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擦磨损试验表明,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基体为调质45钢)与油溶性有机钼添加剂(MoDTC)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如Ni-P合金镀层(热处理,油中加MoDTC)比45钢基础油润滑下,摩擦系数降低41.5%,耐磨性提高7倍,采用电子探针等研究了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上述协同效应取决于摩擦表面所形成的MoS2保护膜,Ni-P合金镀层的高硬度及其特殊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在模具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模具对材料的要求,从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分析入手,着重对Ni-P镀层的硬度、耐磨性与耐蚀等进行了研究,通过Ni-P化学镀层与电镀硬铬层的主要性能比较和实际应用试验,表明化学镀的综合性能优于电镀硬铬层,并可有效地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  相似文献   

3.
Ni—P及Ni—P—Si3N4复合镀层中P含量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含P含量对Ni-P镀层和Ni-P-Si3N4复合镀层的结构、层度,特别是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镀层经热处理后,P含量主要影响Ni3P相多少的变化;随着镀层中P含量的增加,Ni-P镀层的硬度逐渐增加,而对Ni-P-Si3N4复合镀层硬度的影响逐渐减小;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中,两种镀层均存在使镀层磨损量最小的P含量。  相似文献   

4.
化学镀Ni—P合金复合SiS镀层的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镀方法,在Ni-P合金镀液中复合SiC微粒,形成Ni-P-SiC复合镀层,研究了复合镀层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SiC微粒的复合,不改变Ni-P合金基质的组织结构,但影响其表明特性,提高硬度,显著地增加耐磨性,且随着热处理温度、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复合镀层经过400℃×1h处理后硬度达到最高,磨耗量最少,磨损程度轻微。  相似文献   

5.
H13热作模具钢稀土硼碳氮多元共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H13热作模具钢稀土硼碳氮共渗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共渗层的组织、硬度及耐磨性和抗氧化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碳氮硼共渗工艺相比,稀土硼碳氮共渗层的硬度、耐磨性和抗氧化性明显提高。稀土元素的渗入不仅提高了渗层的硬度、耐磨性和抗氧化性,并且使过渡层的硬度变化减缓,增强了基体与共渗层的结合,为共渗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化学镀Ni—B合金与有机钼对金属基体的双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镀层和润滑油中加入某些添加剂,使两者产生协同效应,是减少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间摩擦磨损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研究了Ni-B合金镀层与油溶性有机钼的联系及摩擦磨损机理,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Ni-B合金镀层与油溶性有机钼(MoDTP)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可大幅度提高运动副的减摩性和耐磨性,如Ni-P合金镀层经40℃热处理,油中加MoDTP比45钢基础油润滑下,耐磨性提高12.8倍,摩擦系数降低54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20低碳钢经不同温度氮碳共渗后渗层的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并探讨了渗剂中添加稀土的工艺。结果表明:经650℃奥氏体氮碳共渗的20钢,表面具有良好的抗咬合性和耐磨性,心部又具有较好的强度及韧性;稀土在奥氏体氮碳共渗中具有催渗作用,使渗层增厚,耐磨性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Ni-Cu-P/Ni-P双层合金的工艺及镀层结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探讨了化学镀Ni-Cu-P合金的镀液组成以及化学镀Ni-Cu-P/Ni-P双层合金的工艺条件,并采用弯曲法研究了化学镀Ni-Cu-P/Ni-P双层镀层的结合力。结果表明,当Ni-Cu-P合金镀液中的络合剂含量超过其镍盐含量的两倍时,即可抑制置换铜反应的发生,而实现镍、铜离子的共沉积,从而获得良好质量的Ni-Cu-P镀层和Ni-Cu-P/Ni-P双层镀层。化学镀Ni-Cu-P/Ni-P双层镀层因具有相对较佳的内应力分布状态,而有优越的镀层结合力。研究表明,双层化学镀是提高Ni-P镀层结合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化学镀Ni—W—P合金的冲刷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化学镀Ni-W-P合金镀层一般性能的同时,着重研究了Ni-W-P合金镀层在液/固双相液腐蚀介质中的冲刷腐蚀性能,对比了Ni-P合金镀层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Ni-W-P合金比Ni-P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耐蚀和抗冲刷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简称MoDTP)和二烷基二硫氨基甲酸钼(MoDTC)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油中加MoDTP与不加添加剂相比,45钢耐磨性提高4.68倍,摩擦系数降低50.24%。且MoDTP的减摩性和耐磨性均优于MoDTC。还考察了Ni-P合金镀层的摩擦学性能,发现用基础油润滑时,Ni-P合金镀层的耐磨性比45钢提高6.2倍,但摩擦系数却高出20.35%。此外,MoDTP与Ni-P合金  相似文献   

11.
Ni—P—Al2O3层化学复合镀的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钢铁表面施镀Ni-P-Al2O3化学复合镀前先进行Ni-P化学镀的工艺及施镀后的以化学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双层复合镀层比单层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耐蚀性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Ni-P-Al_2O_3双层化学复合镀的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在钢铁表面施镀Ni-P-Al2O3化学复合镀前先进行Ni-P化学镀的工艺及施镀后的双层化学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双层复合镀层比单层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耐蚀性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W18Cr4V 钢高浓度碳氮共渗后的渗层成份、显微组织、硬度分布,共渗时间对渗层深度的影响以及实际使用效果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高浓度渗碳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W18Cr4V 钢制黑色金属冷挤压模经高浓度碳氮共渗——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后,可显著提高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咬合性能,使用寿命较常规热处理可提高4~5倍。  相似文献   

14.
齿轮轴的氮碳共渗及复合处理工艺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0CrMo钢齿轮轴零件进行氮碳共渗+淬、回火复合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分析了渗层显微组织和渗层 表面硬度变化梯度,进行了耐磨性试验,并抽查了齿轮轴的变形。结果表明,变速箱齿轮轴经复合热处理工艺后,降低了 废品率,热处理质量较渗碳淬火的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W—P及高温下WC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化学镀方法对金刚石表面镀覆Ni-W-P非晶态合金,镀层通过高温热处理后,经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金刚石表面镀层有碳化钨生成;通过热力学分析,提出了碳化钨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对铝合金化学镀镍-钨-磷镀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微区成分分析、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对6061铝合金化学镀镍-钨-磷合金镀层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热处理条件下,镍-钨-磷镀层和基体问扩散主要是镍原子向铝基体中的扩散;铝合金化学镀镍-钨-磷试样525℃热处理1 h后,由于镍原子的扩散,基体和镀层之间形成镍铝合金层,镍铝合金层分为二层,第一层镍铝合金层主要含有Ni2Al3相,第二层镍铝合金层主要含有NiAl3相;在干摩擦滑动条件下,铝合金化学镀试样经525℃热处理1h后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7.
四、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能有效地提高模具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抗咬合、抗氧化性等性能。几乎所有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均可用于模具钢的表面处理。 1.渗碳和碳氮共渗 中高碳的低合金模具钢和高合金钢均可进行渗碳或碳氮共渗。 高碳低合金钢渗碳或碳氮共渗时,应尽可能选  相似文献   

18.
钢铁材料经渗硼后,其表面渗硼层硬度很高(可达 HV1200~2200),它不仅耐磨性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红硬性、抗高温氧化性,以及在硫酸、盐酸和碱中的良好抗蚀性。由于渗硼层具有以上优点,再加上渗硼工艺简单、对基体材料要求不高,所以,近一、二十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对渗硼工艺、机理、渗剂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渗碳、碳氮共渗、渗氮等工艺相比,渗硼还是一种年轻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其在工业生产中大  相似文献   

19.
1Cr11Ni2W2MoV钢CVD沉积TiN涂层的耐磨抗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1Cr11Ni2WMoV钢表面获得与基体结合良好的致密的TiN涂层,经测定表层为TiN厚度为4μm显微硬度2150-2450HK0.03次表层为低碳马氏体,硬度为390-410HV0.03,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振动,无冲击作用下,TiN涂层比碳氮共渗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但其抗振动损伤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我厂生产的φ10×373mm轴销是24S高强度石油钻探机用链条的主键零件,要求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塑性、韧性和耐冲击性能,以保证链条的可靠性,后一种特性通常用抽样测定的破断载荷值来评定。轴销的材料为20CrMnMo合金渗碳钢,热处理工序为碳氮共渗淬火后低温回火。技术要求:碳氮共渗层深0.45~0.7mm,表面硬度Π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