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了得到焊接工艺对30 mm厚Q690钢板焊后残余应力分布及大小的影响,实施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焊接试验,并通过盲孔法对试板焊后应力进行测定,得到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焊接残余应力。结果表明,在焊缝区,横向应力为压应力,最大为569 MPa,纵向应力为拉应力,最大为57 MPa;在热影响区,横向应力为拉应力,最大为143 MPa,纵向应力由压应力逐步变为拉应力,最大拉应力为75 MPa。焊材和焊接热输入对接头残余应力有一定影响,其中,焊接热输入增加,残余应力也逐步变大。采用"X"形坡口可以改善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残余应力多为压应力,但残余压应力的存在会降低接头的局部稳定性,需进行焊后热处理,以减小其不利影响。在实际生产中优选药芯焊材和热输入为20.8 k J/cm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3.
4.
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时,对于移动热源模型形状参数的选取,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都是根据研究者的经验来确定.然而对于热源模型形状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以高强钢SM490A单道TIG焊为例,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和采用双椭球体积移动热源模型,研究了热源模型形状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源模型形状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影响较小,而对焊接变形,尤其是对角变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超薄金属板焊接过程中,残余应力及变形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文中研究了316不锈钢超薄板(厚度为70 μm)脉冲激光焊接过程的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和半椭球移动热源模型,考虑模型的几何和材料非线性因素,采用顺序耦合的方法对超薄板结构的温度场、应力-应变场进行模拟.采用光纤激光器对70 μm的316不锈钢板进行焊接,用红外测温仪对特征点热循环进行测量,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了焊接变形,用X射线衍射应力测试仪测试了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温度场、残余应力、变形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6.
借助有限元分析手段对不同点固焊形式的对接焊焊接过程进行模拟,经分析得到焊接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采用实验手段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点固焊位置相同,长度越长,获得的变形量越小;起、收弧的两端面点固焊变形在起、收弧两侧翘起,焊缝位置点固焊翘起的位置发生在与焊缝位置平行的两侧自由端;点固焊长度越长,仿真和实测结果的残余应力分布波动性越大;在起、收弧两端面点固焊获得的残余应力峰值最小;起、收弧两端面点固焊、点固焊2处残余应力值均降低,点固焊3处残余应力值增大。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9.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0,(9)
基于ABAQUS软件有限元模拟和Goldak热源模型,考虑材料非线性特点,采用热力耦合的方法对等离子熔覆Q235钢的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模拟,并采用盲孔法测量了其实际残余应力。结果表明,采用Goldak模型可以较好地仿真等离子热源,热循环模拟结果稳定,且与实际熔覆结果符合;在X和Z向上,残余应力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变化趋势一致,沿X向测量点纵向残余应力试验值与模拟最大差值为43MPa,平均差值为6.2MPa。沿Z向存在一些偏差,但总体趋势趋于一致,纵向残余应力模拟平均值为-189.54MPa,试验平均值为-211.5MPa;熔覆完成后最大变形量为0.05mm,出现在熔覆层中心位置,Q235钢基体变形量0.01mm。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100 mm TC4钛合金电子束焊接头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研究焊后热处理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下表面残余应力峰值均位于热影响区附近;上表面纵向与横向残余拉应力峰值分别为338 MPa和401 MPa,为母材屈服强度的39%和47%;下表面纵向与横向残余拉应力峰值分别为323 MPa和372 MPa,约为母材屈服强度的37%和43%;接头经过600℃×2 h焊后热处理,残余应力降低,但在上下表面呈现不同效果,上表面横向和纵向残余应力水平都有一定程度降低,部分位置纵向残余应力由拉应力状态转变为压应力状态,下表面纵向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明显,部分位置呈现压应力状态,下表面横向残余余力消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塑性工程学报》2017,(2)
针对航空领域中常用的7B04高强铝合金,基于剪切摩擦生热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薄板搅拌摩擦焊(FSW)过程的自适应热源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FSW过程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子程序二次开发,将建立的热源模型载入到有限元模型中,对7B04铝合金薄板的FSW过程进行瞬态热力耦合模拟。预测并分析了FSW过程中铝合金板材内部的温度分布与演化、焊接接头附近区域的残余应力分布及板材的最终变形情况,通过开展FSW工艺试验从温度场和残余应力两方面对模型的可靠性和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此外,利用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搅拌头机械载荷在残余应力和变形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通过试板试焊及产品实焊,表明6mm 厚的普通低碳钢板采用 CO_2气体保护焊可以不开坡口,其接头性能不低于母材。而采用手工电弧焊不开坡口施焊,接头性能很难达到母材性能。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船舶薄板在焊后变形大、矫平工序复杂的技术难点,通过焊接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开发适用于船舶薄板工装焊接的有限元模型,对PCTC船用典型板材开展焊接工装影响分析,揭示螺柱卡码和扁钢等典型工装对试板角变形和中拱变形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与无工装状态下的钢板对接焊后变形相比,加装螺柱卡码工装可以有效降低66.9%的焊接变形量,叠加扁钢工装可以降低91.6%的焊后变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每种工装在技术效果、拆装效率、二次变形影响等方面的特点,选择最具经济效益的工艺方法,实现船用薄板的小变形焊接。 相似文献
19.
对压轮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振动时效前后采用盲孔法对压轮环焊缝及直焊缝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并对孔径公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焊缝主残余应力波动明显,直焊缝中间与两端主残余应力存在显著差异;振动时效使焊缝主残余应力显著降低,应力均匀化,孔径尺寸精度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