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慕庆国 《中国煤炭》2006,32(7):22-23,25
建立了确定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投资的最低生产规模、警惕生产规模、安全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规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层气开发的合理生产规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慧  孙涛 《中国矿业》2002,11(3):43-45
煤层气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 ,在煤层气开发利用过程中 ,投资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投资效益。因此 ,本文从分析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投资活动入手 ,通过充分的分析、研究 ,建立了确定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投资的最低生产规模、警惕生产规模、安全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规模的数学模型 ,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为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的洁净能源,对其的开发利用首先要关心的是投资项目的经济状况.因此,对我国煤层气目标区开发前进行经济评价,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重点介绍了利用净现值法对煤层气目标区进行经济评价的模型以及对相关参数的估算方法.通过此模型与方法可以在煤层气项目开发前对该目标区的经济效益有一个整体的估计从而确定该目标区是否具有经济上的可开发性;对于多个可以选择的目标区,利用基于净现值法的经济评价方法可以对煤层气目标区的开发顺序给出建议,从而避免投资的浪费,有利于我国煤层气产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煤层气开发项目初步经济评价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了煤层气开发项目的财务评价,对煤层气开发工程的组成以及投资、成本与各项费用估算进行了分析。利用经济评价方法,对具体煤层气开发项目进行了初步的评估,为该项目投资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谈煤层气开发的经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煤炭部、地矿部及一些地方天然气公司积极组织研究力量和筹备资金,拟在“九五”期间煤层气开发方面取得大的突破。随之而来的煤层气开发经济评价也成为“九五”攻关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煤层气开发的重要意义及特殊性、经济评价的重要作用及现状、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资源开发属于技术密集型,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单井产量低、回收周期长,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的特点.因此,在进行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其综合效益,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效益,以及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增加当地就业的社会效益.本文着重探讨了煤层气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构建了煤层气项目综合经济评价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矿区为例,对煤层气勘探开发进行了初步经济评价,取得了能源丰度、投入、产出、成本、气价等关键数据的轮廓概念,提供了经济评价的模式,评价结果可从经济角度为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者及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系统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永国  秦勇 《煤炭学报》2004,29(2):254-256
在研究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气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杂系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的方法”思路,按照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煤层气经济评价系统模型,研究实例表明,通过运行系统模型,可为目标区煤层气项目的经济性给出定量的结论,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冀 《中国矿业》1994,3(1):23-25
煤层气,俗称煤矿井下的矿井气或煤层甲烷,是煤层在生成过程中伴随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也就是煤层在开采过程释放出来的瓦斯或沼气。由于沼气具有燃烧和爆炸性能,因此,在煤矿井下生产中一直把瓦斯作为井下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为安全工作的主要对象。开滦矿区已经有100多年的开采历史,现有10个生产矿井,都属于瓦斯矿井,年沼气涌出量达7400万m’左右,其中3个高突矿井,年沼气涌出量达5800万m’,占全局总涌出量的78.38%。长期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我们始终把防治瓦斯工作列为安全生产的重点,从管理上、技术上、装备上不断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我国丰富的煤层气储存量和目前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煤层气对矿井安全、环境保护的影响,同时对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政策及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重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论述,对推动煤层气产业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鸡西煤田煤成气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西煤田赋存丰富的煤成气资源。从气源岩特征、煤层气情况,储集层和盖层特征分析入手,阐明了鸡西盆地煤成气存规律与远景。  相似文献   

12.
煤炭气化多联产是煤基能源转化系统未来发展的,它符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适应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但是目前在我国大力发展煤炭气化多联产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借用美国的数据对多联产的经济性进行了比对分析,指出多联产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考虑进去了环境成本,同时较为系统的分析了政策、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障碍,提出了政策方面的科学建议,为有关部门及管理人员制定长远规划和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及其未来战略地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中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埋深小于2000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22.5万亿m^3,我国许多地区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和井下抽放已经迅速展开,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显示了煤层气的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的调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不到3%增加到7%,到2020年将有80~220亿m^3供需缺口,届时煤层气产量将达到220亿m^3,形成独立的煤层气产业,成为常规天然气的战略补充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阐述了阳泉矿区煤层气资源分布及赋存特征,分析了地面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煤矿瓦斯抽采及综合利用情况,指出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结果显示,阳泉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集输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存在地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煤层气开发技术适应性不强,单井产量总体较低等问题;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规模虽大,但瓦斯总体浓度不高,利用率低。为了加快阳泉矿区煤层气产业发展,建议增加煤层气勘探投入,提高探明程度,积极开展煤层气(煤矿瓦斯)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并为煤层气开发利用科研攻关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洋各种资源的开发特点、现阶段海洋资源开发单一性问题及经济评价形式不足等因素的阐述,提出能源综合优化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策,构建出海洋能源综合优化开发经济评价模型。研究认为应该:依托海洋油气生产设施在进行传统油气开采的同时,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全面开发;充分利用波浪、潮汐、洋流及海洋温差等海洋能进行发电,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实现CO2以水合物的形式封存海底,削弱全球温室效应;优化传统海上油气开采工艺,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独特的海洋资源综合优化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构建综合经济评价模型实现海洋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以减少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为海洋项目的实施和资本运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岩电磁辐射效应及其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实验研究了单轴应力不同受载方式下的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效应规律,探讨了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原理,并将电磁辐射技术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结果表明,电磁辐射法可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测精度较高,方法简便,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真正实现了非接触式空间预测;非接触连续动态空间预测是未来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国内外煤炭城市采空区土地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论述了煤炭城市采空区土地特点。界定了煤炭城市采空区土地开发利用潜力的基本概念。分析探讨了煤炭城市采空区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评估的必要性及评估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关键技术。指出当前煤炭城市采空区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评估研究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评估模型、评估平台与评估示范五个方面。把握煤炭城市采空区土地可以开发利用的实际潜力。以期科学引导煤炭城市采空区土地的合理规划与开发利用。为地面建(构)筑物的选址、沉陷区治理及土地复垦等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现代煤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耀彬 《中国矿业》2006,15(9):29-33
依据煤炭城市划分的原则要求,提出了煤炭城市分类的“三维结构模型”,应用此模型,对我国51个煤炭城市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判别及模式识别。在统计技术与SOFM人工神经网络的支持下,从规模、职能和区位三个维度对煤炭城市进行了分组判别并予以五种类别的复合划分,最后对不同类型的煤炭城市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充分利用矿山现有选矿尾砂对井下空区进行充填的几种方法.这些充填方法与大厂矿山现用的充填方法相比,不但可大幅度地降低充填成本,成倍地提高充填生产能力,而且可重新利用老尾砂库,避免筹建新尾砂库的巨额投资,消除废尾污染,促进采选良性循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