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空气-水系统在1200 mm的冷模塔内对一种新型浮阀塔板———复合条形细分浮阀(CRSV)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塔板压降、塔板泄漏、塔板雾沫夹带等性能,并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与标准的F1型浮阀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条形细分浮阀塔板比标准的F1型浮阀塔板压降可低10%—20%,雾沫夹带量低20%,低气速下泄漏量低15%—30%,这表明复合条形细分浮阀具有更好的操作弹性。  相似文献   

2.
微分浮阀塔板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应用空气 -水系统 ,在直径 6 0 0 mm的塔内 ,对微分浮阀塔板的流体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测定了临界孔速、塔板压降、雾沫夹带率和液体泄漏率。应用空气 -水 -氧气物系 ,测定了微分浮阀塔板的传质效率。并与 F1型浮阀塔板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微分浮阀塔板比 F1型浮阀塔板具有更好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 ,获得了计算临界孔速、塔板压降、雾沫夹带率和泄漏点孔速的关联式 ,可用于微分浮阀塔板的设计计算。文中还介绍了微分浮阀塔板的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空气-水物系为介质,在1 000 mm、内置4块塔板的冷模塔中对双阀重组合导向浮阀塔板进行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在开孔率为8.82%、板间距600 mm、堰高50 mm和3种液流强度的条件下,考察了双阀重组合导向浮阀塔板在24%,54%,62%这3种重阀配比下的压降、雾沫夹带和漏液率,并与全轻阀和F1型浮阀塔板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全轻阀组合导向浮阀塔板和F1型浮阀塔板相比,双阀重的塔板的雾沫夹带率和漏液率更小,塔板压降变化不大。其中重阀比例54%的组合导向浮阀塔板的雾沫夹带和漏液性能改善明显,塔板压降增加不大,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此外,绘制重阀比例54%的组合导向浮阀塔的负荷性能图,为其工业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应用空气–富氧水系统,在直径1 200 mm不锈钢塔内,对半椭圆固定阀塔板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半椭圆固定阀塔板的压降略高于筛孔塔板,比F1浮阀塔板小得多,雾沫夹带率低于筛孔塔板和F1浮阀塔板,泄漏率比筛孔塔板低,比F1浮阀塔板高,传质效率优于筛孔塔板和F1浮阀塔板,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塔板。  相似文献   

5.
立体传质塔板(CTST)水力学性能与吸收塔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大通量新型高效塔板--立体传质塔板(CTST),该塔板与F1浮阀塔板相比,处理能力提高80%以上,塔板压降比F1浮阀低40%,具有极好的消泡性能.应用该塔板技术,仅将原液化气吸收塔的浮阀塔板更换为立体传质塔板(CTST),原塔外壳及塔内固定件不变,就将吸收塔尾气中C3以上组分含量降至3%以下,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浮阀塔板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锋  项曙光 《化工进展》2014,33(7):1677-1683,1696
浮阀塔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汽液传质设备,本文介绍了国内研究开发的新型浮阀塔板。这些浮阀塔板是在F1型浮阀塔板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相比于F1型浮阀塔板,具有压降低、雾沫夹带量小、泄漏量小、处理量大等优点。本文以塔板的开发年代和塔板类型为主线,对这些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流体力学、传质性能、优缺点等进行了概括总结,对每个系列浮阀塔板的设计开发理念进行了总结概括,同时介绍了导向浮阀塔板在齐鲁石化公司丁二烯装置中应用的成功实例,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塔板负荷率和产品质量;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常用塔板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这些新型浮阀塔板的发展思路,即浮阀形状以条形为主,并且大部分浮阀塔板都开有导向孔;最后指出了今后塔板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7.
SFV全通导向浮阀塔板为中国石油大学开发的新型塔板,其综合了国内流行的导向条阀与国外广泛使用的微型固阀的优点[0],在结构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优化。采用空气-富氧水体系,在φ1200mm不锈钢塔内,对SFV全通导向浮阀塔板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F1型浮阀塔板相比,塔板压降可降低10%~30%,漏液率降低10%~30%,雾沫夹带降低10%~20%,传质效率可提高10%~20%。工业应用表明,该种塔板综合性能优异,可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老塔改造与新塔设计。  相似文献   

8.
导向浮阀塔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F1型(国外称V1型)浮阀塔板是重要的气液传质设备,自1950年左右问世以来,在炼油和化学工业中迅速推广应用。因浮阀塔板具有浮动部件,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气体通道,故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浮阀塔板的优点是操作弹性大、气液接触状况好、传质效率比较高。随着塔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现F1型浮阀塔板也存在某些缺点,主要有:(1)液面梯度较大;(2)塔板上的液体返混较大;(3)在塔板两侧的弓形区域内存在液体滞止区;(4)浮阀易磨损,易脱落。针对F1型浮阀塔板的上述缺点,开发研究了一种新型高效浮阀塔板——导向浮阀塔板。  相似文献   

9.
导向浮阀塔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路秀林  赵培 《化学工程》1992,20(3):41-46
对一种新型高效浮阀塔板——导向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性能研究实验作了介绍。经与F1型等一般浮阀塔板比较!认为其具有良好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为目前国内外最佳塔板之一。  相似文献   

10.
JF导向条阀塔板在常减压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JF导向条阀塔板与F1型浮阀塔板的对比分析,表明JF导向条阀塔板在塔板漏液,雾沫夹带,处理能力等方面较F1型浮阀塔板有较大优势,是一种新型高效塔板。  相似文献   

11.
新型固定阀塔板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供了一种阀盖两侧具有向下弯曲折边的新型固定阀。在内径为5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研究了其流体力学性能;在内径为300mm的不锈钢塔内,以乙醇水为物系,常压全回流情况下,研究了其传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固定阀塔板的板压降略高于筛孔塔板,比F1 浮阀塔板小得多,雾沫夹带量小,雾沫夹带液泛点阀(筛)孔动能因子均比筛孔塔板、F1 浮阀塔板大,漏液量较小,漏液点阀(筛)孔动能因子比筛孔塔板低,比F1 浮阀塔板高,传质效率与F1 浮阀塔板相当。  相似文献   

12.
锯齿边窄条阀塔板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详细分析了锯齿边窄条阀的锯齿边对传质性能的影响和锯齿边窄条阀的结构特点。在1000 mm×350 mm规格的实验塔中,以典型的水-空气冷模实验系统,对锯齿边窄条阀STV75塔盘和F1圆形浮阀塔盘进行了对比实验,测定了多种气液负荷下的压降、雾沫夹带、泄漏量等流体力学性能。利用氧解吸法,测定了塔板传质效率。实验结果和工业应用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锯齿边窄条浮阀塔板比F1圆形浮阀塔板的板效率提高10%—20%、板压降降低100 Pa以上,雾沫夹带与泄漏与F1阀相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浮阀。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讨论了浮阀脱落对塔板操作性能的影响。塔板上部分浮阀脱落时,气相通过浮阀脱落后形成的大筛孔中的速度约为正常阀孔中速度的2.5—6倍,这种气相在塔板上分布不均的现象会对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浮阀脱落比例的增大,塔板压降减小,泄漏量、雾沫夹带量增大,使塔板的操作弹性下降,当液相负荷较小时将会导致塔板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直径750mm的热模塔内,以环己烷-正庚烷为物系,在常压全回流条件下研究了出口堰高对十字旋阀塔板各板效率及全塔效率的影响,并将十字旋阀和F1型浮阀塔板的全塔效率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操作状态下,堰高由30mm增加到50mm,板效率可提高5%-12%.堰高为30mm时,十字旋阀塔板的全塔效率比F1型浮阀塔板要...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垂直筛板塔的性能,提出3种改进帽罩结构的塔板,从中筛选出性能优良的新型帽罩结构的塔板。采用冷模实验装置,用空气-水体系进行初步的流体力学测试。3种新型帽罩塔板与标准型帽罩塔板相比,干板压降降低7.2%—30.9%、湿板压降降低7.9%—18%、塔板泄漏量降低16.4%—45.5%、雾沫夹带降低26.4%—58.7%、操作弹性增加60%—190%。3种改进帽罩结构的塔板性能优于标准帽罩结构塔板,倒盆顶帽罩塔板是其中较优良的塔板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新型高效3D圆阀的设计原理和特点. 在1000 mm′350 mm规格的矩形实验塔中,应用典型的水-空气冷模实验系统对3D圆阀和F1型浮阀两种塔盘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测定了多种气液负荷下两种圆形浮阀塔板的板压降、雾沫夹带和漏液量等流体力学性能. 利用氧解吸法测定了两种浮阀塔板的传质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3D圆阀塔板的板效率比F1型浮阀塔板提高约20%左右,雾沫夹带量比F1型浮阀塔板略小,在工业应用范围内,3D圆阀的板压降和漏液量均比F1型浮阀小,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圆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单流型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浮阀的类型及其排布方式进行了分析,利用AutoCAD内嵌套的Autolisp语言开发了浮阀塔板的自动排阀及制图软件-TCAD。整个软件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有较好的人机交互对话界面,操作简单、方便,极大的提高了塔板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结合CTST和F1浮阀各自的优点,在CTST塔板的基础上组合得到了新型的CTST-F1复合塔板.以空气-水为物系,在直径为570 mm的有机玻璃冷模实验塔内,对CTST-F1复合塔板的清液层高度、板压降、雾沫夹带、漏液量等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并与CTST塔板和F1浮阀塔板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由实验数据关联得到了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