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00 k V伊穆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导线发生绝缘子炸裂、导线落地事故,由于接地极线路招弧角放电间隙过小,导致直流系统在操作过电压作用下产生燃弧现象。直流系统无法熄弧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加大招弧角放电间隙、调整接地极线路绝缘配置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直流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对天广直流马窝侧接地极线路、兴安直流兴仁侧接地极线路招弧角的运行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目前直流输电接地极线路招弧角配置存在间隙过小的问题,使安装了招弧角的线路的耐雷水平大为降低,必须对此进行调整。根据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兼顾保护绝缘子串和保证线路的耐雷水平,提出了调整绝缘子串和招弧角间隙绝缘配合的方法,仿真计算表明此方法可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伊敏和穆家换流站接地极操作过电压保护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穆家换流站接地极线路招弧角放电间隙是否需要调整进行了计算,认为穆家换流站接地极线路招弧角放电间隙可以保持原设计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接地极线路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得出幅值较高的操作过电压及绝缘子串招弧角间隙被击穿且产生的招弧角持续燃烧,是导致线路导线脱落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限制高幅值的操作过电压、根据系统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招弧角放电间隙,有效避免了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当安装有招弧角的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招弧角保护间隙将会发生击穿闪络。闪络形成的电弧由于电磁力的影响而运动,合理安装招弧角可以使电弧远离绝缘串,从而保护输电线路。本文以某±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接地极线路数据为基础,进行电弧电磁力建模,并计算故障位置、安装方式及杆塔接地电阻对电弧产生的影响,为招弧角的安装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800 k V云广直流输电工程的调试和运行过程中多次发生直流系统故障引起接地极线路闪络的问题,对不同故障情况下接地极线路上的过电压水平和分布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云广直流接地极线路的绝缘水平与换流站中性母线的绝缘水平以及中性母线避雷器的保护水平确实存在不匹配。分析了降低避雷器保护水平和提高接地极线路绝缘水平两种解决方案。对于新建工程,推荐采用提高接地极线路的绝缘水平方案来解决不匹配问题。对于已投运工程,建议调小换流站接地极线路进线段杆塔的招弧角,将闪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针对±800 kV宾金直流工程发生的"7.13"直流接地极线路烧毁故障,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MATLAB Sim Power Systems建立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对直流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高压侧接地引起的直流接地极线路内部过电压特征及分布进行了分析,量化了接地极线路内部过电压水平。分析表明特高压接地极线路内部过电压与接地极线路长度、直流系统运行方式、出线避雷器参数有关;宾金直流工程宜宾侧接地极线路最大内部过电压幅值为278 kV,金华侧接地线路最大内部过电压幅值为60 kV;宜宾侧接地极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干弧距离设计为20 cm,在故障时刻绝缘配合失效是引起"7.13"故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起直流工程阀区直流穿墙套管对地闪络故障引起的众多保护动作及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响应过程,对该故障所引起的接地极电流不平衡保护动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导致接地极电流不平衡的故障点及引起接地极故障的原因,即穿墙套管接地引起接地极区域过压,进而造成放电间隙不够的接地极线路招弧角被击穿放电,并提出了对损坏的招弧角进行放电间隙的调整或更换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招弧角在电压等级为±800 kV、输送功率为5 000 MW的某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上的绝缘配合情况,开展了燃弧试验,并采用U-I特性配合法进行了绝缘配合分析,研究了接地极线路参数和电弧拉伸效应对招弧角保护性能的影响。试验中,招弧角间隙距离为400 mm至1 500 mm,采用最大脉冲宽度为70 ms、最大电流幅值为2 500 A的脉冲电流源作为输出电源。研究结果表明:招弧角对长距离、大容量接地极线路的保护效果有限,间隙距离为1 500 mm的招弧角仅能保护31%长度的接地极线路;招弧角保护范围随着线路电阻的降低和杆塔接地电阻的增大而增加,但在线路电阻较大时,随杆塔接地电阻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例如杆塔接地电阻由5?提高到15?,保护范围仅增加线路全长的9%;在电磁力和热浮力的作用下,电弧长度会大于间隙距离,应考虑电弧拉伸效应采用拉伸后的电弧长度作为等效间隙距离,如间隙距离为1 000 mm时最大电弧长度超过1 600 mm,若按拉伸后的电弧长度考虑,则其保护范围将由12%提高为33%。在实际情况中,因电源供能充足,电弧将会持续燃烧,拉伸更为充分,故招弧角的保护效果更为乐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压换流站接地极线路内过电压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分布特性,以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在EMTDC/PSCAD环境下,建立了过电压分析模型。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过电压幅值与流经接地极线路的电流幅值及电流变化率的关系,揭示了直流系统在发生故障或运行方式转化期间于接地极线路上形成的不平衡电流剧烈变化是造成内过电压的主要原因;过电压主要受故障类型、故障位置、接地极线路长度的影响,且沿接地极线路呈线性降低的分布特点;讨论了接地极线路绝缘水平优化配置方法,确定了接地极线路并联间隙参数选取原则,提出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接地极线路设计和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储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储能系统已经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可靠供电的一个重要手段。介绍了储能技术的类别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并阐述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目前的主要示范应用实例,论述了储能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特高压线路工频参数测试干扰分析是选择适合工频参数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分析的重要基础。测试了1 000 kV皖南-浙北特高压线路正序和零序参数测试期间的干扰电压信号,分析了其频谱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正序参数仿真计算值的对比分析了正序参数实际测试偏差。结果表明:皖南-浙北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工频参数测试期间,干扰电压存在“三相不平衡性及时变性”的特点;工频法和异频法2种不同方法得到的线路参数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干扰电压“时变”时,线路工频参数测试宜采用异频法。  相似文献   

13.
正Qingdao,China7.16-19,2015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Instruments(ICEMI)is the world’s premier conference dedicated to th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test of devices,boards and systems that is covering the complete cycle from design,verification,test,diagnosis,failure analysis and process of manufactory an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4.
正Qingdao,China7.16-19,2015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Instruments(ICEMI)is the world's premier conference dedicated to th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test of devices,boards and systems that is covering the complete cycle from design,verification,test,diagnosis,failure analysis and process of manufactory an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5.
某300 MW机组投产以来循环水流量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机组的经济性。通过试验诊断分析得到,循环水系统设计阻力小于实际值,导致按照设计阻力选型的循环水泵出力不足,使得循环水流量偏小,影响了机组运行的真空。根据循环水系统实际阻力特性,对循环水泵进行重新选型整体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改造前相比,供电煤耗降低1.174 ~1.200 g/(kW·h)。据此,提出了循环水泵在设计选型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综合考虑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检测要求和重点项目,以红外热像技术检测多次循环后的电池在过充过程中的温升,利用电池程控测试仪检测电池的电学信息,建立"热电"综合评价体系,并在3 C过充电条件下,将50℃的温度极值和5.0 V的电压极值确定为量化指标,对电池体系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该评价系统具有快速、灵敏和全场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电站锅炉停用保护剂多采用十八胺和表面活性胺。对这2种停用保护剂进行了应用效果对比研究,即对湿冷机组、空冷机组采用十八胺或表面活性胺、有无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等6台机组停机和启动过程中给水、主蒸汽和凝结水的氢电导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停机过程和启动过程,2种保护剂均会在水汽系统中发生部分分解,导致水汽系统的氢电导率显著升高;表面活性胺和十八胺比较,使用前者,机组启停机过程可保持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正常投运,因而可使水汽质量迅速达标,对机组安全运行有利,因此推荐采用表面活性胺作为锅炉停用保护剂。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Smart materials of lead-zirconate-titanate (PZT) piezoelectric ceramics have attracted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for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acoustic noise suppression, health monitoring and damage assessment. We at McDonnell Douglas Aerospace have been studying these ceramics for use as sensors and actuators in various space and aircraft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report results of a recent study on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using monomorph PZT actuators.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hin aluminum cantilever beams. Collocated and non-collocated sensors and actuators were employed. Two control techniques: the classical velocity feedback and adaptive feedback controls, were investigated. We have obtained significant damping and broadband vibration attenuation of greater than 30 dB using the classical control with the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feedback approach. A 24 dB reduction has also been achieved using the adaptive control with the 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 approach. Detailed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results will b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车载LiFePO4锂离子电池组进行温升特性仿真分析,同时,通过高低温实验箱和放电电流控制器模拟电池组的工作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组进行了放电实验,对电池组温升特性进行了分析,以验证ANSYS模拟仿真的正确性与真实性,据此获得锂离子电池热稳定性及安全性随放电电流、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在电池组串联过程中随体积/表面积之比变化的规律,以得到其更真实的热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