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产流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区呈半湿润、半干旱状态,产流计算模型,既不宜单独采用湿润地区的蓄满产流模型,也不直单独采用干旱地区的超渗产流模型,因此,根据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的产流原理,综合利用二者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混合产流模型。  相似文献   

2.
试论蓄满产流模型与超渗产流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在产流理论方面形成的“蓄满型”与“超渗型”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从不同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各种产流机制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产流类型,以及产流机制的统一性和相互转化关系等方面不仅论证了在同一地区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方式将随着降雨特性和下垫面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的辩证关系;而且阐明了超渗地表径流与超渗产流模型、饱和地表径流与蓄满产流模型是不同的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3.
关于降雨产流机制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关于产流机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些问题是:特殊包气带的产流机制,产流机制的统一和转化,基本产流模式,地形坡度。土层各向异性及非饱和侧向流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关于降雨产流机制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关于产流机制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些问题是:特殊包气带的产流机制,产流机制的统一和转化,基本产流模式,地形坡度,土层各向异性及非饱和侧向流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流域产流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山坡水文过程,它在水文及水环境过程的形成与模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近年来在流域产流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对产流机制的新认识,产流、产涉及溶质运移的多相流产生机制,产流面积的空间变化以及小流域产流对大流域洪水响应的影响等.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安江模型在清河水库产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忠  胡环 《东北水利水电》2001,19(9):36-36,40
新安江模型适用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清河水库产流预报.借临新安江模型产流计算部分.应用分为模型参数率定、产流计算两部分。文中介绍了模型的计算原理及程序功能,模型的应用为清河水库产流预报精度的提高、预报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产流预报中广泛应用蓄满产流模型,而在汇流预报中经常采用纳希瞬时单位线或谢尔曼单位线。文中通过应用计算机编制雅鲁河碾子山站以上流域预报方案中遇到的几个具体问题做了探讨,并提出了确定产流参数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量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降水量计算产流量,是水文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蓄满产流模型在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有较广泛的应用,在理论上和计算方法精度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水文模型的发展会有促进作用,对防汛抗旱、水利调度等方面,发挥预报作用,对提高经济效益也有重大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量计算方法在理论、方法、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在蓄满产流流域一种新的计算产流方法。此法与目前现行方法(抛物线型、指数型等产流量计算方法)比较,物理概念明确,符合蓄满产流规律,精度有所提高。本法有新的思路,对改进和提高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量计算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库防洪补源优化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汛期将洪水经水库调蓄后以小流量下泄再回灌补给地下水,是多余洪水利用的一种良好方式,采用动态规划技术,结合水文预报,气象预报资料的使用,探讨了水库防洪,补源的优化调度方法,调度中采用了能同时反映山东省的超渗产流与蓄潢产流的复合产流模型计算入库洪水,在进行产流和汇流计算和的基础上,建立了防洪,补源优化调度模型,文中介绍了利用太河水库调蓄洪水进行回灌的工作实践,并对其经济效益作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综合产流模型及内夹河流域的实测资料,对内夹河流域的产流机制作了分析研究,为门楼水库的洪水优化调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科尔沁沙地区域概况,概述了研究区域的产流特点和产流面积的动态性,并对汇流及洪水过程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在区域间的水文水利计算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李琪 《人民黄河》1989,11(3):18-23
土壤前期影响雨量的消退系数K是产流模型中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产流成果。以南京水文出资源所产流模型为例,对团山沟流域的K值与产流进行了计算,并得到如下认识:1)单点K值与土层深度成线性递增关系,而与初始土壤含水量呈递减关系。只有当土层取得足够厚时,计算的K值才能够较确切地反映蒸散发的影响,这个土层深度要依靠降雨入渗锋面的分析来确定;2)数域面平均K值应与数城产流模型结合考虑,作为模型参数优选确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下渗曲线扣损法对不同堵塞程度透水砖路面的场次降雨产流进行模拟,研究适用于全堵塞周期内透水砖的下渗-产流模型。结果表明:4种下渗-产流模型对不同堵塞程度透水砖产流数据拟合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Green-Ampt模型、Philip模型,Horton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全堵塞周期内透水砖路面的场次降雨产流过程;透水砖堵塞程度和降雨重现期均会影响4种模型对下渗-产流过程的模拟效果,Horton模型和Kostiakov模型的模拟效果随透水砖堵塞程度增加而提高,Green-Ampt模型和Philip模型的模拟效果则随堵塞程度增加而降低;4种模型对全堵塞周期内透水砖产流过程的模拟效果均随降雨重现期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基于模拟效果,引入堵塞程度和降雨强度修正Horton模型,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堵塞程度透水砖路面的下渗-产流模型。  相似文献   

14.
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采用运动波理论和两次改进后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模型,并得到了实验资料的良好验证。运用该模型研究了简单坡面上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规律,分析了雨强,土壤初始含水量,渗透系数,坡面阻力,以及坡长,坡度等因素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雨量站分布稀疏的新庙流域,采用Philip公式、南京水文所公式(NRIHM)和SCS模型三个特色各异的方法进行了该流域产流计算,经检验对比选定计算精度较高的南京水文所公式为该流域产流计算模型,可供其它雨量站分布稀疏流域产流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邱庄水库站经验产流预报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蓄满产流理论出发,根据邱庄水库站实测降水径资料,经过对蓄满产流模型有关参数的经验处理,建立起经验产流预报模型,本模型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尤其在全流域往往不能蓄满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流域产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分析喀斯特流域产流特性,揭示出喀斯特地区以蓄满产流为主的产流特性,并指出地貌类型是影响喀斯特流域产流模式和产流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指出了喀斯特地区今后产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产流汇流模型试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降雨1:1相似的小流域产汇流模型试验中,不仅产流发生畸变,而且汇流畸变作用更大。本文旨在通过对降雨径流形成及土壤入渗动态方程的推导,分析,实际产流方式与模型产流方式的异同,引入模型产流畸变系数,导出模型试验结果的应用转换函数。在此基础上,又从线性汇流理论出发,依据推理公式,求得实际与模型试验最大洪峰流量及汇流时间之间的畸变关系。该研究使模型试验结果与原型趋于吻合,为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产流模式的发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产流理论的起源,指出Horton产流理论、Kohler与Linsley的5变量合轴相关图形式的降雨径流相关图,以及Dunne通过实验对Horton产流理论的拓展,奠定了产流理论和流域产流量计算方法的基础。总结了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实践和理论探索,指出中国学者发现的"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两种流域产流模式,以及局部产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是对水文学的重要贡献。通过回顾与总结,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产流理论和降雨径流相关图形式与流域产流模式之间的关系,试图开启发展、完善流域产流量计算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环境同位素及水文实验研究集水区产流方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顾慰祖 《水利学报》1995,(5):9-17,24
在专门设计建筑的的3个实验集水区内,测得降水有地面及地面下的各种径流响应,对1979-1992年多次产流现象经水文试验和环境同位素氚及氧-18进行了研究,识别出分别属于地面径流和地面下径流的共11种产流方式,各种产流方式中只有少数遵循达西定律,多数涉及水分通过水-气界面的特殊土壤水流动问题而与此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