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酶在腈纶及涤纶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腈水合酶及酯酶分别在腈纶和涤纶改性中的应用。在腈水合酶的作用下 ,腈纶表面的氰基可水解生成亲水性较强的酰胺基 ,从而提高腈纶的抗静电性及吸湿性能 ,同时赋予腈纶酸性染料可染性能。酯酶可以催化涤纶大分子中的酯基水解 ,为疏水性的涤纶引入亲水性基团 ,明显提高涤纶的润湿性及手感。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纤维亲水-速干改性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亲水改性聚酯纤维及织物的生产技术现状、产品市场前景。目前已经工业化生产的亲水改性聚酯纤维及织物总体上是通过化学、物理改性方法得到,具体的改性技术主要是共聚熔体改性直接纺丝、熔融共混直接纺丝、纤维表面改性(包括形态结构改性与表面接枝改性以及亲水性油剂上油处理),以及聚酯纤维织物的纤维素离子溶液表面改性、酶水解表面处理等。这些改性技术及相关产品将在直接纺涤纶民用长丝、直接纺涤纶棉型短纤维、非织造布以及技术纺织品等领域发挥升级换代、开拓市场的作用,符合聚酯纤维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涤纶的亲水化及分散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碱处理对涤纶进行亲水化改性。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亲水化处理后涤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探讨亲水化处理对纤维的亲水性、分散行为及与植物纤维混抄时抄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碱处理后 ,涤纶的亲水性基团增多 ,结晶度下降 ,纤维表面产生微孔 ,纤维的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处理后的涤纶与植物纤维混抄时有较好的分散性能和抄造性能  相似文献   

4.
刘莉  王世和  张建国 《合成纤维》2007,36(9):11-13,18
涤纶吸水性差、吸油性强,作为滤料处理含油废水时除油效果较好,但由于反洗再生困难,使用受到限制。为提高纤维的吸水性,以利于其再生,选取3种改性试剂进行纤维表面改性。分别比较了大分子结构亲水化、接枝共聚及亲水整理3种方法的不同改性效果,探讨了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改性液浓度对纤维的亲水性及反洗再生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ET-SIPM和PET-SIPM-PEG改性涤纶树脂与纯PET树脂按一定的配比进行共混熔融纺丝,制得仿真丝改性涤纶。讨论了改性涤纶树脂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能对其可纺性的影响,并对改性涤纶纺丝工艺控制及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PET-SIPM/PET和PET-SIPM-PEG(M_n=200)/PET改性涤纶的可纺性与纯涤纶相匹敌,符合仿真丝纤维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杰  毛慧贤  卢士艳 《合成纤维》2009,38(11):31-33
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研究了竹炭改性涤纶的微观结构,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及远红外发射、负离子、抗茵、吸附等保健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与常规涤纶相比,添加竹炭粉的涤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但纤维的回潮率增大,比电阻、断裂强度降低,纤维具有良好的保健性能。  相似文献   

7.
丁玎  吴倩  王新  王进美 《合成纤维》2022,51(1):4-8,18
为获得具有孔隙结构的涤纶,利用碱处理的方法将具有中空结构的涤纶浸入NaOH溶液中,通过NaOH对涤纶的水解作用在中空涤纶的表面产生刻蚀,从而形成多孔的纤维结构.分别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温度及浸渍时间条件下,所形成多孔纤维的形貌特征、孔隙率、力学性能及所制备织物的亲水性.结果 表明,采用碱处理法能够有效地制备多孔涤纶,孔...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改性涤纶细旦长丝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探讨了阳离子改性涤纶细旦长丝在常规纺丝速度下的可纺性和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工艺、纺丝温度、冷却成形条件、后拉伸倍数和拉伸温度以及复合混纤技术等因素直接影响阳离子改性涤纶细旦长丝的结构性能和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弦  徐旭 《合成纤维》2011,40(9):37-40
测试了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的红外光谱、热失重、强伸度、回潮率及吸湿导湿、溶解等性能,并与Coolplus纤维和普通涤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的红外特征吸收谱带与普通涤纶基本相似;燃烧后残留物形状不同,主失重温度427.46℃,热失重率达到80.2477%;与Coolplus纤维和普通涤纶相比,溶解性相似,但更不耐碱;强度稍低,断裂伸长率介于两者之间;回潮率及吸湿导湿性能明显改善,质量比电阻较低,可纺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三只通用染料对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染色实验中发现分子量相近的一只吡唑啉酮型通用染料和两支萘系通用染料对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却差别很大为了能从染料分子结构的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法在HF/3-21G水平上对这三只通用染料的分子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染料分子的最稳定构型:再通过Hyperchem程序计算出染料分子的空间体积结果表明,三只染料对涤纶纤维染色性能的差异不是由染料分子本身体积差异所致,而是由染料分子亲水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1.
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纤维,不能用亲水性染料染色,因为它们之间的亲合力甚小,而要使用疏水性的分散染料。疏水性的染料不溶于水,国外六十年代末开始研究溶剂染色法,即将分散染料溶于有机溶剂(如全氯乙烯)中,再上染于涤纶纤维上,但成本高。如采用水作染色介质,就要加入扩散剂,经研磨将分散染料粉碎成0.5~2μ的微粒,制成商品染料。由于扩散剂的存在,这种商品染料能在水中迅速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因具有不对称膜的特性以及单位膜面积大、分离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等分离领域。但由于聚丙烯的疏水性导致其应用受限,而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改性是拓展其应用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其亲水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要介绍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及应用,着重论述了改善其亲水性的各种方法和最新进展,并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亲水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主要通过比较涤纶微细纤维膨松线与普通涤纶短纤维线性能的差异。进而研究涤纶微细纤维物理结构对染色的影响以及涤纶微细纤维的染色工艺,并介绍了涤纶微细纤维染色中的注意事项和合适的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4.
亲水性柔软剂整理后的涤纶织物,手感和亲水性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改善了其抗静电和易去污性能,同时又保持了原有的白度。满足了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改性涤纶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舒适性涤纶、阻燃涤纶、抗凝血涤纶、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纳米技术。指出通过涤纶的吸湿性和输水性的改善、纤维截面形状的改变、接枝共聚改性、碱水解处理、超仿真技术等方法可制得舒适性涤纶,舒适性涤纶也是改性涤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唐士军 《聚酯工业》2004,17(2):18-20
涤纶中空纤维作为我国“八五”和“九五”期间大力发展的差别化纤维产品,主要应用于填充料、无纺布、人造毛皮等行业。20世纪90年代初,仪征化纤率先从国外引进三维卷曲涤纶中空纤维生产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和产量在国内一直名列榜首。然而近年来,涤纶中空纤维产能急剧扩大,尤其是一些小化纤厂纷纷用回收瓶料生产涤纶中空纤维,因而在国内涤纶中空纤维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李莉 《广东化纤》1995,(3):26-29,32
本文综述了涤纶纤维仿毛改性的目的、原理、方法、从聚合、纺丝生产过程阐述了高收缩改性、抗起毛起球改性、抗静电改性、可染性改性方法。从纤维后加工的混纤维技术阐述了异属于 缩性能及织物外观风格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亲水纤维膜具有毛细作用,水分可以在纤维中沿着不同方向进行输送,是一种理想的土壤保湿材料。采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在聚乳酸(PLA)中引入亲水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增塑剂聚乙二醇(PEG),制备亲水性PLA/PEG/SDBS纤维膜,探究复合材料中SDBS含量对纤维微观形貌及纤维膜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共混体系中SDBS含量的增加,平均纤维直径呈先增大后减小,纤维膜吸水倍率、平均输水速率及平均芯吸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纺丝电压为35 kV、纺丝距离8 cm的工艺参数下,当共混体系中SDBS含量为1.5%时,平均纤维直径为3.38μm、吸水倍率为19.37倍、平均输水速率为6 g/min、平均芯吸高度为10.23 cm。利用熔体微分电纺技术实现亲水性PLA/PEG/SDBS纤维膜的制备,无动力水输运性能的研究为其在土壤微灌、光热界面蒸发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阳离子改性涤纶结构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阳离子改性涤纶由于SIPM磺酸基团的强极性和空间位阻,使CDP和ECDP的结晶度下降,提高了染色性能。本文采用DSC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CDP和ECDP的结构进行分析,对纤维染色进行了表征,旨在解释分子结构和染色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收缩涤纶与普通涤纶的结构与性能特点,推进纤维的改性和应用,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法、纤维强伸度仪对两种纤维的形貌、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收缩涤纶与普通涤纶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类似,但高收缩涤纶直径更大;两种纤维的耐热性接近,但高收缩涤纶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高收缩涤纶的热收缩性明显优于普通涤纶,且热收缩性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双重影响;高收缩涤纶的断裂强度要低于普通涤纶,但其断裂伸长率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