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稿启事     
《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伴我十几年了,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是计算机用户大军中的一员,这就注定要和《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有一种不解之缘。1985年《用户》为计算机用户而诞生,在跟随用户需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壮大了自己,20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我与《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的相遇,始于1998年,相伴至今,成了我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老师和朋友。是《用户》解答过我不少疑惑和问题,是《用户》默默地伴我一路走来,帮我提高业务水平和开拓视野。尤其是“技术讲堂”、“选购指南”等栏目不仅给我提供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3.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如期而至的刹那是我倍感轻松、喜悦之时。《用户》成为我每周的最大期盼,它已深深融入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用户》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给我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知识和IT信息,及时报道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4.
回想这几年,《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给我提供的帮助实在太多了,让我受益匪浅,大有收获。作为一名计算机用户,我深知:计算机应用是一个强调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高度有机统一的工种。操作技能勤于实践就可日积月累,而理论知识单靠学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各种专业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与我们国家IT产业共同成长20年的《中国计算机用户》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深感欣慰,大家往往亲切地称之》。20年的风雨历程唤起了我许许多多的回忆,大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诞生”、 “发展”、“改版”等,小到每期杂志编辑出版的辛勤劳动,仍然历历在目。毫不客气地说,我是《用户》的老朋友。我这里挑选几件印象深刻的、对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工作支持很大的事粗略地写出,以资纪念。1989年的春天,正是本人接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秘书长工作之初,工作之初不知从哪里迈起,难题不少。正当此关口,李超云总编伸出援助之手,在《用户》许多同志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谨代表华为3Com公司对《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创刊2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从1985年到2005年,中国信息化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作为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用户》始终以满腔的热忱,从用户应用的角度出发,传播IT信息,挖掘用户需求,服务行业应用,搭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又回到计算机领域内工作,面对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大环境,扑面而来的新名词、新技术,令我应接不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朋友那里看到了一份《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当我看到一半的时候,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油然而生,真可谓“众里寻她千百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自1985年创刊以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迎来了创办十周年的大喜日子。十年岁月,在全国十万之众的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关怀下,在编辑部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奋斗下,结出了令人喜悦的硕果。《用户》越办越好,越办越发达,越来越吸引从事计算机应用、生产、科研、销售、服务等业界的各方人士,越来越成为推动计算机事业发展、特别是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我代表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会和  相似文献   

9.
性质 《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是中国信息产业界的专业新闻出版机构,主要承担实用换术刊物-《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及各种计算机技术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承担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比较评测工作。背景 《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紧紧依靠具有雄厚实力的电子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CCID)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充分利用CCID作为计算机软硬件,微电子行业权威决策咨询与信息渠道和科研成果;充分发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全国80个分会,5万个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中国计算机用户》还是月刊,位于北京市复兴路乙20号时,我就被其精炼的文字、透彻的技术分析所打动、折服。那时单位订阅的《中国计算机用户》总是被计算中心的同事借走“,少有归还”的,他们都视为珍宝,我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由于错过了订阅时间,无奈之中,我就只好隔三差五地去图书馆和科技情报所寻觅、品味《用户》。慢慢地,我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IT实用技术,而且也打开了我的思路,开始投稿。1994年的一天,传达室送来杂志社寄来的稿酬和赠刊时,我大喜过望,虽说仅有15块钱,但当时,却着实让我“滋润”了一把,也让同事们刮目相看,至今还…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主语     
如果让我自己,在众多媒介新闻中,就选一条的话,我会选5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用这条新闻纪念即将过去的2007。这一年,是《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回归杂志"一周年。此话怎讲?为什么要讲"回归杂志"?熟悉《中国计算机用户》的读者诸君都知道,10年前,《中国计算机用户》变更开本为8开铜版全彩印刷,刊期变为周刊。这种开本,在新闻学院教授的眼里多  相似文献   

12.
征文选登     
十年来,你一直是我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记得一次单位与宜昌市商场签订了一项关于建立“宜昌市商场自动化管理”的协议,单位领导让我写可行性报告,我赶紧查阅了《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和其他资料,顺利完成了这个报告,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宜昌市商场领导的重视,并且让我在这个项目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在你的帮助下,我先后参加过三项大型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独立完成了四项中、小型软件管理项目的研究开发,为单位创收达6万多元。 1987年底,由于工作需要我借调到“宜昌七环电脑开发部”工作。《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成了我必看的一本工具书,杂志中的“经验技巧”是我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当时,宜昌地区的电脑事业并不发达,电脑维修业也跟不上去,而用户最头痛的就是维修问题。我把《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上刊登的别人遇到的计算机故障现象和解决办法一一用卡片的方式做了记录,遇  相似文献   

13.
作为IT行业的专业传媒,《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一直起着沟通用户与厂商的桥梁作用。今年1月上期《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的PC产品专题,进行了一次国内计算机应用与品牌优选度、品牌忠诚度等问题的读者调查,共回收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7日,我在西安接到《中国计算机用户》记者郝鹏的电话,他告诉我今年是杂志社20周年庆典,希望我这位“师兄”能抽空写点东西。“师兄”?这个温暖的称谓跨越地域时空,倏地一声就将我带回到这个世纪以前的一段岁月……1999年,我进入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加入新闻编室,成为一名真正的IT记者。那一刻,我真的是欣喜若狂:我终于完成了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升级”!不过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我当初对做记者的“后果”显然是有些估计不足,我从来没有想到做记者会这么累,别的不说,单说2001年《用户》的一次活动吧—当年5月,《用户》在北京昌平组织…  相似文献   

15.
与我国第一台国产PC同时诞生的计算机实用技术杂志——《中国计算机用户》到今年已走过了自己十年值得自豪的历程。 十年来,《中国计算机用户》立足于服务国内广大计算机用户,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用好计算机,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实用技术、经验的推广,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严把稿件、文章质量关。特别是近几年,在相同类型的媒体不断增多、读者选择余地增大的情况下,《中国计  相似文献   

16.
良师益友     
不记得第一次看到《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是在哪一年的哪一天,只记得当我从一堆大小不等、厚薄不匀的杂志资料报刊中蓦然发现她时,犹如在酷热的夏日里迎面吹来一阵微风,心里顿时感到一丝丝的凉爽。我喜欢《用户》那朴实无华的风格和简洁明快的栏目标题,没有深奥  相似文献   

17.
2003年走了,2004年来了,一年就在眨眼中过去。《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倡导为推动IT产业发展服务、为促进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办刊方针,迄今已逾18载春秋。 斗转星移,暑往寒来,《中国计算机用户》见证了中国IT产业的沧桑巨变,弄潮于信息化建设蓬勃兴盛之时。 《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18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可以简单概括成这样一句话:让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7月17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信息产业部办公厅主任程光辉的陪同下来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调研并指导工作。 王部长先后参观了《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脑教育报》社、《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软件世界》杂志社,赛迪评测公司(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赛迪时代股份有限公司、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报》社、赛迪网、《通信产业报》社等单位,详细了解了这些单位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在《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王部长对杂志社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本刊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计算机用户》作为一个以宣传、推动国家信息化为主的专业媒体,应该讲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20年不平凡的岁月。《用户》服务宗旨定位准确,栏目涉及全面、重点突出、内容翔实、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实用性、可读性强;《用户》与时俱进,因而越办越有生气,越办越贴近广大用户,越办越受到广大用户和业务同仁的欢迎和厚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和顾问,我也是和《用户》一起走过了这不平凡的20周年辉煌历程,我也为《用户》撰写过各种稿件,为《用户》的成长出过力。但更主要的是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王行刚同志是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先行者,他不仅是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等5台早期计算机的研制者,还是《中国计算机用户》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病逝,使我国计算机事业失去了一位领路人。同时,《中国计算机用户》也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而痛惜万分。在《中国计算机用户》创刊后的前10年间,王行刚与众多国内计算机界著名专家一道,组织了大量前沿技术报道,并以专题化的方式,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我国计算机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在信息匮乏的年代,为推动我国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王行刚先生曾任过《中国计算机用户》编委会副主任、编委会主任。今天,为了深切缅怀这位我国计算机界的老前辈,我们特约请曾经与王行刚先生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战友以及他的学生,撰写了一组《深切缅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开拓者王行刚》的文章,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与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