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种分玛瑙填料氢氧化铝粉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种分玛瑙填料氢氧化铝的分解、分离、洗涤、烘干等过程,重点讲述了利用气流磨、分级机制备种分玛瑙填料氢氧化铝的粉体.  相似文献   

2.
微米级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微球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聚-D,L-乳酸-聚乙二醇(PLA-PEG),采用本体聚合法在高温(185℃)及负压(-9.5×103MPa)条件下制得。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制备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微球。微球粒径受油/水相比、乳化时间及乳化分散能量的影响,也受基质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谱(NMR)用于分析证实产物结构。微球粒径经扫描电镜测定为微米级(<10μm)。  相似文献   

3.
气流粉碎对粉体颗粒形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JFC气流粉碎分级设备对十几种物料进行了超细粉的制备 ,并用电子扫描电镜对这些超细粉体的颗粒形状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发现气流粉碎能够使大部分粉体保持原级颗粒的形状 ,从而可以充分发挥粉体的固有属性  相似文献   

4.
粉体产品的结块及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粉体结块是粉体力学中一个比较复杂且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 ,也是粉体加工和处理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介绍了粉体结块的现象与机理 ,重点介绍了非晶态粉体结块动力学及预防结块的原理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纳米级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级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付一凡  董伟  李颖  谭毅 《材料导报》2013,27(3):7-11,25
从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几种制备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的方法,如雾化法、切丝或打孔重熔法、乳化法、均一液滴成型法、脉冲小孔喷射法。其中脉冲小孔喷射法制备出的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粒径均一可控,圆球度高,热履历一致,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此外,介绍了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的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以60~100nm的FeNi粉体为应力敏感元、硅橡胶为柔性基体,压制成型了粉体分布均匀、粉体含量30.6%(质量分数)、厚度200μm的薄膜,在连续加载/卸载速度为0.1mm/min、测试频率1kHz条件下,研究了正应力和综合应力两种受力条件下薄膜的力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过渡溶剂液相混合方法可实现纳米级FeNi粉体在薄膜中均匀分布;在正应力条件下,加载过程中σ0.2MPa时,薄膜的灵敏精度|k|值50,当σ为0.2~0.4MPa,|k|值介于37~49之间,薄膜对0.2MPa的正应力敏感;当综合应力σ0.1MPa时,薄膜灵敏精度|k|值在60以上,薄膜对0.1MPa的综合应力敏感;在综合应力加载/卸载条件下,薄膜的弹性后效现象显著,导致力敏稳定性较差;在正应力条件下的力敏特性优于综合应力条件下的力敏特性。  相似文献   

8.
微米级铜粉化学镀银及抗氧化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微米级铜粉表面镀银.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热重分析法(TG)测定了铜-银粉的物相和抗氧化性,比较了由镀前有无活化的铜粉所制备的两种金属粉体的性能,最后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两种粉体的表面元素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镀银能明显提高铜粉抗氧化性,而镀前经活化的铜粉具有更好的活性,银在铜粉表面含量达到93.27%.  相似文献   

9.
气相催化裂解法制备微米级螺旋形炭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以商用乙炔为碳源,镍板为催化剂,含硫化合物为助催化剂,通过气相催化裂解法(VCC)制得了微米级螺旋形炭纤维。通过对影响微螺旋形炭纤维生长因素研究。发现将镍板直立放置于石英管中,可以提高螺旋形炭纤维的收率。同时发现反应温度为710℃~800℃,C2H2/H2=1:3。含硫化合物的流量为1.0mL/min~1.2mL/min时,有利于规整螺旋纤维的生成,通过调节N2的流量,可以获得螺径不同的炭纤维。气体总流量约200mL/min时可制得螺径约4μm的规整炭纤维;气体总流量约150mL/min时可获得螺径约20μm的炭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螺旋纤维的微观形貌,发现所得的纤维几乎为双螺旋,同时在螺旋纤维生长的先端常观察到由弯曲纳米级纤维形成的绒状物。  相似文献   

10.
封贝贝  汪家道  陈大融 《功能材料》2012,43(9):1173-1176
采用轮毂热压工艺,制备一种表面有规则微米级沟槽结构的薄膜。利用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对薄膜表面形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制备的薄膜可获得形貌构型可控的微米级沟槽结构。通过热压轮毂形状参数,控制微米沟槽形貌构型。经航天部FD06风洞的测试,证实微米级沟槽表面薄膜在高速空气流中,诱发二阶涡流,显著降低固汽界面间剪切作用和摩擦阻力,具有显著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冯亚明 《爆破器材》2011,40(5):38-40
通过添加改性剂,在真空结晶的条件下对硝酸钾进行了改性处理,使硝酸钾的堆积密度由0.9g/cm^3降低到0.7g/cm^3,改善了硝酸钾的抗结块性。实验证明改性后的硝酸钾用于烟火药中,烟火药的吸湿率由0.10%降低到0.06%,鞭炮的烧成率由82%提高到88%,声级值由98.3dB提高到101.5dB。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笔者对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讲述无机抗结块对于乳胶粉性能的影响,通过数据说明不同的无机添加剂是乳胶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乳胶粉的性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米TiO-2的表面改性及其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微米TiO2的分散性,采用偶联剂(KH570)法、无机包覆(铝包覆)法、超声法、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酸钠)法,分别对微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分析了改性前后微米TiO2的亲油化度、表面形态以及粒径大小。结果表明:超声法(功率90 W、时间15min、温度40℃、分散剂质量分数0.5%)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法(pH为5、月桂酸钠浓度0.050mol/L、时间30min)改性微米TiO2的效果比较显著,更有利于改善其分散性。  相似文献   

14.
流化床对撞式气流粉碎制备SiC超微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流化床对撞式气流粉碎(QLM-80K)对工业用SiC粉体进行超微化处理,考察了工作压力对超微化的影响;并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XRD对超微化前后的SiC粉体进行粒度、形貌及结构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愈高,SiC粉体的超微化效果愈明显。工作压力为0.6MPa时,超微化前后SiC粉体的平均粒径由3.0lμm降至0.75μm,粒径小于2.5μm的比例由82.86%升至99.85%,粒径主要分布由0.4~1.5μm和8~23μm的双峰分布变为0.4~1.2μm的单峰分布,分布宽度从25.125降到0.833;颗粒主要以片状、小块状存在,分布均匀,超微化前存在的大块状颗粒基本消失,团聚现象明显减少;超微化前后SiC粉体的晶型都属于α-SiC(6H),超微化后各主要衍射峰的强度减弱、半高宽有所宽化。  相似文献   

15.
汪明球  闫军  崔海萍  杜仕国 《材料保护》2011,44(9):51-54,93
纳米/微米复合技术是粉体表面改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微米粉体表面纳米化修饰,不仅能有效解决纳米粒子易团聚的难题,同时还能赋予微米粉体新的功能,提高其附加价值。为此,重点综述了纳米/微米复合粒子制备的主要方法,简述了其在复合材料、固体推进剂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炸药爆炸时的热点、炸药各组分混合的均匀性及炸药密度对炸药爆炸性能影响的因素,介绍了不含梯恩梯及其它高能化合物的无梯粉状硝铵炸药的研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硝酸钾抑制硝酸铵ANⅣ~ANⅢ相变的效应,并且研究了其在提高粉状炸药抗结块性中的作用。通过DSC、高低温试验和抗压强度测试证实,在硝酸铵中添加2%硝酸钾能完全抑制硝酸铵的ANⅣ~ANⅢ相变,能够提高粉状乳化炸药中硝酸铵的结晶稳定性,降低药体的抗压强度,有效地减少结块现象。  相似文献   

18.
超细高氯酸铵粉体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用扁平式气流粉碎机对高氯酸铵(AP)进行超细化粉碎,探索出了最佳粉碎工艺条件,制备了平均粒度为2μm的超细高氯酸铵(AP)粉体;分析了高氯酸铵(AP)超细粉碎过程中静电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静电积累方法,保证了粉碎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19.
硝酸铵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硝酸铵常温下极易吸湿结块问题,通过液相分离包覆技术对硝酸铵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分别选用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丙烯酰胺(PAM)、聚乙二醇(PEG)作为包覆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改性的硝酸铵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PVAC、PAM包覆后的改性效果较好,硝酸铵外表呈球状,流散性较好,改性后的硝酸铵24h的吸湿率可分别下降32.8%、24.1%,PEG在-0.085MPa,50℃改性的硝酸铵吸湿性下降了22.4%。  相似文献   

20.
曹晓国  张海燕  黄惠平 《材料导报》2006,20(10):151-153
采用置换反应法制备铜银双金属粉,使用EDTA代替氨水作Ag 的络合剂,并螯合分散Cu2 ,一次性制备了具有常温抗氧化性能的铜银双金属粉.研究了EDTA的用量、AgNO3浓度、反应温度和AgNO3用量对铜银双金属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用量以EDTA与AgNO3摩尔比在1~1.25:l的范围内为宜;AgNO3最佳浓度为0.0125 mol/L;反应温度越低越好;AgNO3用量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