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织物免烫整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秋  房晓云 《印染》1997,23(1):27-29
本文对纯棉免烫织物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整理剂以及整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和优选,通过试验和批量生产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洗可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2在棉织物免烫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玲 《印染》2004,30(19):10-11
研究了纳米TiO2无磷催化剂用于聚羧酸酯化交联棉织物的服用性能,确认了它的有效性.通过试验得出最佳工艺聚羧酸80 g/L,三乙醇胺20 g/L,柔软剂20 g/L,JFC 2 g/L,纳米TiO2 0.4 g/L;焙烘条件150℃×2 min.经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42°,白度为77.6(原样80.0),断裂强力保留率为69 %.以纳米TiO2部分代替聚羧酸免烫整理的催化剂次磷酸钠时,不仅降低了含磷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免烫效果尚好,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52°,白度为77.2,断裂强力保留率为67 %.  相似文献   

3.
张伟敏  胡春艳  纪柏林等 《印染》2014,40(2):1-3,12
探讨含有金属镁离子、锌离子等六种催化剂对棉织物低温无甲醛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镁较适合作为棉织物低温无甲醛免烫整理的催化荆。以氯化镁为催化剂,乙二醛为整理剂,优化的免烫整理工艺:乙二醛100 g/L、催化剂氯化镁20 g/L,二浸二轧(带液率80%)、130℃焙烘2 min,焙烘张力3 kPa。在优化的整理工艺条件下,加入强力保护剂二甘醇,可大大提高整理织物的撕破强力保留率,织物折皱回复角达到270°。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对棉织物免烫整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不同预聚反应条件(预聚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下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产品,研究其作为免烫整理添加剂,对棉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反应中,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800,能够提高整理织物的回复角;PE与TDI的摩尔比对提高织物回复角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静  朱虹  陈启宏  曾林泉 《印染》2007,33(2):29-31
选用多元羧酸类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处理棉织物,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条件:无甲醛免烫整理剂WFR-16250g/L,添加剂WFS-1和WFE-1分别为20g/L和35g/L,渗透剂1g/L,170℃处理4min。测试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强力、DP级表明,整理后织物的免烫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对织物颜色有一定影响。厚重织物较轻薄织物处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烫整理剂SCD-3对纯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免烫整理工艺,即:SCD-3 130 g/L,催化剂MgCl2 · 6H2O20 g/L,保护剂CAN 20 g/L,硅酮柔软剂UM 30 g/L,冰醋酸0.5 g/L,95℃预烘100 s,160℃焙烘2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干折皱回复角(DWRA)可达290°,20次水洗后,DP等级可达3.5级,达到免烫纺织品的标准要求,且整理织物的机械强力损失和白度下降很少,布面无甲醛.  相似文献   

7.
棉织物的潮态免烫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永华  李智洲 《印染》2007,33(5):24-26
采用免烫整理剂LF对棉织物进行潮交联免烫整理。通过对免烫整理效果影响参数的研究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整理剂LF整理棉织物的最优工艺参数,即整理剂LF用量200g/L、催化剂浓度30%(相对整理剂)、潮态堆置时间24h、pH值2.0。在此条件下,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达到220°-230°,强力保留率大于60%,布面甲醛含量低于75mg/kg。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多元羧酸抗皱整理中织物的强力损失,采用氨基封端超支化合物(HBP-NH<,2>)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探讨了改性剂用量及改性工艺对柠檬酸、次亚磷酸钠用量和焙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封端化合物对棉织物的改性不仅可以提高免烫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和折皱回复角,而且可以降低焙烘温度,减少柠檬酸和催化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树脂整理的种类和浓度、催化剂浓度、添加剂及其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等进行单因子试验,找出影响免烫整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棉府绸免烫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树脂NEC55g/L,催化剂NKC11g/L,聚乙烯乳液PE230g/L,硅油SIO40g/L,聚氨酯UT7030g/L,催化剂U3g/L,渗透剂EP2g/L,柠檬酸1.5g/L,轧液率75%,150℃焙烘3min。整理后的织物平整度可达3.5级或以上,断裂拉伸强力保留率不低于55%,织物残留甲醛含量<75mg/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Serirez AP-ZF水溶性低分子改性聚合物进行全棉织物免烫整理,既能提高织物的抗皱性,又能保证整理织物强力和降低缩水率,且不会释放出游离甲醛。通过分析焙烘温度、树脂用量等因素对织物强力和平整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的免烫整理工艺,即:Serirez AP-ZF140-160g/L;催化剂MC35-40g/L;有机硅柔软剂20g/L;整理液pH值5左右;100℃预烘3min;160°-170°焙烘1min。  相似文献   

11.
聚羧酸与降解壳聚糖抗菌免烫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玲  李临生 《印染》2004,30(4):2-5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制备低聚水溶性壳聚糖的最佳工艺 ,研究了降解壳聚糖与聚羧酸MAA 1配合对棉织物进行抗菌免烫整理的工艺以及降解壳聚糖浓度和分子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 80g/L的聚羧酸MAA 1和 40 g/L分子量为 90 0 0的降解壳聚糖两浴整理的棉织物折皱回复角为 2 71 ,耐久压烫DP等级为 4.0 ,断裂强力保留率为 64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 94%和 83%。经过 2 0次洗涤 ,其折皱回复角为 2 5 7 ,DP等级为 3 .7,而抗菌率则保持在洗涤前的 80 %以上。阴离子染料 (直接亮黄G)染色的K/S值较单用聚羧酸MAA 1整理的棉织物提高了 1.85。  相似文献   

12.
在全棉细平布抗皱整理中,采用醚化2D树脂,通过调整催化剂用量,添加甲醛捕捉剂X、强力保护剂Y、柔软剂SM-23等以优化抗皱整理工艺。经试验,其最佳抗皱整理工艺条件为:醚化2D树脂80g/L,甲醛捕捉剂X30g/L,强力保护剂Y25g/L,柔软刺SM-23 25g/L,100℃预烘120s,160℃焙烘45s。新工艺的处理效果可达到市场上典型的超低甲醛树脂的应用效果,且抗皱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棉织物PAMAM抗皱整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自制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和氯乙酸为原料,合成了端羧基PAMAM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并将其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中.合成的优化工艺为:PAMAM与氯乙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24,在30℃下反应12 h,产率为87.6%;棉织物抗皱整理的优化工艺为:PAMAM质量浓度30 g/L,催化剂次亚磷酸钠质量浓度40 g/L,180℃焙烘90 s.棉织物经PAMAM整理后,折皱回复角可提高50%,强力保留率75%以上,白度下降较少,且耐洗性好.  相似文献   

14.
李景川  陈国仲  赵莹 《印染》2012,38(16):29-31
优化的AP整理(Advanced Performance Finishing)工艺[烧毛/退浆/丝光/液氨→预柔软→浸轧树脂→预烘控潮→压烫→焙烘交联(可选)→碱洗→定形→预缩],是一种新型的连续式免烫整理工艺.AP优化工艺在充分结合成衣免烫工艺及潮交联工艺优点的同时,规避了两者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的不足.中试生产实践表明,AP优化免烫整理工艺可提高免烫织物的外观,具有生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棉织物抗皱整理剂进展(二)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黄玲  吕艳萍  李临生 《印染》2003,29(9):43-46
介绍了棉织物抗皱整理的简史、意义、标准、作用机理和抗皱整理剂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双醛、醛(酰)胺缩合树脂、聚氨酯、双羟乙基砜、有机硅、壳聚糖、环氧树脂和多元羧酸抗皱整理剂的研究现状与开发趋势。  相似文献   

16.
聚氨酯改性有机硅在棉织物免烫整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整理剂的合成原理及方法,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对纯棉织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整理剂用量40 g/L,焙烘温度170 ℃,焙烘时间80 s.若与醚化2D树脂混合使用,可使薄型棉织物的DP超过4级,甲醛释放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