雀斑。在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一直想要有雀斑,"同时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脸,"雀斑很美。"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6)
<正>一棵发芽的树、五颜六色的气球、绿茵茵的草坪……这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小画,挂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房的床头,这是6岁的兰州小女孩赵晋艺寒假时陪妈妈"上班"期间所画,一共33幅。赵晋艺的妈妈是该医院老年病科的医生,赵晋艺的爸爸也是医生。老人们看到画都很高  相似文献   

15.
白·ZS Lab     
正白丨观念性的白东方的白从来都是一种观念,从中国画白描技法到泼墨留白意象,直至"白"通过宗教上升为观念性的"空",至此算是一个集体思考的里程升级。回溯庄子在《人间世》讲"白":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的"白"其实是有功能性的诉求的,他试图用"白"讲解一种通融自如的处世关系,"白"是其立身之道。于是,  相似文献   

16.
有魔力的手     
《Planning》2018,(11)
<正>魔术师的手是有魔力的,他们能变出一个个令人称奇的魔术;画家的手是有魔力的,他们画出了一幅幅令人赞不绝口的画·……在我心中,妈妈的手也是有魔力的,这双手给我带来了温暖。星期五,我去妈妈工作的医院拔牙。虽然我已经拔了上排的两颗牙齿,但听说拔下排的牙齿会更疼,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我正胡思乱想时,妈妈从办公室赶来了。"啪"的一声,无  相似文献   

17.
最美的校园     
《Planning》2016,(2)
<正>四年级(下册·人教社新课标版)语文园地一【习作要求】校园的景物交代画校园的缘由。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刚竹,刚竹顿时富有生命力。对于小作者来说,刚竹就是校园的守卫者,也是他的朋友。"我把刚竹画得高高的……"采用白描手法将绘画过程描述出来,回应文章开头画校园的说法。"花风暴"一词用得很贴切,让人联想到花瓣漫天飞舞的样子。画了美丽的花儿,不忘画捡花的人,小作者真是一位有心人啊!有景有情,校园的美景也因此更美了!结尾回应开头,非常巧妙,一幅完整的画卷呈现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33)
<正>"四"字为什么不再是四条横杠?在甲骨文中,"四"字的写法是画四条横杠,这样使用了上千年,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改变。如果"四"字继续画四条横杠,那"十""百""千""万"又该怎么画呢?"四"的本义是鼻涕,和数目没有关系。后来,"四"被借用来表示数目,而用"泗"替代了它的本义,如"涕泗滂沱"。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
<正>不知从何时起,部分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种"为语文而语文"的现象。学生初读一篇文章,大意未曾弄清,就被要求"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赏一赏";无论何种体裁的文本,都被要求"品析加点词语的妙用"。其实,有些学生并没觉得那句子、那词语有什么美与妙,但不得不循着老师的要求频频点头,纷纷说好。可在陌生  相似文献   

20.
引言 几乎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新复兴叙事"(NRN:new regeneration narrative)已经在经济发展共同体中站稳了脚跟.政治家、政策制定者与学者和从业者一道,开始使用这样一种语言,它的词汇似乎具有某种诱惑性,但实际上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却被忽略掉了.尽管其中有些词汇的出现早于1997年,但"新叙事"是在新工党政府时期才开始形成和传播的.与所有的"叙事"一样."新复兴叙事"(NRN)的目的在于讲述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被强调的某些事情是在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是这个"叙事"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的原因,不管它声称有多少拥趸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