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分析装配式建筑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政府规划对百色市合理规划自身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路径,从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内涵和外延出发,通过研读各级政府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规划,分析适合百色市装配式建筑部品加工业发展的方向,对百色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进程具有深刻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施工等全产业链的信息共享和传递,亟需建立全国统一的、全产业链共享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部品部件编码规则。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框架的内容,对其分类方法、编码规则和实现方式的分析,深入研究了适用于我国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编码规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工业化建筑部品的定义、体系划分以及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和相应解决办法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工业化建筑部品不同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建筑工业化部品的定义。其次分析了现有的工业化建筑部品的体系划分方式。重点从使用功能、主次关系、形状特征和标准化程度以及结构原材料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最后分析了工业化建筑部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工业化建筑部品应用主要问题存在于标准化程度、部品认证体系、个性化需求以及成本能耗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内采用产品认证制度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超越,可以有效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同时有助于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进程,传递工程质量信任。为保证认证实施的有效性、完整性,认证机构开展装配式建筑部品与构件认证时,应系统地辨识具体认证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问题。在实施部品、构配件产品认证前,认证机构应先对产品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风险评估矩阵法和 Borda 序值法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影响建筑部品、构配件产品质量和完整性的主要环节和关键因素,确定关键的认证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产品认证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总结 3 个层次的风险类别:认证活动风险、认证项目风险及其他相关风险(含公正性风险)。同时采用穷举法列出了装配式建筑部品与部件认证主要风险因素,供认证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筑钢筋部品产业化是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集约化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措。本文结合国内外建筑钢筋部品的发展、应用现状以及重庆市的产业基础,通过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分析探讨了重庆地区实现建筑钢筋部品产业化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概述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及其部品部件发展应用现状;阐述发展应用装配式建筑及其部品部件的必要性;分析发展应用装配式建筑及其部品部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天津市装配式建筑及其部品部件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结合专家调查问卷,研究获得风险影响因素与是否发生风险之间非线性的、相互关联的数据组合,确定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部件发生风险的概率组合及发生概率等级,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部件风险等级判定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而装配式建筑配套墙体部品的研究是必不可缺的。主要从墙体部品的地方适宜性和中西部推广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不能盲目借鉴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应根据实地实情,研发适用于当地的采用柔性连接的自支撑墙板,选用夹心保温或自保温,整体性好的复合墙体部品。  相似文献   

9.
正装配式建筑是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提前将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并通过一定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将零散的预制构件组装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根据所用材料不同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  相似文献   

10.
国外住宅建筑部品与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 由于受“二战”的影响,欧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住宅需求非常大,为此,采用工业化的装配式建造了大量的住宅,并形成了一批完整的标准化、系列化的住宅建筑部品与设备体系,延续至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住宅有更高的的要求,各个国家开始重视在完善的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住宅部品与设备的功能完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采购环节大量库存、二次搬运等问题,将 JIT 采购模式引入到装配式建筑采购中。通过构建传统采购模式与 JIT 模式的成本差异函数,并对函数进行分析和推导,得到了适合采用 JIT 模式的参数条件与构件需求量范围。从推导结果中发现了影响 JIT 模式是否更优于传统模式的两个关键因素,并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 JIT 模式的单价和运输成本上与传统模式的差距越小,JIT 模式的信息投入成本越小时,采用 JIT 模式越具有优势。据此提出采用第三方物流以及建立基于 BIM 的信息共享平台等提高 JIT 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采购中适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水根  柏建韦 《建筑施工》2013,(2):116-117,123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的分析研究,将其质量评价内容分成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部分。同时,根据质量评价的内容,建立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阶段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模型。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该评价方法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及管理的数字化、规范化、信息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的快速发展,基于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和传统建筑产品在生产和性能方面的巨大差异,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C)部品部件的认证技术展开探讨。通过文献研究结合理论分析方法,依据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从装配式PC部品部件认证涉及的文件和记录、资源、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控制、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不合格品控制、认证产品一致性等11个方面展开,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创建了认证指标体系。结合该研究内容,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部件认证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文)中第(八)项为推动建筑工业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相似文献   

15.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与一般建筑有很大区别,对各专业和各阶段间的信息传递和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BIM标准建立的角度解决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信息交换困难的问题,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框架的基础上,对信息范围、信息深度、信息交换流程等进行严格定义,为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信息有效沟通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发展的契机。相较于传统现场施工作业模式而言,装配式建筑以集成化为主要特点,在生产工厂对多种构件进行预制,批量生产后运到工地进行装配。我国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正在进行积极探索,本文将结合我国国情,密切联系市场发展形势,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占据的比例逐渐增加,能够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需要针对具体的施工标准进行全面执行,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是BIM设计标准,能够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施工,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能够有效采用良好的施工方式,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提升设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保障施工质量。主要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和设计流程入手,全面介绍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BIM设计标准的框架体系情况,并有效开展了信息交付流程的具体情况描述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日本和美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阐述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是以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主体结构装修一体化和管理过程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任务。分析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中国是基建大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现在的装配式建筑拥有诸多优势,如效率的提升,绿色环保等,但同时也有合作难、造价高、格局受限等劣势,伴随着装配式建筑成为主流,文章给出相关发展及质检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