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孙钟阜  庞博 《声学技术》2017,36(6):545-548
引信作为战斗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起爆时机控制的功能。分析了主被动声引信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结合目标特征对声引信性能的影响,设计主被动声引信联合使用原则,并对使用策略进行了初步设计和分析。文中讨论的方法能够在目标距离最近点附近输出启爆信号,到达最大限度的毁伤效果,为主被动声引信在水下硬杀伤武器中的联合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被动和主动隔振各有优势,主被动联合隔振是隔振研究的方向。针对船舰、高层建筑等柔性基础结构的振动隔离问题,以传递到柔性基础的功率流为目标函数,运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推求主被动隔振的功率流传递控制式,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探讨了两种主被动联合隔振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模拟系统的数值例子得出了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3.
现有自然通风隔声窗无法有效解决中低频噪声问题,将有源控制技术应用于自然通风隔声窗上,结合聚氨酯吸声棉、微穿孔板,验证了主被动控制系统分别在100 Hz~400 Hz,400 Hz以上范围内可以有效降噪,且整窗隔声性能等同于普通窗全关状态,并在出风口降噪量可以达到32.6 dB(A)。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刁15A(大修sUPER9)卷接机组刀盘与喇叭嘴的安装和调整方法,通过对列15A卷接机组的结构性能进行系统分析,运用勿15A卷接机组原有的结构和自制的安装调整工具对喇叭嘴行程进行精细调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喇叭嘴调整的成功率,提高了烟支切口质量,减少返工和省时省力。同时降低卷接机组刀盘与喇叭嘴相关件的磨损,降低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5.
船用大型动力装置运行时所产生的线谱振动是水下辐射噪声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在振源设备与船体安装基座之间采取隔振措施,抑制宽频带振动的传播。针对隔振系统振动传递路径复杂而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主被动隔振器,在被动隔振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控制进一步衰减线谱振动通过隔振器的传递。该隔振器具有多自由度振动传递控制的特点,可避免通常存在的振动传递路径切断不彻底的弊端。该研究对隔振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以及主被动隔振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测试,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通过结合加权误差反馈自适应控制算法和多自由度同步控制,主被动隔振可显著抑制弹性基础在300 Hz内的线谱振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测试》2020,(1):105-109
针对高速列车在高速运行以及通过隧道和会车时在车体表面产生剧烈的压力波动,通过车体缝隙和空调换气系统传入车内影响车内压力舒适度的问题,利用高速列车内外气压传递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主动对空调风机进行调频和被动式调节压力截止阀开度的主被动结合压力控制方式,并建立模糊PID控制器,利用模糊算法来调节PID的增益参数,从而更好地对空调风机工作频率进行调节,实时抑制车外压力向车内的传递。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主被动结合压力控制方式,车内压力幅值、最大1 s变化率和最大3 s变化率都得到明显降低,能够有效地抑制车外压力向车内的传递;同时,优于单一的主动控制方式,可进一步提高车内压力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声辐射模态技术研究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声辐射模态理论从创立以来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结构声有源控制、噪声源识别和声场重建等方面应用研究情况。对当前制约声辐射模态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红勇  吴立  代显华  苏莹  肖山  叶小敏 《爆破》2016,33(1):105-109
为使水下钻孔爆破振动控制达到最佳效果,以重庆长江果园港港池爆破开挖工程为依托,将主动与被动控制技术联合运用于临近高桩码头的爆破振动控制实践中。采用Sadaovsk公式对质点振速进行初估,确定爆破振动控制的必要性。基于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理论,从减震孔、爆破监测、起爆方式和堵塞措施等方面,确定具体爆破振动控制方案。采用考虑高差因素影响的振速修正公式,对临近高桩码头实际爆破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与理论值对比可知,现场爆破振动控制措施合理,爆破效果安全高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对纺织厂织布车间,细纱车间的噪声情况做了调研与测试。分析纺织厂的噪声现状。整群抽样选取对比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测试相结合方法,探讨噪声对生产和工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提出降噪综合控制方法,并通过实验测试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基于弹性基座的主被动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将弹性基座简化为一个大刚度弹簧连接的质量单元,建立主被动隔振系统的三自由度模型和运动方程,推导主通道传递函数和次级通道传递函数的频域表达式。结合Fx LMS自适应控制算法,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该隔振系统模型,对上层机械设备施加含白噪声的多频正弦激励力,进行主动隔振研究。分析基座刚度对主通道、次级通道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振动线谱控制效果以及主动控制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大的基座刚度有利于提高振动线谱控制效果,也有利于降低主动控制力需求。  相似文献   

11.
对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声压级达到最大时的噪声进行频谱分析,研究其噪声特性,并确定了声强实验的工况。用声强法识别出了主要的噪声源,通过对主要部位声强的频谱分析及进、排气噪声的性能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噪声源的噪声特性,为加速行驶噪声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轿车车内异常噪声现象,通过道路试验进行了噪声源识别,发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异常噪声的主要来源.因此,采用共振消声的原理,设计了合适的共振腔,降低了低频噪声成分,并采用阻尼降噪技术,对空气滤清气的支架进行了处理,降低了高频噪声成分.从而使车内的异常噪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声音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声强法、消去法和选择性声强法进行摩托车怠速异响噪声源识别试验,分析异响的产生机理及传播途径,结果表明:异响的频率范围为891~2 239 Hz,排气消声器隔热板辐射噪声是主要噪声源,排气气流冲击消声器内部隔板是其根本原因。增大消声器内部隔板与壳体连接刚度能够有效消除怠速异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于矢网中噪声选件计量过程所急需的噪声标准值计算方法展开了研究。报告了无源器件噪声标准值的含义和现有计算方法的特点,并通过现有的两种方法和不同温度条件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了噪声标准值与环境温度、无源器件S参数的关系。基于无源器件噪声模型,提出一种包含温度参数的新型矢量计算方法。在290 K环境温度下,该方法与商业化软件计算结果的最大偏差在10-4~10-5量级,在297 K环境温度下,噪声系数标准值计算准确度提高了0.08 dB左右,同时实验证明了环境温度对于最佳源反射系数的幅值和相位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平面网格阵列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三层立体分层网格阵列布局方法,并比较十字阵列、平面网格阵列在不同条件下的指向性,结果显示立体网格阵列的指向性在三者中是最好的。对于脉动球声源的识别仿真研究,验证了基于三层立体网格阵列的波束成形方法的可行性,可以有效地识别和定位噪声源。  相似文献   

16.
探索了一种用于高架桥轨道交通系统噪声源识别的方法,该方法以ISO测量标准为依据,并针对上海现行的高架桥轻轨系统。介绍了测量高架轨道噪声的方法和识别轨道噪声源的原理,详细研究了轨道主要噪声源的分布规律,并进行了实地测量实验。实验结果正确可靠,为提供现行高架轨道系统的减振降噪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是环境降噪的新技术,主动控制算法是其核心的问题之一。在研究滤波-X LMS主动控制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ⅡR滤波器的滤波-U LMS主动控制算法。对存在声反馈时的噪声主动控制中,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自适应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对滤波-X LMS与滤波-U LMS主动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地应用于噪声主动自适应控制中,滤波-U LMS具有更好的宽频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阐述小波变换及小波分解的基本原理,对车内噪声及相关噪声、振动信号进行测量,利用小波分解原理对噪声及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各信号的特征向量,根据各信号的特征向量确定车内噪声与其它振动、噪声信号的相关系数,根据车内噪声与各振动、噪声信号的相关程度确定车内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并试验验证小波变换对噪声源识别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重点阐述动车组车内噪声引入声品质评价理念的重要意义,建议采用全频声学仿真软件对相应的心理声学指标进行噪声设计,从而指导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