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冲积粉砂土的可塑性与压实控制标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黄河冲积粉砂土的自身物理力学与压实性能 ,通过可塑性试验、级配分析、击实试验和压缩性试验 ,指出液、塑限和塑性指数不宜作为评判黄泛区粉砂土工程性质的标准 ,空气体积率作为该类土的压实控制标准比压实度更为合理 ,建议取消路基 90区压实度标准 ,把下路堤压实度提高到 93% ,上路床提高到 98% .  相似文献   

2.
含砂低液限粉土路基压实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含砂低液限粉土物理性能、标准击实和固结压缩的室内试验研究 ,分析了其压实特性 ,得出了结论 :该类土的击实曲线离饱和曲线较远 ,说明土的孔隙中空气体积较大 ,土并未达到真正的密实 ,按现行的压实度指标控制压实 ,标准偏低 ;黄河冲积形成的低液限粉土 ,其粉粒含量高 ,粒径比较均匀 ,粘土颗粒含量极少 ,塑性指数低 ,砂粒和粉粒之间的空隙没有更多的细小粘粒来填充 ,这是造成粉土难以压实的内在原因 ;压实度K =90 %时 ,孔隙比e>0 .7,土处于疏松状态 ,说明该压实度区存在较大的压缩性 ,应取消 90 %压实度区 ;提出了以空气体积率作为该类土的压实控制标准 ,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差分的计算方法,分析了黄泛区公路地基在不同压实度和压实深度条件下的沉降规律,提出了地基的压实标准和处置技术措施.研究认为,对高度〈6m的路基,保证90%的压实度对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变形至关重要.对高度〉6m的路基,提高地基压实度,特别是将压实度由90%提高到93%,对降低地基沉降的作用不大.加大地基的压实深度,与提高压实度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但对降低地基沉降的效果更明显.应根据路基高度提出地基的压实控制标准.路基高度≤2m,地基表层30压实度应≥93%;路基高度2~6m,地基表层30压实度应≥90%;路基高度〉6m,地基表层30压实度应〉185%.指出采用强夯、冲击碾压实地基,是黄泛区经济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粉性土路堤在不同行车荷载、不同压实度、不同填筑高度下的变形和应力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超限车辆引起粉性土路堤的过大变形是导致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疲劳开裂的重要因素.路堤填筑高度大于8m后,路堤内的应力应变急剧加大,大大超过路基顶面的容许弯沉.提高粉土路基的压实度,特别是提高90%,93%区的压实度能有效地降低路基的变形,改善路面结构的疲劳拉应力状况.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差分的计算方法,分析了黄泛区公路地基在不同压实度和压实深度条件下的沉降规律,提出了地基的压实标准和处置技术措施.研究认为,对高度<6m的路基,保证90%的压实度对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变形至关重要.对高度>6m的路基,提高地基压实度,特别是将压实度由90%提高到93%,对降低地基沉降的作用不大.加大地基的压实深度,与提高压实度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但对降低地基沉降的效果更明显.应根据路基高度提出地基的压实控制标准.路基高度≤2m,地基表层30㎝压实度应≥93%;路基高度2~6m,地基表层30㎝压实度应≥90%;路基高度>6m,地基表层30㎝压实度应≥85%.指出采用强夯、冲击碾压实地基,是黄泛区经济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静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含砂量、压实度和含水率对粉土应力-应变曲线和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增加粉土中含砂量,粉土峰值强度呈增加趋势,且围压较低时不同含砂量粉土均呈现不同程度应变软化现象,增高围压水平时应变软化现象减弱;增加含水率对粉土强度削弱明显,且最优含水率下粉土应变软化现象明显,粉土应变软化随含水率增加呈减弱趋势;减少压实度时应变软化现象减弱并最终趋于消失,相同围压下压实度越高,粉土峰值强度越大,且围压水平越低,压实度对峰值强度的影响越明显;同等条件下增加含砂量、提高压实度或减少含水率,均可显著提高粉土黏聚力,但对其内摩擦角影响较小,且压实度越高,含水率越小,含砂量越大,粉土的抗剪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连续压实标准中路基压实质量评价存在未考虑检测数据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大小的缺陷,基于连续压实控制技术,依托福建某高速公路工程,选择粉质黏土路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压实机械设备,尝试将标准偏移率q、最近邻点指数R及变异系数CV相结合的方式对路基压实质量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压实度与压实振动值(vibratory comp...  相似文献   

8.
以3种压实度的豫东路基粉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在干湿循环作用下,3种压实度的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3种不同压实度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呈指数函数形式衰减;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的衰减幅度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根据上述试验规律,用MATLAB中的Lsqcurvefit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与干湿循环次数相关的参数,同时用Origin软件建立拟合参数与压实度有关的函数,最后提出了干湿循环作用与压实度耦合影响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
结合子洲至靖边高速公路4个合同段的低液限粉土,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广泛存在的低液限粉土的压实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该地区的低液限粉土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得了基本的研究参数.其次,研究了低液限粉土的静力压实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基于长期稳定性的考虑,测定分析了CBR值,提出了考虑CBR值的低液限粉土的压实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粉土或砂土分布广泛的地区,地震液化是导致地基失稳和上部结构受损的直接原因之一.基于大量的现场调查,分析了黄河下游冲积粉土的成因及土体组成,在该区域粉土组成中粒径为0.005~0.020 mm的粉粒已经具备黏性,明显影响到粉土的工程性质.在动三轴试验基础上阐述了该区域粉土的动力特性和液化机理.最后结合该区域粉土土质特点和工程实例比较了现有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指出该区域粉土液化判别应考虑黏性粉粒的影响,并依此利用塑性指数对液化判据进行了改进.对于该区域粉土,可将现行抗震规范中“黏粒含量10、13、16对应地震烈度7度、8度、9度判别为不液化”的规定,改为“塑性指数7.0、8.5、10.0对应地震烈度7度、8度、9度判别为不液化”.  相似文献   

11.
卫生填埋场底部需设置低渗透率的粘土层,日本粘土资源匮乏.本研究利用膨润土作为卫生填埋场本地砂土的添加剂,提高和改善防渗能力.卫生填埋场本地压实砂土的渗透率为4.65×10^-5cm/s,膨润土作为添加剂与本地砂土混合成复合土,当添加率为10%时,渗透系数提高到3.72×10^-8cm/s,满足日本卫生填埋场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等膨胀土填筑路堤的可行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等膨胀土进行不同击实功和含水量条件下的击实试验,CBR试验,收缩试验和50kPa荷载下的膨胀量试验,以查明其含水量,干密度和膨胀收缩特性对CBR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膨胀土的CBR值主要受控于含水量和干密度,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压实虽可获得较高的压实度,但CBR均小于3.0%,增大含水量压实可使CBR值提高,但压实度难以达到90%,因此,中等膨胀土不宜直接用于填筑路堤。  相似文献   

13.
弱膨胀土特性及路堤填筑控制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弱膨胀土进行不同击实功和含水量条件下的击实实验、CBR试验和50kPa荷载下的膨胀量度难,查明其含水量、干密度和膨胀特性对CBR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弱膨胀土的CBR值主要受控于含水量和干密度,采用超过最佳含水量约3.0%的填筑含水量进行压实,压实度大于95%,CBR值可达到6.0%以上。最后对弱膨胀土用于路堤填筑的控制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公路路基和水利堤防工程中时常出现因回填砂压实不密造成局部沉陷的破坏问题.为降低此类破坏发生的可能性,利用三维应力-应变测试技术,开展轴对称条件下回填砂压实过程的力学响应研究.结合数值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矩阵求解,并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静止土压力系数以及应力-应变路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回填砂来说,压实次数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优压实次数值;在试验初始阶段,随着循环次数增加,静止土压力系数增大,即砂土内部水平方向密实度增大;当循环次数大于6时,静止土压力系数不再增加.在一维竖向荷载作用下,荷载法向面内有效正应力响应落后于荷载平行面内有效正应力响应,建议压实过程中控制压实速率,做到有效竖向压实和水平向挤压.分析应力路径和应变路径可知,不同加载吨位和压实方式(不同形式荷载)会影响应力路径,进而影响应变形变.研究结果可为砂土作为填方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借鉴,也为实际工程中原位三维应力-应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油污染多孔介质水动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石油污染多孔介质的水动力效应,控制砂土中柴油含油率为0,0.5%,1%,2%,4%,砂土中机油含油率为0,0.5%,1%,2%,4%,8%,作为供试的污染多孔介质,采用自行设计的一维水动力弥散试验装置测定示踪剂(氯化钙)的穿透曲线,并定量确定了石油污染砂土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系数和水动力弥散系数.采用超声-紫外法测定了砂柱中不同渗透距离上砂土的石油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砂土中柴油和机油的残留率分别小于4%和8%;有效孔隙度随含油率的增加呈线性减小,而且柴油污染砂土的有效孔隙度减小比机油污染砂土更加显著;砂土的渗透性随石油含量的增加而降低,2%含油率的柴油污染砂土和4%含油率的机油污染砂土的渗透系数分别比清洁砂土降低了75.26%和33.68%;不同含油率砂土的弥散系数值较为接近,且弥散度变化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玄武岩纤维与石灰改良黄土的力学特性及作为扩宽路堤填料时的稳定状态,通过正交设计,进行固结不排水三轴(CU)试验,得到含水率、压实度、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等4因素下的最优水平组合,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纤维长度、含水率和压实度不变,将4种不同掺量(0.2%、0.4%、0.6%、0.8%)的6 mm长度玄武岩纤维和石灰...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小传统固定式固结容器中环壁摩擦力对试验的干扰,设计了一种浮环式固结容器,进行了重塑粉质黏土饱和试样标准固结试验,分析了两种固结容器中环壁摩擦力的作用机制差异及其对不同压力和压实度下试样压缩变形的影响。分析表明:对于两种固结容器,由环壁摩擦力造成的试样变形差值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变形相对误差则随之减小并在高压力段趋于稳定;试样变形差值和相对误差随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但在高压实度区间的变化不明显;环壁摩擦力对较硬土质和较小压力条件下的压缩变形影响最为显著,相对误差高达20%左右,而采用浮环式固结容器则可大大减小其干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泰州地区低液限粉土进行室内改良试验,研究2.6~2.9和3.1~3.4两种不同模数水玻璃作为改良剂对该地区粉土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水玻璃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均小于素土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均大于素土的最优含水率;两种不同模数水玻璃对该地区低液限粉土的CBR值均有明显提高作用,压实度对2种改良填料土的CBR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压实度增加,CBR值呈现不同比例的增长,而且28 d龄期增长幅度远大于0 d龄期的增长幅度,不养护时增加压实度对CBR值的提高影响不大;模数3.1~3.4水玻璃改良土的早期强度要高于模数2.6~2.9的水玻璃改良土;养护相同时间情况下模数2.6~2.9水玻璃改良土强度提高更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含泥量对填砂路基动态模量的影响规律,先通过现场便携式落锤式弯沉仪(PFWD )试验与压实度试验,分析了含泥量与填砂路基动弹性弹模量的关系;再结合现场检测数据,建立了动态模量随压实度、稠度和含泥量变化的回归模型;最后,结合现场检测与室内PFWD试验结果,提出了填砂路基含泥量的控制标准。研究表明:现场检测路段填砂路基含泥量绝大部分在3.0%~5.5%之间,现场动态模量随含泥量增大而减少,二者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回归关系;现场的动态模量与压实度、稠度和含泥量也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当含泥量为0~10%时,随着含泥量的增加,路基动态模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含泥量较小(含泥量小于3%)和较大(含泥量大于8%)时,其动态模量要明显小于其他含泥量下的动态模量。当含泥量在3%~8%范围时,动态模量变化幅度较小,故建议含泥量的控制标准为3%~8%。  相似文献   

20.
砂土的动力和冻融效应是抗震设防区及季冻区试验研究的热点,而饱和度是影响砂土动力和冻融效应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为保证土样的饱和程度,提高饱和效率,以饱和方法、饱和时间和土样干密度为因素,进行了银川粉砂土样的饱和特性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作用规律和机理,建立了粉砂土样饱和度与饱和时间、干密度间显著的关系模型,确定了银川粉砂土样合理的饱和方法及饱和时间。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为8.0%的条件下,银川粉砂土样的饱和度与饱和时间呈双曲线关系;毛细管法土样的饱和度低,随干密度的增大,饱和度增大,饱和速度减小;真空法土样的饱和度高,饱和速度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稳定饱和度与干密度近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