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传统热作模具钢的高温强韧性不能满足钢挤压工模具的要求以及综合成本较高等原因,提出了适合用于钢挤压工模具的热作模具钢材质1.2367,并将其与传统热作模具钢进行对比;对各种钢挤压工模具材质选择、适宜的热处理硬度及使用规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对频繁水冷容易造成模具钢热疲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多件工模具循环使用并采取自然冷却的方法代替水冷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V/C对铸造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娟  王树奇  崔向红  王峰 《铸造》2007,56(3):251-254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V/C对铸造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铸造热作模具钢和H13钢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铸造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属高周热疲劳,其热疲劳性能取决于钢的热强性和热稳定性。随着V/C增加,热疲劳抗力先增后减,当V/C比为3.0时,组织中析出了细小弥散的VC,改善了钢的热强性和热稳定性,热疲劳抗力最高。铸造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明显高于H13钢。  相似文献   

3.
采用Uedeholm法研究热作模具钢4Cr3Mo2NiVNb和添加1.5%Mn后该钢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添加1.5%Mn后,4Cr3Mo2NiVNb钢的热疲劳抗力有所下降。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影响热作模具钢低周热疲劳的主要因素是钢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新型热作模具钢分别在1050、1080和1100 ℃奥氏体化后淬火,580 ℃二次回火后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的新型热作模具钢在1080 ℃奥氏体化后淬火,再经过580 ℃二次回火具有较高的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5.
佟倩  吴晓春  闵娜 《上海金属》2010,32(2):12-15
对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H3和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HA作了对比分析,研究了两者在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热疲劳性能方面的区别。结果表明:SDH3钢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热疲劳性能,可以满足通用热作模具钢的使用要求;SDHA钢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在750℃×20h长时间保温过程中,硬度保持稳定,表明可以用于制作工作温度在700℃以上的热作模具。  相似文献   

6.
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热作模具钢(各种热锻模、热压模、热挤压模和压铸模)的工作型腔表面高于600℃时易产生热疲劳裂纹和热疲劳失效问题,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热疲劳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重点讨论热疲劳试验方法、影响热疲劳的因素、热疲劳性能的评价方法以及热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提出一些提高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措施,以及今后热疲劳性能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Mn对热作模具钢4Cr3Mo2NiVNB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Uodeholm法研究热作模具4Cr3Mo2NiVNb和添加剂1.5%Mn后该钢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添加1.5%Mn后,4Cr3Mo2NiVNb钢的疲劳抗力有所下降,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影响热作模具钢低周热疲劳的主要因素是钢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8.
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是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对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和评定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组织演变、裂纹萌生和扩展对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影响热疲劳性能的因素和改善热疲劳性能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针对热作模具钢热疲劳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损伤程度的计算机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损伤程度较难评定,在综合考虑了材料表面和截面上裂纹的扩展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热疲劳损伤因子,开发完成了一个相应的热疲劳裂纹图象分析系统,实现了热疲劳损伤程度定量化评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并借助该分析系统,采用热疲劳损伤因子研究了三种试验用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0.
表面处理对热作模具钢使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90年代日本热处理技术协会热作模具钢表面改性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工作,日立金属,大同特殊钢,高皮等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比研究了不同的渗氮,软氮,以氮共渗,PVD,EDM,喷丸及复合表面处理后的SKD61模具钢的溶损,磨损和热疲劳性能,不同表面处理普遍提高了模具钢抵抗溶损和磨损的性能,PVD,氧化处理和硫氮共渗对溶损的改善非常有效,常温磨损试验表明,表面处理有时降低了耐磨性,由于影响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因素众多,表面处理对热疲劳影响非常复杂,不同试验条件实际反映了不同的工况,表面热处理改变了裂纹的萌生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