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织物免烫整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纯棉免烫织物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整理剂以及整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和优选,通过试验和批量生产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洗可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2在棉织物免烫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纳米TiO2无磷催化剂用于聚羧酸酯化交联棉织物的服用性能,确认了它的有效性.通过试验得出最佳工艺聚羧酸80 g/L,三乙醇胺20 g/L,柔软剂20 g/L,JFC 2 g/L,纳米TiO2 0.4 g/L;焙烘条件150℃×2 min.经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42°,白度为77.6(原样80.0),断裂强力保留率为69 %.以纳米TiO2部分代替聚羧酸免烫整理的催化剂次磷酸钠时,不仅降低了含磷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免烫效果尚好,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52°,白度为77.2,断裂强力保留率为67 %. 相似文献
3.
4.
聚氨酯对棉织物免烫整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不同预聚反应条件(预聚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下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产品,研究其作为免烫整理添加剂,对棉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反应中,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800,能够提高整理织物的回复角;PE与TDI的摩尔比对提高织物回复角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棉织物的潮态免烫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免烫整理剂LF对棉织物进行潮交联免烫整理。通过对免烫整理效果影响参数的研究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整理剂LF整理棉织物的最优工艺参数,即整理剂LF用量200g/L、催化剂浓度30%(相对整理剂)、潮态堆置时间24h、pH值2.0。在此条件下,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达到220°-230°,强力保留率大于60%,布面甲醛含量低于75mg/kg。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多元羧酸抗皱整理中织物的强力损失,采用氨基封端超支化合物(HBP-NH<,2>)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探讨了改性剂用量及改性工艺对柠檬酸、次亚磷酸钠用量和焙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封端化合物对棉织物的改性不仅可以提高免烫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和折皱回复角,而且可以降低焙烘温度,减少柠檬酸和催化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10.
11.
聚羧酸与降解壳聚糖抗菌免烫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制备低聚水溶性壳聚糖的最佳工艺 ,研究了降解壳聚糖与聚羧酸MAA 1配合对棉织物进行抗菌免烫整理的工艺以及降解壳聚糖浓度和分子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 80g/L的聚羧酸MAA 1和 40 g/L分子量为 90 0 0的降解壳聚糖两浴整理的棉织物折皱回复角为 2 71 ,耐久压烫DP等级为 4.0 ,断裂强力保留率为 64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 94%和 83%。经过 2 0次洗涤 ,其折皱回复角为 2 5 7 ,DP等级为 3 .7,而抗菌率则保持在洗涤前的 80 %以上。阴离子染料 (直接亮黄G)染色的K/S值较单用聚羧酸MAA 1整理的棉织物提高了 1.85。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