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文科学与教育、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必须重视“人”,重视人的情感、价值实现。本文从人文科学对教育、教学的昭示和教学中的人文渗透的途径两方面的内容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实践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出发,论述了马克思的“实践”范畴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物质观。只有建立在实践观基础上的物质观才是彻底的、可知论的和辩证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物质观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突出特点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反映其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将这一创新理论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大召开之后,我国在一定时间内,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依据和手段。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哲学的视角不谋而合、丝丝入扣,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探索,会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以此从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入手进行分析探索,希望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6.
审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实践主体性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高校哲学教育中还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对受教育者实践主体性地位的忽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彰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推动高校哲学教育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第一次将实践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崭新的哲学体系,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践行。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需求,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出发,全面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方向推进。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内涵出发,回顾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我党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其目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如何统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其在实践上要求人民群众作为创造价值的主体.在价值上要求一切成果为人民共享。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了实践的发展和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阐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关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都是要求"发展",发展的核心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更新理念,实现横向、纵向课题“双翼”齐飞,加强二三项基础能力建设,把握好七个统一,才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2.
从人性观中的"性善论"、"性恶论"、"社会关系论"三个维度透视了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阐述了教育及制度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价值,并从人性的维度进一步佐证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的思想观念。本文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说明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并提出了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视和发展文科是工科院校实施综合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了工科院校在向综合 性大学转变进程中发展文科的重要意义、影响文科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文科发展的 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发展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不能局限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概括表述;科学发展观在"为什么要发展"、"为谁而发展"、"依靠什么发展"、"怎样发展"4个方面都对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作出了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系统可分为物化成果、科学化、科学精神三大要素。科技物化成果为社会提供着实际的生产力,展现着物质明;科学化是物化科技成果之母;科学精神则是科学化的组织、控制因素。科学精神与人精神密切相关、对立统一,并使科学化与人化有机融合、物质明与精神明并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高等院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高校干部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核心和中坚力量,是高校有效配置利用各类资源、发挥社会功能的主体.干部队伍是否作为,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基于高校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就高校干部行政作为,从贯彻人本理念、遵循统筹兼顾的方法、坚持科学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了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古代中西科学特点的异同得出,古代中国科学存在的缺陷制约了它走向近代科学发源地的可能性.哲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的辩证性与实用性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理性思维的欠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经验性是形成中西科学差距的原因;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也是近代科学不可能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只有从科学体系本身考虑才能最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高职学报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高职学报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编辑综合素养,同时要积极改革创新,推动高职学报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能力是各区域发展的根本要素.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人力资源密度密切相关.通过对科技人力资源密度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切实关系.并在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之上对各区域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分布状况进行客观的比较,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为区域提高其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