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从岩石类型、泥岩颜色、粒度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入手,对松辽盆地南部 扶余油田泉四段 4 个砂岩组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曲流 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 2 个沉积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及决口扇 等 12 种沉积微相。 根据不同微相的测井相特征,研究了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浅水三角 洲沉积模式,研究了其沉积演化特征,为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河油田核三段Ⅰ油组沉积微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双河油田核三段Ⅰ油组湖盆陡坡型扇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沉积微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溢岸砂体、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重力流砂体和前三角洲泥,研究层段可作为储层的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前缘席状砂砂体及水下溢岸砂体.根据岩一电对应关系确定出典型测井相模式,并通过测井相研究建立了研究层段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以该模式为依据对工区内各单层沉积微相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对非均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路沟二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岩石类型、砂岩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与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河口砂坝、席状砂、分流河道间、分流间湾6种微相。根据研究区沉积体系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长6段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分别为枝状砂体沉积模式和朵状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长21^3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利用岩石颜色、结构、沉积构造、砂体形态以及沉积层序等岩心相标志,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研究靖安油田长21^3地层的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工区目的层是一套辫状河下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水下天然堤以及水下决口扇等沉积微相,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目的层提供了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   

5.
针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台兴油田阜三段油藏储层非均质严重,高含水开发期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特点,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其储层沉积微相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阜三段(Ef^3)为一套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3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分析了研究区主要含油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讨论了不同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挖潜对策,为该油田调整方案制定及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 ,通过对八面河油田南区沙三段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 ,确认为一套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两个亚相 ,其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微相 ,并建立了该区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岩石相和测井相,分析了永宁油田延长组的沉积相类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河东区延长组长6油层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发育良好,是油气开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安棚油田核三段沉积相及与油气分布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安棚油田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下亚段是重点勘探层位,其沉积相研究对该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与录井资料为基础,在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安棚油田核三段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个亚相,缺乏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并将扇三角洲前缘进一步划分为近源水下分流河道、远源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间湾6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对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沉积微相对储集岩物性的控制作用,确定了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物性及含油气性差异明显,远源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相带;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八面河油田南区沙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八面河油田南区沙三段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认为一套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两个亚相,其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微相,并建立了该区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吴起油田曾岔区块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经过地层精细对比与划分得到,吴起油田曾岔区块区长6油层组可分为6个小层。沉积微相研究认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并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三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