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已经逐渐在各省各市全面展开,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乡村道路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公共的艺术形态,能够直观的呈现出乡村整体文化底蕴。将文化景观设计融入到乡村道路建设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形态,本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视角下研究乡村道路文化景观的设计问题,从美丽乡村入手分析乡村道路建设过程文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4)
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掀起热潮,有效改善了我国乡村的景观环境。然而我国部分乡村仍然存在直接绿化面积少、特色景观不足、生态破坏等问题。垂直绿化是一种新型的景观设计方向,它不仅可以丰富景观形态,而且可以改善绿化环境。该文分析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的绿化,分析垂直绿化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功能和意义,探讨垂直绿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和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5,(Z2)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力量之一。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等问题,文章以仙居县广度乡文化风情小镇规划建设为例,通过挖掘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禀赋,打造具有禅修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构建生态、业态、文态和形态"四态融合"的美丽乡村综合建设体系,营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禅修养生"为主题、以高山生态产业和旅游休闲为特色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增城市西丫村的规划设计通过对美丽乡村的概念解读,确立了"保护传统建筑"及"官民一体"的设计理念,根据"三核、一轴、四节点、二视廊"的用地布局结构,以景观先行的规划手法进行平面规划设计,形成与村落传统形态及自然特征相协调的空间形态,并针对不同质量的建筑实行不同的改造策略,体现出客家美丽乡村的建筑特点,从而引导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潇玮  王竹 《建筑与文化》2016,(12):117-119
城郊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与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该文章基于乡村建设中产业重构与空间重组的现实需求,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城郊乡村产业与空间一体化的形态模式,实现城郊乡村活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选取皖南地区9个典型村落作为考察和分析对象,采用定量化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从村落自然环境特征、空间分类特征、聚居形态与轴线关系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形态与聚居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美丽乡村空间建设的建议。在不同自然环境背景下,团状村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受到聚居向心力的影响,带状、辐射状村落受到聚居向心力及轴线的共同作用。村落聚居核心、聚居副中心、发展轴线的组合关系,体现了村落空间基本结构特征与乡村空间发展规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遵循自然环境特征,合理组织空间,丰富空间功能内涵。  相似文献   

7.
吕莎  李建军 《中州建设》2013,(23):50-50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名单,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据悉,农业部在全国确定了1100个乡村作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河南省有46个乡村入选,周口市有3个乡村入选。今后农业部将加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优先向“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倾斜,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落中的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文明振兴的灵魂所在。本文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进行物质形态研究,同时总结归纳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后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提出合理的营造策略,进而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1):183-184
随着美丽中国的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受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典型的乡村文化特色也在城市化过程中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丧失,如何保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促进美丽乡村景观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优化美丽景观、"活化"乡村文化,保护地域特色、传承乡村文化提升美丽乡村的质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2014年正式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十大模式,这为其他地域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的可能。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确保美丽乡村持续美丽的源泉。本文通过对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的调查归纳和资料分析,不难发现现有的乡村建设模式主要有乡村深度旅游模式、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和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是美丽乡村的主要支撑产业,是新形势下对我国广大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琼 《山西建筑》2022,(4):24-26
介绍了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提出的意义,分析了美丽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其构建原则,并结合实地市场调研,总结了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经验,阐述了打造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的对策,指出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旨在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篇首语     
正乡村日暮,乡建如荼。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似乎成为承启田园文明、唤醒文化乡愁的重要方式,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建筑学的范畴。美丽乡村的建设都会面对土地(制度)、农业/产业、乡村治理、形态风貌等问题,应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永续发展。《新建筑》在2015年第1期专栏"乡·愁——现代中国"之后举办了秋季论坛"乡建是一种‘转移'?"(2015年12月12日),邀请从事村镇经济、乡村治理、乡村文创、教育实践的学者、建筑师,以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9)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条现代化与环境的友好、协调、和谐之路。笔者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从透明角度、沟通协商角度、多元性角度及产业融合角度对农村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设计,提出了构建思路,为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补偿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研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滨湖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及其重要性程度。研究发现,"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当地经济促进0.219、环境综合治理0.206、文化体育改善0.202、融资平台建设0.201、乡村文明推动0.172。研究结论有利于了解农民意愿,掌握"美丽乡村"建设的侧重点,做到因地制宜搞建设,从而提高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活力进行研究,为美丽乡村提供建设依据和规划策略.以南京石塘人家美丽乡村为例,通过对百度热力数据、传统规划数据的挖掘,探索美丽乡村空间活力特征,建立美丽乡村空间活力定量分析方法,并统计分析各类影响因素显著性大小.结果显示,南京石塘人家美丽乡村空间...  相似文献   

16.
研究把握美丽乡村内涵,首先应充分分析美丽乡村内涵产生动因;同时应把握美丽乡村内涵基本要素;还应探讨美丽乡村内涵性发展阶段;科学定位美丽乡村内涵实质,为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一、美丽乡村内涵产生动因 美丽乡村内涵产生具有一定的发展运动着的因素影响,这个发展运动着的因素和影响作用,就是美丽乡村内涵产生动因.围绕美丽乡村内涵变化影响因素应与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生活习惯、文化水准、政治倾向等变化动因而影响美丽乡村内涵质变化.  相似文献   

17.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浙江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安吉县积极探索,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样板.本文通过对安吉县的实地调研,研究分析了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总结其成功经验,进一步明晰了县域层面推进美丽乡村的思路和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进程,在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趋异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衡阳市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衡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特色小镇建设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化美丽乡村现已成为热点问题。该文结合兴山普安村(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设计实践,通过分析其总体规划布局以及建筑单体设计手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乡土化模式进行了探寻,深入剖析了乡土化在美丽乡村实际建设之中的具体表现,并且加以归纳总结,希望能为同类型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谢超 《南方建筑》2017,(4):86-91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已然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乡村居住空间作为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文化的承载与反映。文章基于时代性与地域性的研究视角,以鄂西北、鄂西南以及江汉平原地区乡村的居住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内容的田野调查和传统居住空间特征的提炼与重构,探讨“此时此地”的乡村居住空间形态与适宜营建策略。最终所提出的空间形态营建方法与策略,不仅有助于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还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营建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