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色纺花式纱结构,引入错位纺纱技术,在DTM129型空心罗拉紧密纺细纱机上采用右错位纺纱技术纺制18.22 tex(32s)云纹纱,并对其纵向结构、横截面纤维分布及织物风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右错位云纹纱结构较为松散,短毛羽较多,纵向呈半包缠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螺旋规律,具体结构为有色纱包缠本色纱。横截面饰纱纤维分布在主体纱最外侧,饰纱纤维根数较少。云纹纱针织物呈云斑状,有彩霞效果,机织物呈仿麻风格。  相似文献   

2.
探讨捻系数对溢彩纱性能及花色单元周期规律的影响。将1根本色纱条和1根有色粗纱同时从粗纱机后罗拉喂入,牵伸加捻纺制4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粗纱,并分别试纺5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细纱,对其强力、毛羽及条干CV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利用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采用长度测量法对溢彩纱纵向本色段及有色段纤维覆盖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溢彩粗纱的捻系数应偏低选择,溢彩细纱捻系数可相应偏高选择;溢彩纱纵向上有色段和无色段交替呈周期性规律出现。认为:合理的工艺设计可以有效保证溢彩纱花色分布均匀、色彩柔和且具有立体感。  相似文献   

3.
分析后罗拉和中罗拉两种饰纱喂入位置对云纹纱表面饰纤分布的影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饰纤占纱线面积比、饰纤包缠长度占纱线总长比、饰纤在其包缠长度上分布系数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类云纹纱的实际饰纤质量占纱线总质量比均低于饰纤占纱线面积比,说明饰纤主要包缠在云纹纱表面;中罗拉喂入的云纹纱饰纤占纱线面积比、饰纤包缠长度占纱线总长比、饰纤分布系数均大于后罗拉喂入的云纹纱,说明中罗拉喂入的饰纱纤维分布较为均匀。认为:饰纱不同喂入位置直接影响着云纹纱表面饰纤的分布情况及织物外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讨云纹花色纱工艺参数的优选。为纺制出高质量C 18.2tex云纹花色纱,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其在DTM129型空心罗拉集聚纺细纱机上纺制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分析。通过改变成纱捻系数、饰纱线密度和饰纱捻系数等3个因素,对不同参数下所纺云纹纱的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力进行测试分析,结合极差与方差分析法,获得了较优的纺纱工艺方案。结果表明:纺制高质量C 18.2tex的云纹花色纱最优工艺试验方案为成纱捻系数360,饰纱线密度14.6tex,饰纱捻系数260。认为: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助于云纹花色纱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丝绸》2017,(11)
探讨了饰纱线密度及捻系数对云纹纱成纱外观及质量的影响。在DTM129空心罗拉紧密纺细纱机上纺制7.3 tex的云纹纱,通过改变所用饰纱的线密度及捻系数,即采用5.8~29.2 tex、捻系数为280~440的饰纱,纺制成不同色彩分布的云纹纱。利用MDA1300视频显微镜观察成纱外观,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纹纱在纵向上呈现有色纱包缠本色纱的包缠结构,其织物的图案呈现一种云纹彩霞的效果。为保证良好的花式效果及质量,纺制云纹纱时,应选择7.3~9.7 tex、较相应线密度针织用纱正常捻系数低的饰纱。  相似文献   

6.
《丝绸》2017,(5)
在阐述云纹纱纺纱原理的基础上,以相同的纺纱工艺参数分别纺制了29.2、14.6、9.7、7.3、5.8 tex的云纹纱和相同线密度的普通纱,对其进行定量测试,同时利用MDA1300视频显微镜观察其纵向结构,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工艺下,云纹纱比普通纱偏重1.2%~1.4%;断裂的饰纱纤维附着在细纱上,呈现一种"半包缠"效果,色式新颖;与普通纱相比,云纹纱断裂强力、强度稍低,条干均匀度稍差,有益毛羽增加20%左右,3 mm以上有害毛羽减少10%~20%。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外对色彩渐变纱研究还很少,且生产工艺无法实现对纱线表面颜色和分段长度的精准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数字化牵伸调控纱线混纺比的机制,对3个通道喂入的品红、黄、青3根粗纱实施梯度牵伸,纺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渐变等特征的色彩渐变纱,并试纺了27.73tex 以10%为梯度可实现品红黄青3色循环的色彩渐变纱,研究了该色彩渐变纱的外观形貌、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的梯度牵伸调控了品红、黄、青3色纤维混纺比沿纱线长度方向的梯度匹配,实现了色彩沿纱线长度方向渐变效果;色彩渐变纱大比例纺制段由于牵伸状况不良导致断裂强力、条干与纯纺色纱相比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云纹纱外观及提高其成纱质量,探究了3种不同引纱方法对云纹纱成纱外观及质量的影响。在牵伸细纱机上分别纺制29.2、14.6、9.7、7.3 和5.8 tex的云纹纱,对每种线密度的云纹纱,保证其他工艺参数一致,通过改变饰纱的喂入方式纺制而得,即饰纱分别从细纱机后罗拉、中后罗拉、中前罗拉喂入。通过观察成纱外观,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引纱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成纱外观,较其他2种方式,饰纱从中后罗拉喂入时,所纺成的云纹纱成纱3 mm内有益毛羽较多,3 mm以上有害毛羽较少,强力及成纱品质指数均高于其他2 种方式,成纱质量较优,且成纱包缠结构较为紧密,立体感更强。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因配色复杂多变,数码纱外观难以直观预测的问题,提出基于纤维单元的模拟方法,用于实现数码纱外观的仿真。依据纤维原料颜色数值,构建纤维级别的纹理模型;根据纺纱工艺参数计算数码纱上的区域色块参数,构建色块排列模型;利用不同组分纤维间渐变规律,同时结合光照模型仿真亮度信息构建颜色渐变模型;采集真实数码纱的直径数据,仿真纱线的直径形态。实验中分别保持颜色和组分不变,模拟出不同组分和颜色的数码纱。结果证明所提出的纱线仿真方法可较快地模拟出数码纱的外观,并且与实际数码纱的外观视觉十分接近,为数码纱的设计开发以及织物仿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芳砜纶纤维纺纱中,纤维长度对成纱性能影响的规律。采用不同长度的芳砜纶纤维在棉纺设备上进行纺纱对比,并对不同长度芳砜纶纤维纱织物的性能进行对比得出:在纱支一定时,芳砜纶纱及织物的拉伸性能随纤维长度增加而增加;纤维超过一定长度后拉伸性能下降,成纱毛羽则是先减少后增加。成纱条干在一定的纤维长度范围内,变化不大,纤维长度过长,则成纱条干明显恶化。芳砜纶织物的撕破性能变化与成纱拉伸性变化趋势类似。芳砜纶成品性能最佳时纤维长度为52 mm。  相似文献   

11.
芳砜纶纤维长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芳砜纶纤维长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针对芳砜纶纤维强力低、质量比电阻大、可纺性差等特点,对纤维预处理油剂浓度、不同长度纤维理想捻系数及纤维长度对成纱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预处理油剂浓度以3%为宜;在纱的线密度一定时,随芳砜纶纤维长度的增加纱线拉伸性能提高,毛羽减少;但超过一定长度后纱线拉伸性能下降,毛羽增加;芳砜纶纤维长度为31 mm~52 mm时,成纱条干变化不大,但芳砜纶纤维长度超过59 mm时,成纱条干明显恶化,芳砜纶纤维纺纱较理想长度为52 mm。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传统牛仔纱颜色单调、织物风格单一,且存在染色污染的问题,从牛仔纱线花色设计出发,详述选用黑白粘胶纤维、通过改变不同颜色纤维组分比例,在双分梳转杯纺单头试验机上纺制5种双节花色变化牛仔纱的方案设计;选取颜色风格为灰黑的牛仔纱,以分梳辊转速、转杯转速及成纱捻度3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比不同试验水平所纺的纱线性能,优选出最佳纺纱工艺组合及其织物织造工艺。指出:在分梳辊转速为7.5 kr/min、转杯转速为50 kr/min、纱线捻度为65捻/(10 cm)的条件下,纺制的牛仔纱质量较好,织物具有明显的灰黑牛仔风格;采用双分梳转杯纺技术、改变原料组分及交替比例的纺纱模式,能直接进行牛仔纱色彩设计,生产方便高效且过程环保;增加有色原料组分变化比例及变化次数,可纺制出多节渐变的花色牛仔纱。  相似文献   

13.
正短纤维指数(SFI)是指HVI大容量测试仪测试棉纤维长度时,小于12.7 mm(1/2英寸)或16.5 mm纤维根数(或重量)占纤维总根数(或重量)的百分率。在我国,短纤维一般是指长度16 mm以下的纤维。近几年,短纤维指数不断增长,严重影响了纺织企业的成本和质量。在纺纱过程中,罗拉牵伸机构对不同长度的纤维不能予以同样有效的控制,短纤维的运动不易被控制,浮游时间长,从而对成纱条干起到恶化作用。实验证明,短纤维率与成纱条干成线性关系;对成纱强力也有影响,由于短纤维在纺纱过程中抱合力较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喷毛带子纱的产品种类多样化及提升喷毛带子纱的产品质量,针对普通喷毛带子纱的结构和色彩变化单一、竹节在布面上形成"云斑"等问题,开发了一款新型竹节渐变喷毛带子纱。将纱支一致的普通喷毛带子纱设计成粗细交替的竹节喷毛带子纱,且平线部分是内部没有纤维的空心带子,其长度随机变化;竹节部分的色彩是变化的,但长度不变。通过采用芯纱双组分异步喂入方式,并配合使用具有多段数和随机功能的控制器,使开发出的喷毛带子纱具有竹节外观色彩渐变自然均匀,布面立体饱满且色彩多样,花型离散性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朱洋  陈革  薛元 《纺织学报》2016,37(8):47-53
为提高花色针织物的设计水平和效率,基于数控环锭细纱机的耦合牵伸系统纺制多组分新型彩虹段彩纱。以织物幅宽、彩虹纱颜色数及纱线花型周期长度为基本要素,构建了竖向、横向、交错、点状及复杂图案形成的理论模型,明晰了彩虹段彩纱构造针织物图案的机制。在此基础上,用Java语言开发出彩虹纱针织物图案设计仿真软件。软件包括文件操作、参数设置、正向推导、反向推导4个模块。正向推导从纱线段彩分布长度、织物幅宽、圈长等参数推导出纱线在纬编横机上织成的织物图案;反向推导是通过仿真软件设计织物图案,再分析计算出段彩长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为了配合粗旦纤维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受广州市第二合成纤维厂的委托,采用该厂试产的6D×65毫米粗旦涤纶纤维,在棉纺设备上加工粗支地毯用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先后共生产了粗支地毯纱2个规格,即:6~S紫色地毯纱 (180捻/米)与4~S本色地毯纱(180捻/米)。其原料基本特征见表1。一、工艺与设备选配 (一)工艺分析 1.从原料情况分析,其长度与中长纤维相近,但细度却为一般棉纺所用中长纤维细度的2~3倍。应用棉纺设备加工如此纤度的涤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周期型段彩竹节纱的纺制原理和纬编织物的编织原理进行研究,根据段彩竹节在纱线上分布的规律,对不同循环周期的段彩竹节纱在确定幅宽条件下的纬编织物图案形成规律进行探讨,发现在幅宽一定的条件下,段彩竹节纱纬编织物的图案形成受周期内段彩竹节的长度、数量影响,同时受基纱段长度影响。通过改变周期内基纱、段彩竹节的长度和数量,可以形成多种图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牦牛绒/竹原纤维混纺纱和牦牛绒/桑蚕丝混纺纱的工艺参数以及成纱性能进行研究,分别纺制12 Nm牦牛绒/桑蚕丝(50/50)混纺纱和14 Nm牦牛绒/桑蚕丝(50/50)混纺纱;本色牦牛绒/竹原纤维(75/25)混纺纱和脱色牦牛绒/竹原纤维(75/25)混纺纱。结果表明:纺制牦牛绒/桑蚕丝混纺纱时,低支数纱的条干、强力以及捻度CV值都比较高支数纱好,12 Nm牦牛绒混纺纱的捻度CV值高使成纱过程中断头增加,从而导致纱线的条干不匀增加,强力降低;纺制12 Nm牦牛绒/竹原纤维混纺纱时,脱色牦牛绒混纺纱条干、捻度较本色牦牛绒混纺纱好,强力较本色牦牛绒混纺纱差,牦牛绒在脱色过程中,单纤维强力受损,最终成纱强力降低,脱色牦牛绒捻度CV值低会降低成纱过程中断头数,从而减轻纱线的条干不匀。  相似文献   

19.
选用细度15~16μm,长度28~30 mm的山羊绒纤维,通过粗纺纺纱流程,生产26 Nm羊绒单纱;选用细度16.7μm,长度36~38 mm的山羊绒纤维,通过羊绒精纺纺纱流程,生产2 Nm羊绒粗纱;采用2 Nm羊绒粗纱做饰纱,26 Nm羊绒单纱做芯线、固线,通过花式捻线机生产大肚波纹复合花式纱线,采用该纱线制作的针织制品手感柔软,立体感强,弹性好,独特的工艺设计呈现出镂空效果,大大提高了山羊绒纤维的附加价值,将传统的羊绒纤维引入时尚领域。  相似文献   

20.
云纹纱颜色渐变,对应的布面颜色难以直观预测,需要通过打小样来预测布面效果,但这种方式耗时、费力、增加成本。为解决此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应用真实云纹纱图像的针织物外观模拟方法,可以快速、直观、准确地预测云纹纱织物的布面颜色。首先利用图像分割、形态学开运算和闭运算等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云纹纱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原始纱线图像主体部分;然后利用改进的Peirce线圈模型,将真实云纹纱线纹理映射至线圈的几何模型上;最后调整线圈的串套关系,完成织物外观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的织物与实际织物扫描图像颜色纹理相近,外观效果逼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