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各种氨制冷压力管道无损检测的常规方法,分析了其应用中的局限性。概述了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脉冲涡流检测等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氨制冷压力管道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氨制冷压力管道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出了建议,以供检测人员参考,从而保障缺陷的检出率和降低氨压力管道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作为我国铜工业重要基地,集科研、设计、勘探、采矿选矿、冶炼、铜深加工、水泥为一体的中条山集团,依据《国务院、山西省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在生产一线开展多年的“党员安全责任区”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坚持“安全确认制”和“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全面开展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工作,确保长周期安全生产,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使用了三年多时间的制冷系统的储氨罐,焊道上发现了裂纹,其长度达1厘米以上,致使氨气大量漏掉。储氨罐的材料系普通低合金钢,壁厚为6毫米,工作压力为8公斤/厘米~2。由于生产上的原因,不能停产检修。同时,罐内的  相似文献   

4.
国外针对联氨减量化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针对联氨处理、联氨减量和联氨替代三个部分开展了调研工作。联氨处理技术主要使用空气鼓泡处理和过氧化氢处理两种工艺,可在72h内将联氨浓度降到1mg/kg以下。联氨减量技术需要考虑多项因素的影响,包括易受影响的内部组件的实际腐蚀裕度,湿保养的持续时间,污泥中铜的质量,保养溶液的pH值,是否应用氮气覆盖层,保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和材料的钝化程度等。联氨替代技术主要选择毒性低于联氨的二回路除氧剂,包括碳酰肼、二乙基羟胺和异丙基羟胺等。其中,碳酰肼应用较为成功,但是仍需考虑低pH的潜在影响,以及碳酰肼对SG排污水中铁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核电站系统中,汽轮机蒸汽与输水系统工作压力较高,运行条件相对苛刻。基于核电厂运行安全性考虑,需要对高压排气主管线外接支管及人孔门角接焊缝进行排查,以便及时发现缺陷并进行处理。经过技术比对最终选择相控阵超声技术进行检测,建立了相控阵超声检测工艺并应用于现场检测,检测出了较多不合格缺陷,且及时对缺陷进行了处理,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电厂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导尺设备的工作性能,并对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两种导尺设备型式进行概述。针对导尺设备抗冲击性差、倾翻载荷大导致工作失稳、液压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拆装维检效率低等技术难题,通过对导尺设备在极端条件下的受力分析,提出了螺纹紧固件左旋、右旋间隔布置的结构型式,增强了导尺设备的抗冲击性能;开发了活塞杆端远离工作辊道的液压缸推拉装置,消除了箱体的倾翻载荷影响和密封系统泄油等安全隐患,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对箱体与导尺底座采用分体设计结构型式,并设置混凝土防护槽和T型头地脚螺栓,降低了拆装难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导尺设备研制成功后已在国内某用户现场投产应用,工作稳定可靠性强,产品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正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查出隐患并整改消除隐患,是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活动应有之义。然而,明明安全隐患摆在现场,而安全员走来走去就是查不出来,这样的情况在日常安全生产中并不少见。要及时查出现场隐患,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需从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企业要从建章立制入手,依据行业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刘子贵 《机床与液压》2012,40(8):182-184
从数控机床刀架控制原理出发,分析数控车床四工位电动刀架常见的电气故障,并描述了故障排查的思路、步骤和解决方法,为数控设备维修人员提供了一种清晰、有效的故障排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有毛刺清理设备为单机形式,采用华中数控系统作为控制端,满足了自动化生产需要,但缺乏设备状态监控及工位故障诊断功能,难以满足多设备组网监控管理的需要。为此,开展了毛刺清理设备组网监控技术研究,进行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设备状态采集以及故障判断与预警等分析,基于C++开发了上位机监控系统,修改了数控系统PLC部分的输入输出程序,实现了多个毛刺清理设备运行过程的在线监控。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数据记录及展示稳定可靠,具有良好扩展性,可有效降低故障排查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连帅梅  张世凭 《机床与液压》2014,42(14):187-188
分析了液压起重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常见的液压安全保护措施的特点和应用方式作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安全保护装置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铸造、锻压、焊接等生产车间由于环境温度较高、灰尘较大、设备危险系数高等情况致使车间操作工人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极大.为解决这些问题,部分车间机械设备的远程控制技术被广泛采用.但传统通讯传输技术易受干扰、传输距离受限、传输数据量小、延时高等缺点严重制约着现代机械远程控制的稳定性和实时性.5G网络作为...  相似文献   

12.
马氏体耐热钢是热电工业中常用的一种结构材料。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焊接工艺。由于该类材料具有一定的裂纹敏感性,不可避免地对工程设备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对该材料的焊接构件质量及时进行检测。重点介绍了超声波检测的要点,并分析了焊接缺陷的成因。结果表明,为保证焊接质量符合工程要求,应结合使用射线、超声波和渗透检测等多种手段,减少可能存在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13.
杜铭涛 《轻金属》2005,(12):69-73
直流系统是否可靠稳定直接关系着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只有采用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对老直流系统进行改造更新,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直流系统可靠性,保证整个电气系统安全。本文结合我厂实际,介绍了一种智能型相控直流电源的构成、功能、控制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隰潇  胡志勇 《锻压技术》2011,36(3):91-95
在设计阶段及时发现机械存在不安全隐患,并进行设计更改,是保证机械安全非常有效和经济的一种方法.对机械实施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识别风险、评估和评定风险,以便最终减小风险.通过对冲压机可能产生的危险、危险状态、危险事件以及可能造成的伤害,根据严重程度、暴露度、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避免的可能性,采用风险图法计算风险指数.对风险指数高...  相似文献   

15.
原油在油罐中受加热沉降及昼夜温差等影响,挥发出的H2S对储罐的安全附件造成腐蚀,形成FeS,并发生自燃,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针对塔河油田原油高含H2S的特征,分析了H2S引起钢质储罐腐蚀和FeS自燃的原因;通过对不同材质安全附件应用情况的分析比较,提出了塔河油田原油储罐安全附件材质选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淬火油是热处理淬火过程中应用最广的冷却介质,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污染源和火灾隐患。近年来,由于热处理数值模拟虚拟系统和精确控制技术的完善和应用,使以水代油淬火冷却技术得以实现。该技术以数据挖掘型模拟系统为工具,以优化的工艺数据库为核心,通过具有灵活切换和调整冷却能力功能的工艺装备,形成以水代油淬火冷却的智能化系统技术,从而实现淬火冷却的节能、环保、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多绳缠绕式斜坡提升技术系统的特点、设备装置 ,及其采用的安全措施。经过 10多年的运行实践证明 ,该技术至今仍不失其先进性和实用性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装备制造类企业在近20年中推广应用搅拌摩擦焊技术遇到的挑战和难题,系统综述了搅拌摩擦焊20多年来在装备研制、搅拌工具研发、可焊材料、焊接工艺、产品应用、焊接成形机理等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装备制造类企业的系统调研,发现搅拌摩擦焊工程应用推进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主要在于基础性研究深度不够、对中高端设备系统性力学要求把握不准、高效低成本搅拌工具研发能力不足、高端专用工艺研发力量薄弱、操作技能型人才没有系统培养规范等5个方面,并指出整合研究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建立拥有从设备研制、工艺开发、来料加工、人才培训等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是有效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搅拌摩擦焊接方法在中国装备制造行业未来高效工程应用和研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风险评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是在追求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检验方案的方法,自2003年开始逐渐在我国得到应用和推广。综述了RBI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展,介绍了RBI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石油化工、电力、船舶行业和海上石油平台系统中的实施情况,重点对该技术在我国应用时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相应软件的国产化问题、国家法规的支持等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了RBI技术在我国仍存在的空白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修建水库大坝应对其选址区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勘查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地下有无不良地质体,避免不良地质体对水库大坝的影响。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勘探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与大坝隐患排查中。本文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查明某水库大坝坝址区的覆盖层厚度、地层岩溶发育情况和隐伏断层情况,结合钻孔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大坝后续设计和治理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