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正乡建,不一定很沉重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这两年做了一些乡建的项目,今天跟各位分享的是我们最新的一个福建的小村子——福建省建宁县溪源乡上坪古村的复兴计划。乡建是一个挺大的主题,也挺严肃的。但是我们想,有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稍微轻松一点,不一定那么宏大。这两年,我们做过一些项目,有在学校里带着学生做的研究或者自己做的艺术项目,也有一些实践。得益于这两年的政策,有一些机会让我们在乡村做一些事。上坪村是国家传统村落,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子里的人都姓杨,据说是东汉时候一个太尉的后裔,从北方迁过来的。因为上坪村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筑》2014,(7):124-125
本组学生作业成果评价 梁井宇:首先是祝贺大家.这么难的题目同学们都能通过。之所以说难.是因为存以前的题目中没有这么去想问题做设计。我自己这里有一些对同学们水平的判断不足。要么应该跟学校要更多的时间,应该是个16周的课,要么把后半段去掉,就是说当你们想清楚耍要去做什么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去把它做成一个方案,时间不够。  相似文献   

3.
水上运动     
《Planning》2017,(16)
<正>我们可以在水上做很多有趣的运动,有些运动一个人就能做,而有些运动需要很多人一起来完成。小船能带我们穿越大洋吗?当你在海边划小船时,你有没有想过要一直向前划,一直划到海的另一边?一些伟大的航海家就曾经这样做。不过,在出发前,他们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装备要齐全、补给要充分。因为海的另一边实在是太远了。  相似文献   

4.
<正>本组学生作业成果评价梁井宇:首先是祝贺大家,这么难的题目同学们都能通过。之所以说难,是因为在以前的题目中没有这么去想问题做设计。我自己这里有一些对同学们水平的判断不足。要么应该跟学校要更多的时间,应该是个16周的课,要么把后半段去掉,就是说当你们想清楚要去做什么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去把它做成一个方案,时间不够。仔细想想别的组,其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设计》2015,(6):246-247
今天给大家做的报告是关于“未来已远”,因为近二十年来,法国的建筑师已不再做标志型的建筑,也不再做大规模的建筑,而是在现状建筑上做一些增减,或者内部重新装修布置,部分是因为法国的经济发展有所放缓. 很多人说时间是一个线性的概念,我觉得不是,时间的概念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历史的遗迹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不可能把自己隔绝出来,只设计一些对当下有意义的东西.这个过程也是在创造未来.很有意思,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我们会尽可能地去想象,去创造.  相似文献   

6.
高栋 《城市环境设计》2014,86(10):57-57
以前我看CCDI的发展觉得很有意思。大家都在谈如何做设计、做好设计的时候,CCDI就已经开始做产品,并把业务类型分成产品来做,深度聚焦,且围绕产品形成一系列组织管理模式,深度研发并系统推进。对于新产品、新业务,我们也有研发,但是我们的研发逻辑可能跟CCDI不太一样。我想CCDI的研发重在产品,主要因为他们的产品还是要为客户服务,所以要找出一些次序把产品研发做到最深以吸引更多客户。但是三益的研发重在产业链。比方说一个购物中心的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主办: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建筑技艺》杂志社地点:首钢二通厂某砖楼时间:2014年12月14日下午[徐磊]年底了,今天我们一合把大家请来聊天!大家年纪差不多,平常互相也有交流,所以聊起来会比较自在和真实。聊天总要有个主题,最近我们刚好做了一些改造项目,而改造在未来将成为一种常态,而对于这个命题可能每个人的想法、策略、态度都不一样。所以想把改造作为一个主题,会比较有意思。我常常也会反思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和官方提倡的或者和老百姓期望的相吻合,但一直也没想清楚。因此,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能让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改造",以后做的时候能想得更多。  相似文献   

8.
正姚先生对自己的影响姚先生对设计非常有追求,他常常说,对于相同类型的项目,每一次做都应该有新的东西出来,这样事情才会有进步。他做事情很坚持,只要是他认为是好的事情,就会去跟业主争取,并且要求我们自己先做到最好,他是一个追求细节的建筑师。另外,姚先生常常会站在业主的角度看问题。有的时候,业主对建筑物的一些想法是我们做建筑设计的一个盲区,我们不一定看得到,但他就会把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期望考虑进来,这对设计的发展会有启发。姚先生讲原则,对的事情他很坚持,很多他认为是不合理的项目,他宁愿不接。比如说有些业主对山地开发过度,这会造成比较大的破坏,他觉得这个不好,就宁愿不去做。他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大家也知道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佛教徒做事情就是以一种比较利他的想法在做,比如在大陆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也义务帮忙做了一些学校及医院的设计。他认为这是建筑师应该负的社会责任。这几点是姚先生对我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邵磊 《住区》2021,(1):16-17
我做了一些社区的调研,今天就结合15分钟服务圈的建设,主要是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一、无障碍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过程 至今为止,我们可以看到有关维护残障人士权益的运动、辩论和思考从未停止.我和日本朋友交流的时候,谈到了日本的老龄化问题:一个走向重度老龄化的社会,人的需求一直在变,因此人和环境的关系是有序...  相似文献   

10.
认识自己     
1.认识自己 景观设计师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对于这个行业到底能干什么?我引用一句话:要认识自己,就要认识自己能做什么,但是人们无法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除非他已经做过.我想这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景观发展跟欧美有一些相似,因为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产生了许多各种类型的大型项目,这需要一个特定的设计群体,我们称之为景观设计师.由此出现这个行业的一些指导和一些行业组织,界定了景观设计师的规范和工作内容.景观设计师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的观点是凡事都需要发展,新事物的发展引发一些争论,也是非常健康、有益、正常的.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大家需要互相包容,而不要画地为牢.  相似文献   

11.
<正>在开始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还在汕头大学任教,从前期构思到项目完工经历了约4年多的时间。东山湖在当地是一个知名的温泉度假村,离汕头约45分钟的车程,年轻的海归业主在思考发展二期建筑的时候,期待建筑师利用基地的特征营造不一样的温泉体验。传统的温泉一般是把水池变成公共空间来处理,我们思考的则是把水池变成建筑的核心元素,考虑人在水中时与自然以及建筑的互动关系。设计前期,业主只是简单地想扩建项目的第二期,任务书也是我们建议的,包括户型的组合分布和功能内  相似文献   

12.
请允许我造个词:结构现象学,因为我认为这个词最能恰如其分地描述这座佚人营造为之奋斗了4年的大房子.结构+现象学,既是我对传统民居遗产的个人总结,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执着的建筑品质,在之前曾用过“自由结构”“白描建筑”这样的词语,但我觉得“结构现象学”更精确,更能概括我们到目前所想所做的一切.我对从理论上去阐述现象学或者结构学,兴趣不大,因为历史理论或者其他,也许言过其实或者所言非实.所以,我想我们会不停地造词,以便形成一种与我们造的房子相匹配的语言系统,就像我们不停去追问建筑灵魂到底安放何处一样.  相似文献   

13.
“说说你们的设计理念吧.”这似乎是所有建筑师都会被问的问题,我是说,作为一名建筑师或一个设计事务所总体上的设计理念,不是具体到某个项目的想法.因为这个问题太难回答,所以由此我们开始想是不是所有建筑师都从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论体系出发、建立起自己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再把它应用到一个接一个的设计项目中?有没有人“糊里糊涂”地做设计呢? 事实上我们自己在面对项目设计的时候,很少想到设计理论,更多的是从场地、使用、材料、构造等等角度思考,经过一段对这些东西进行反刍的混沌阶段之后,“拍脑袋”得到一个设计的想法,再把它发展成具体的方案.有时候会感觉到就是这个方案了,也有时候会觉得它还不对,那就再重新思考看看.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的设计方法,简单到也许不能称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id+c:你们是什么时候决定开自己的设计公司的?Jerzy Wo?niak(以下简称JW):我们俩是在荷兰做的这个决定,并且在回波兰的第一个星期就开始张罗我们的办公室。其实,因为之前的大学生活时间比较空,我们在那时候就已经尝试成立过工作室,最早是租了个房间,后来是用我父母的地下室。那期间,我们获得了第一个设计委托,也是第一次开始用"mode:lina"这个名字开始做设计。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8)
<正>苏娉: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想成为作家的呢?格非:其实我从来没有想到要做一个作家。在大学期间我开始写一些东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学校里教书,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可以写小说,但是没有想到要做一个专业作家。我喜欢写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的性格有点孤僻,倾向于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别人交流。如果我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兴趣,在生活中对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满意,那也许我就不会去写作。苏娉:您为什么选择小说这样一种形式,而不是戏剧或者诗歌呢?格非:这个跟我对故事的着迷有关系。因为从小在农村,听的故事比较多,自己也比较喜欢讲故事,那个年代同今天有一些不同,大家闲下来没有什么事的时候,就会开始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会胡编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UED:中国有个成语叫"厚积薄发",您40岁以后才出来做设计师,您认为之前的经历对您日后的设计有哪些影响?丹尼尔·里伯斯金:建筑学的范围远远大于建造一个房子,它涵盖历史、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当然我可以在任何时间做设计,但我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不是从盖房子开始,而是从绘画、思考、学习开始。幸运的是,我实现了我的第一个作品——柏林犹太博物馆,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我没有遗憾。因为建筑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7)
<正>初三准备报学校的时候,我看见了温州二职的宣传册,看见了往届学长学姐们做的整体造型作品,我被吸引了。因此,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毫不犹豫地报了学校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因为这是一个创造美,传递美,能帮助他人找回自信,积极面对生活的,具有可观的发展前途的阳光行业,我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一名形象设计师。  相似文献   

18.
事实上,面对着这个大部头的设计案例,听设计师做方案介绍的过程后,我的脑海中一直在努力搜索一个词语,希望能概括这个案例贯穿始终的设计脉博——它应该含纳,  相似文献   

19.
正希望通过没汁去做一些文化的寻回,我们理解的人文,是以文化为基础,把人们共有的原始记忆,超越时代流传下去。——邦邦"我希望将设计当作信仰去做,因为信仰是最有力量的,它可以带给人希望",邦邦如是说。在接受采访时,邦邦最常提到的词中,"信仰"是其中一个,在她看来,设计并不只是一份用于谋生的职业,而是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之中。这位看起来温婉清瘦的女生,并不容易联想到她就是一家经营了14年且在业界有着很好口碑的室内设计公司的掌舵人。"把职业当成信仰,或者说带着向往去经营事业的人,往往可以做到出类拔萃",有着如此坚定的心态也莫怪乎布鲁盟设计在邦邦的带领下日益精进。  相似文献   

20.
正在写这片文章前,我所在做的课程设计是高层旅馆。老师总在强调要使得功能更趋近于合理,因为旅馆是个相当复杂的功能体系(当然是针对过去我们做过的设计而言)。这不禁让我开始郁闷起来。我们难道真的应该在设计中赋予空间正确合理的功能,告诉使用它的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