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向复用和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软件开发范例,许多企业也已经或计划引入这种新的软件开发方式。与一般的过程能力改进一样,这些企业也面临着如何评估自身当前软件复用能力从而制定下一步改进计划的问题。然而,当前流行的CMM/CMMI以及SPICE等过程标准都缺少面向复用和构件化开发过程的剪裁和定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软件企业采用新的基于复用的开发方法。本文对软件复用能力评估和改进相关的工业实践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系统的软件复用能力评估框架。该框架为企业面向复用的开发过程提供了一种阶段式的评估框架,因此可以为企业面向复用能力的过程改进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决策依据。本文还对软件复用能力评估框架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软件需求的不断增大,要求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机构迫切地需要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开发更高质量软件的方法。统一软件过程RUP是一种用例驱动,以架构为中心,采用迭代增量方式开发的软件工程过程。RUP作为一种通用的软件过程框架,适用于大多数的软件项目,而信息系统的开发,也需要引入一种适当的开发过程作为指导,以提高质量、开发效率和复用性等。  相似文献   

3.
非成熟领域软件复用过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个软件企业或开发团队实现有组织的软件复用分为4个阶段,针对可复用资源积累阶段的特点,提出了非成熟领域软件复用过程模型,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领域分析适当结合,经数次迭代,逐步积累领域知识,使面向提交的应用系统开发平滑过渡到基于复用地开发,使该领域尽快成熟.该过程模型还考虑了应用系统开发时效和软件开发团队运营成本问题,此阶段软件复用不强调领域工程,应用系统开发是面向提交的,但需要使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4.
软件复用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但要设计在许多领域都通用的可复用业务组件是很困难的,而面向领域的复用是在一个特定应用领域中实现复用;因此,设计大粒度复用的应用框架对于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和软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以软件复用为出发点,基于构件化软件的开发思路,对软件的构件技术、领域工程、面向领域的应用框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需求驱动的面向领域应用框架的开发方法,并详细说明了该方法在项目评审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ABC: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   总被引:125,自引:11,他引:1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宏  陈锋  冯耀东  杨杰 《软件学报》2003,14(4):721-732
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和开发被认为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并在分布式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的软件构件技术主要还是着眼于构件实现模型和运行时互操作,缺乏一套系统的方法以指导整个开发过程.近年来,以构件为基本单元的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它通过对软件系统整体结构和特性的描述,为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一个自顶向下的途径.介绍了一种以软件体系结构为指导,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试图为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主要是将软件体系结构引入到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作为系统开发的蓝图,利用工具支持的自动转换机制缩小从高层设计到实现的距离,而后在构件平台的运行支持下实现自动的系统组装生成.  相似文献   

6.
NATO软件复用标准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件复用包括开发可复用软件构件和基于可复用构件的软件开发两个生存周期。在这两个生存周期中,采用一个适当的标准以识别和开发可复用软件将大大促进软件复用的实践。为此,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制定了一整套软件复用的指导性标准,以帮助NATO及其参与国和承包商的项目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软件复用。这套标准包括《可复用软件构件开发指南》、《可复用软件构件库管理指南》和《软件复用过程指南》三个文档,分别从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对软件复用进行指导,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复用代价和增加复用收益。  相似文献   

7.
ATS软件的面向对象框架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向对象框架是现代软件工程中一种重要的软件复用方式,不仅提供了代码复用;而且实现了更具有软件生产力意义的设计复用;在ATS(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开发中引入面向对象框架开发方法,分析总结了ATS软件领域共性,进行了ATS软件面向对象框架的设计,完成了一个适用于常规ATS软件开发的面向对象框架-ATSSF,并且,基于ATSSF开发了某型空地导弹ATS软件;实践表明,采用面向对象框架开发方法,可大幅度提高ATS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复杂的大型数控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开发成本高、周期长、复用性差等特点。本文针对数控领域中的各个系统存在着大量的相似性和共同点,提出了一种面向整个数控领域的软件开发过程--基于构件的产品线方法.并提出了其产品线构架和核心资产库框架。由此实现数控领域中的大力度的软件复用、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支持数控系统用户对产品的定制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软件复用技术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从软件复用技术的概念出发,提出了过程复用的总体框架,描述了演化过程构件的基本算法,提出了复用模型在系统开发中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软件密集型系统的增量需求是在原有需求基础之上,以增量、迭代的方式提出的新需求.在增量需求分析及求解过程中,如何在复用现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诱导出增量需求的解决方案,如何验证增量需求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如何评估增量需求解决方案的潜在风险,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把增量需求解决方案的求解问题视为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问题———增量需求问题,并据此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开发问题框架的增量需求问题求解方法.该方法采用增量、迭代的方式求解增量需求的解决方案,把解决方案的验证问题转换成可满足问题进行求解,同时复用特定关注点知识评估解决方案的潜在风险以支持后续的设计决策.文中通过一个基于科技助老系统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应用该方法求解增量需求解决方案的过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Three trends accelerate the increase in complexity of large-scale software development, i.e. software product lines, global development and software ecosystems. For the case study companies we studied, these trends caused several problems, which are organized around architecture, process and organization, and the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s these companies used too integration-centric approaches. We present five approaches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organized from integration-centric to composition-oriented and describe the areas of applicability.  相似文献   

12.
软件复用是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好的复用技术可以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带来高可靠、高性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软件新系统。面向对象技术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强有力的软件开发方法,并阐述了软件复用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面向对象与软件复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软件复用是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好的复用技术可以节约开发成本 ,缩短开发时间 ,带来高可靠、高性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软件新系统。面向对象技术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强有力的软件开发方法 ,可为软件复用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介绍了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并阐述了软件复用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构件技术的提出对软件重用和软件开发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软件Agent技术的提出为复杂问题的求解找到了很好的办法。首先分析了组件技术和软件Agent技术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将构件技术与软件Agent技术相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的重用性、灵活性及适应性等,最后分析了组件技术和软件agent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软件复用度量是软件复用技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软件复用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软件复用开发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式不同,从而影响到软件度量,因此需要新的软件复用度量方法,软件复用度量的研究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是一篇软件复用度量综述,阐述了软件复用对度量的影响以及有关软件复用的度量。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的软件复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复用是一种由预先构建好的、为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结构来建立或者组装软件系统的过程。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成熟框架来进行软件开发,是这一过程的一个很好实践。本文在深入研究软件设计模式的基础上,对目前流行的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进行可复用软件开发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面向对象技术是一个用途非常广泛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支持了软件复用技术。软件复用是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复用技术可以提高软件生产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本文分剐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和软件复用技术基本概念,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软件复用的目标是软件能和硬件一样实现生产的分工,但实现该目录需要标准化的软部件设计。通用软部件应当是以复用为目的、以提供某一业务服务为目标、包含为应用所需要的具有互补性的多项功能程序代码。基于这样一种标准化软部件应当具有的性能,分析了目前已有的各类软件复用技术的特点,介绍了所研究的通用软部件的结构与设计方法,说明了使用软部件构建应用系统的方法及典型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High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costs and a high error rate are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on systems, which are mainly caused by bad communication and inefficient reuse methods.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a more systematic reuse approach. Though systematic reuse approaches such as software product lines are appealing, they tend to involve rather burdensom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small enterprises. Since such companies are often unable to perform a “big bang” adoption of the software product line, we suggest an incremental, more lightweight process to transition from single-system development to software product line development. Besides the components of the transition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ool selection, DSL technology, stakeholder communication support, and business considerations. Although based on problems from the automation system domain, we believe the approach may be general enough to be applicable in other domains as well. The approach has proven successful in two case studies. First, we applied it to a research project for the automation of a logistics lab model, and in the second case (a real-life industry case), we investigated the approaches suitability for fish farm automation systems. Several metrics were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each case, an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ata for single system development, clone&own and software product line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and observable effects are compared, discussed, and finally summarized in a list of lessons lear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