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热成型过程中,由于氧化铁皮抛丸清除不净,导致在加热后表面覆盖一层黑色氧化铁皮,影响加热温度的测量和精确控制。利用箱式加热炉、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等设备,分析了460 MPa汽车桥壳用钢在两种不同热轧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厚度、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工艺二(低温短时烧钢,高温终轧、卷取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结构更易抛丸去除,经抛丸、加热模拟试验后,表面无氧化铁皮覆盖物,满足测温要求。  相似文献   

2.
热轧钢材氧化铁皮控制不当会引起表面缺陷,为了提高热轧钢材的表面质量,需要对其氧化产物结构和状态进行系统的分析检测,包括了解氧化铁皮的种类和结构、氧化铁皮的表面及断面形貌、氧化铁皮或氧化铁皮与钢基体界面处的元素分布等。由于目前表面分析技术种类多,且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本文按照钢材氧化铁皮研究的表征步骤归纳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可为钢材高温氧化理论研究和生产现场工艺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孙彬 《热加工工艺》2014,(15):27-30
对比了510L热轧钢在两种热轧工艺条件下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和厚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两种热轧工艺条件下,钢卷均是边部的氧化铁皮厚度最大,1/4处的次之,心部的厚度最小。由于外界供氧差异,使得钢板沿宽度方向,边部的氧化铁皮层中原始的Fe3O4较厚,并且FeO层的共析转变较为完全。1/4处原始的Fe3O4较薄,部分FeO发生共析转变。中心处没有原始的Fe3O4,只有少量的FeO发生转变。适当地降低精轧开轧温度和卷取温度,提高终轧温度能减小氧化铁皮厚度,促进FeO发生共析转变。  相似文献   

4.
针对深冲IF钢出现表面三次氧化铁皮的情况,采用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三维形貌仪等分析设备,对深冲IF钢表面三次氧化铁皮微观形貌、三维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深冲IF钢三次氧化铁皮形成机理和原因。结合热轧现场生产实绩,提出定期更换精轧辊、热轧降低精轧过程轧制温度、开启机架间冷却水等措施,达到对深冲IF钢三次氧化铁皮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选择Q235普碳钢,加入微合金元素Nb,将该钢热轧成不同厚度钢板;控制钢的终轧温度和水冷后的卷曲温度,考察Nb对Q235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图对更高强度钢的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余伟  王俊  刘涛 《轧钢》2017,34(3):1-6
热轧钢材表面质量是生产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热轧钢材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厚度受氧化热力学、动力学及固相反应的影响,氧化铁皮的结构、高温力学行为和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其去除效果。钢材的化学成分设计,以及热轧生产过程中加热、轧制和冷却过程中氧化铁皮的去除与控制,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氧化铁皮的厚度和结构,从而决定了其表面质量控制效果。热轧钢材表面氧化控制技术已经开始在表面缺陷控制、不同深加工方式钢材的氧化层设计、减量酸洗和免表面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为了充分挖掘该技术的潜力,还要根据热轧产品的用途进行深度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刘振宇  李志峰 《轧钢》2020,37(1):1-6
热轧板带材作为海洋、交通、能源等行业的支柱性原材料,力学性能与尺寸精度一直是衡量其质量的最重要指标。然而随着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对其表面质量也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导致大量钢材产品由于表面不过关被降级或判废。由于钢材的氧化在热轧过程中贯穿始终,并受到合金元素及诸多工艺参数的交互影响,很难实现结构、厚度、均匀性的精准控制。尽管前期围绕着“黑皮钢”,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氧化铁皮的控制方法,但仅局限于强度较低、厚度较薄的汽车结构钢。为此,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了新一代热轧板带材表面氧化铁皮控制技术,其研发与应用全面提升了我国热轧钢材产品的表面质量。目前,所生产的系列高表面质量产品已达到了国外企业对钢材表面质量的苛刻要求,成功助力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热轧板带材表面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栋  刘相华 《轧钢》2007,24(1):1-6
热轧板带材作为海洋、交通、能源等行业的支柱性原材料,力学性能与尺寸精度一直是衡量其质量的最重要指标。然而随着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对其表面质量也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导致大量钢材产品由于表面不过关被降级或判废。由于钢材的氧化在热轧过程中贯穿始终,并受到合金元素及诸多工艺参数的交互影响,很难实现结构、厚度、均匀性的精准控制。尽管前期围绕着“黑皮钢”,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氧化铁皮的控制方法,但仅局限于强度较低、厚度较薄的汽车结构钢。为此,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了新一代热轧板带材表面氧化铁皮控制技术,其研发与应用全面提升了我国热轧钢材产品的表面质量。目前,所生产的系列高表面质量产品已达到了国外企业对钢材表面质量的苛刻要求,成功助力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通过热模拟、暴露试验、扫描电镜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等方法和设备研究了卷曲温度对热轧510L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高于600℃的温度卷曲可以改善热轧510L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提高氧化铁皮的致密性,有效阻碍腐蚀性介质的渗透,增强氧化铁皮对基体金属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热轧510L带钢在储运期间的耐大气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SPHC热带氧化铁皮酸洗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SPHC带钢的成分、氧化铁皮厚度、氧化铁皮与基体结合面的粗糙度、酸洗试验、氧化铁皮的相结构分析入手,剖析了氧化铁皮酸洗困难的原因;在不影响带钢供冷轧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和冷轧轧制力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热轧生产工艺,改善了SPHC带钢的酸洗质量。  相似文献   

11.
廖琳琳 《轧钢》2022,39(3):57-65
针对中碳钢盘条的高温氧化问题,利用热重分析仪对45钢和40Cr钢盘条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场发射电子探针表征了氧化铁皮厚度及截面微观形貌,对氧化铁皮形貌演变规律以及合金元素在氧化铁皮与基体界面处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5钢和40Cr钢盘条的氧化增重曲线在1 050~1 250 ℃范围内遵循抛物线规律,当氧化条件相同时,相比于常规低碳钢,其氧化激活能较高,抗氧化性能更好;氧化铁皮呈典型的3层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Fe2O3、Fe3O4及FeO,并且在氧化铁皮与基体界面处存在合金元素富集层;45钢盘条在高温氧化时,Cr元素分布不明显,Si元素在氧化铁皮与基体界面处有少量富集,Mn元素在氧化铁皮中均匀分布;40Cr钢盘条在氧化铁皮与基体界面处不仅有富Si层,还明显存在一层均匀完整的富Cr层,由于合金元素富集层阻碍了Fe2+向外扩散,提高了盘条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冷轧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主要取决于热轧原料的酸洗质量。针对常规热轧(HR)工艺、CSP工艺及ESP工艺生产的热轧SPHC带钢,对其表面氧化铁皮结构及其酸洗历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指出缩短孕育期,使带钢快速进入氧化铁皮大面积剥离阶段是提高酸洗效率的关键,提出了热轧SPHC带钢预升温酸洗工艺,并进行了带钢升温、未升温酸洗试验以验证酸洗效果。结果表明:HR带钢、CSP带钢、ESP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均由外层的Fe3O4和内层为的FeO组成,前两者氧化铁皮厚度约为6~8 μm,ESP带钢表面氧化铁皮两层之间有较为明显的间隙,总平均厚度约为18 μm。3种热轧带钢的酸洗曲线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酸洗效率随着酸液温度及紊流度的提高而提高,且在低温和低雷诺系数下增幅明显。HR带钢与ESP带钢的酸洗曲线接近,相对于前两者,CSP带钢的酸洗效率更高、更易酸洗。热轧SPHC带钢氧化铁皮去除符合S型曲线,经历孕育期,加速期和平稳期的时长的占比分别为40%、40%及20%。板带预升温酸洗工艺实施简单,可使表层难酸洗氧化铁皮快速剥离,缩短酸洗时间约50%,显著提高了酸洗效率。  相似文献   

13.
郝明欣  孙彬  王建明  尤宏广 《轧钢》2020,37(3):31-35
针对免酸洗新工艺中采用小压下率冷轧或平整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冷轧前后SPHC带钢操作侧(OS侧),中间部位,驱动侧(DS侧)3个位置表面和截面的氧化铁皮形貌和厚度,以及氧化铁皮在冷轧过程中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后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使其表面氧化铁皮产生裂纹,且卷取后的冷却速率会对表面氧化铁皮结构产生较大影响;采用10%冷轧压下率时,带钢表面出现较多氧化铁皮块状脱落和粉化脱落现象,表面质量破环严重;采用5%冷轧压下率时,带钢表面仅出现少量氧化铁皮块状脱落,大部分氧化铁皮达到只开裂不剥落状态;氧化铁皮在常温下塑性较差,在冷轧后氧化铁皮厚度未发生随钢基体明显变薄的协同变形。  相似文献   

14.
郝明欣  孙彬  王建明  尤宏广 《轧钢》2007,37(3):31-35
针对免酸洗新工艺中采用小压下率冷轧或平整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冷轧前后SPHC带钢操作侧(OS侧),中间部位,驱动侧(DS侧)3个位置表面和截面的氧化铁皮形貌和厚度,以及氧化铁皮在冷轧过程中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后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使其表面氧化铁皮产生裂纹,且卷取后的冷却速率会对表面氧化铁皮结构产生较大影响;采用10%冷轧压下率时,带钢表面出现较多氧化铁皮块状脱落和粉化脱落现象,表面质量破环严重;采用5%冷轧压下率时,带钢表面仅出现少量氧化铁皮块状脱落,大部分氧化铁皮达到只开裂不剥落状态;氧化铁皮在常温下塑性较差,在冷轧后氧化铁皮厚度未发生随钢基体明显变薄的协同变形。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企业在生产DC03冷轧板过程中,其热轧带钢酸洗后表面出现氧化铁皮针孔缺陷的问题,结合现场开展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首先对现场实物进行取样分析,认为在精轧过程中氧化铁皮被压入到带钢表面是造成氧化铁皮针孔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缺陷的形成机制,在实验室对DC03钢进行了温度为830~1 080℃的氧化动力学实验和氧化铁皮高温变形实验。结果表明:该钢的氧化激活能较低,在精轧温度范围内容易产生较厚的氧化铁皮,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铁皮中FeO所占比例提高,氧化铁皮的塑性改善。当精轧温度较低时,氧化铁皮破碎严重,氧化铁皮很容易被压入到基体中,形成氧化铁皮针孔缺陷,而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氧化铁皮的塑性逐步改善,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氧化铁皮能很好地随基体变形,使氧化铁皮保持相对较好的完整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现场实际,提出了适当提高轧制速度和严格控制终轧温度等改进措施,氧化铁皮的厚度及塑性得到有效控制,彻底消除了DC03冷轧基料氧化铁皮针孔缺陷。  相似文献   

16.
潘竟忠 《轧钢》2021,38(3):109-113
针对低碳结构钢热轧酸洗板表面氧化铁皮缺陷问题,从加热工艺、精轧轧制润滑以及工作辊冷却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生产工艺参数对板坯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了钢卷下线入库不同的存放方式对钢卷表面氧化铁皮结构的影响。通过对板坯加热时间、出炉温度的控制,精轧轧制润滑给油量的优化,以及更换精轧工作辊水嘴型号从而增大工作辊冷却水量以保证轧辊表面质量,钢卷入库后采用风机快冷等措施,可以减少热轧酸洗板表面氧化铁皮,有效提高产品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勇 《轧钢》2010,27(2):14-17
以热轧铌微合金化汽车梁用钢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氧化动力学和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热轧工艺参数对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皮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汽车大梁钢在700℃时氧化增重随时间呈直线变化,而高于800℃时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在热模拟实验中,模拟了从精轧到卷取段的氧化铁皮的生成情况。随着开轧温度的升高Fe3O4层的比例逐渐增大'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共存层的厚度逐渐减小'YD93$cYD3共存层的比例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林华春 《轧钢》2022,39(2):62-65
热轧钢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其表面会产生锈蚀,影响钢筋的使用及外观质量。分析了钢筋表面锈蚀产生的原因,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比了轧后空冷、气雾冷却和穿水冷却工艺下钢筋的抗锈蚀性能,分析了不同冷却工艺对热轧钢筋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表面锈蚀与其表面氧化铁皮厚度、结构和完整性有关,与空冷及穿水冷却相比,气雾冷却工艺通过优化冷却路径,可以获得厚度为10~20 μm、主要由FeO+Fe3O4构成的致密复合氧化铁皮,能够对钢筋基体起到保护作用,从而能够延缓钢筋表面生锈,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魏重增 《轧钢》2018,35(1):23-26
热轧钢板在轧制时除鳞方式不同,即使采用相同的控冷工艺参数,其终冷温度差异较大,这是由于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厚度和形态不同导致的。为此,研究了氧化铁皮对钢板冷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厚的氧化铁皮使钢板表面粗糙增大,使传热过程中的流动边界层发生变化并对冷却过程中核态沸腾汽泡的产生具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冷却强度且使钢板冷却不均,出现浪形。同时分析得出:钢板表面麻点缺陷、氧化铁皮破碎、FeO的结构易使其表面粗糙度增大。因此,通过调整加热及热轧过程工艺参数,减少氧化铁皮的形成或避免产生粗糙表面都可以有效避免对钢板造成不均匀冷却,使板形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谭文  韩斌  杨奕  汪水泽  刘振宇  曹光明 《轧钢》2012,29(3):11-14
介绍了免酸洗钢氧化皮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在目前生产工艺下武钢热轧500MPa级汽车大梁钢表面氧化皮的形貌、结构及厚度,对带钢的终轧温度、卷取温度以及卷取后的冷却方式进行改进后,氧化皮厚度基本控制在10μm以下,以共析Fe3O4+Fe结构为主,Fe3O4比例超过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