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认识板桥斜坡油气成藏特征,明确其原油成因类型和来源,应用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等地球化学资料,对板桥斜坡不同部位不同层系的12种原油进行了油油和油源对比研究。分析表明,板桥斜坡原油基本为成熟原油,具有三种成因类型: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较重,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伽马蜡烷含量低,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正常成熟的原油,主要分布在板桥低斜坡;第二类原油主要分布在高斜坡,埋藏较浅,发生一定程度生物降解,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正构烷烃不完整,Pr/Ph普遍小于1,伽马蜡烷含量低,成熟度要比第一类原油略低,说明该类原油在沙三段烃源岩供烃成藏之后,由于断层活动,油气向高部位运移,形成次生油气藏;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最轻,正构烷烃极不完整,成熟度要也比第一类原油略低,但伽马蜡烷含量高,可能有沙一段烃源岩对其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东缘主要储油层新近系沙湾组一段(N_1s_1)和二段(N_1s_2)、白垩系清水河组(K_1q)及侏罗系八道湾组(J_1b)油砂抽提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对应的原油物性、族组成和碳同位素资料,探讨了原油来源,提出今后应加强对侏罗系湖相泥岩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N_1s_1油砂抽提物稠化严重,饱和烃总离子流图基线出现"大鼓包",并检出完整的25-降藿烷系列,但中低碳数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丰度仍然较高,说明N_1s_1原油至少经过两期充注,以第1期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为主;K_1q和J_1b相对于N_1s_2,原油密度较大、黏度较高、含蜡量和芳烃含量较低、碳同位素偏轻,油砂抽提物中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较高,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C_(20),C_(21),C_(23)三环萜烷呈"山峰型"分布,而N_1s_2油砂抽提物中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C_(20),C_(21),C_(23)三环萜烷呈"下降型"分布.油源对比结果表明N_1s_1稠油、K_1q和J_1b原油主要来自于沙湾凹陷二叠系鸟尔禾组烃源岩,而N_1s_2油砂抽提物Pr/Ph明显偏低、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等特征与典型煤成油特征不符,因此认为N_1s_2原油主要由侏罗系湖相泥岩与煤系烃源岩混源而形成,主要来源于沙湾凹陷.甾烷与甲基菲成熟度指标反映结果存在矛盾,表明侏罗系生成的原油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同时受到白垩系烃源岩的浸析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自塔河油田白垩系油藏的12件原油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系统研究了原油的地球化学和原油及族组成碳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白垩系原油中正构烷烃系列的碳数分布范围为nC10~nC35且呈前峰型单峰态分布,以nC1s或nC1s为主峰碳数、C21TT/C23TT值分布范围为0.51~0.56、甾烷质量分数C27>C2s<<C29,C29/C30藿烷值分布范围为0.55~0.69、原油碳同位素值分布范围为-31.94‰~-30.00%0.东、西部白垩系原油在部分分子地球化学指标上存在差异.东部原油Pr/Ph>1.4,西部原油Pr/Ph<1.2;东部原油二苯并噻吩质量分数为50%~70%,西部原油二苯并噻吩质量分数>80%;东部原油C3o重排藿烷/C30藿烷值为0.20~0.23,西部原油C30重排藿烷/C30藿烷值为0.08~0.11.因此,白垩系原油与奥陶系原油具有共同的特征,即低密度、低含硫量、完整的正烷烃系列且以低分子量轻烃为主、C21/C23三环萜烷值<1、规则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高C29/C3o藿烷值、高二苯并噻吩含量、低碳同位素值,两者具有统一的油源,为同一成因类型.塔河油田白垩系东部6口井的原油与西部6口井原油分别属于不同的组群,造成东西部原油细微分子地球化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地层浸染或者气侵等次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分析探寻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sp.StrainSY2对石油的降解机理,为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色质谱分析手段测定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sp.Strain SY2对石油和正十四烷降解产物,对菌株SY2的降解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Y2对石油中的正烷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正十四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较高,分别为:73.4%、49.3%、48.9%;根据正十四烷降解产物推测:菌株SY2对正十四烷的降解有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次末端氧化和直接脱氢等多种途径,产生酯类、烯烃类、烷烃类及羧酸类等物质,与文献报道的烷烃降解途径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露头剖面追踪实测、岩相分析及精细构型解剖,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八道湾组砾质辫状河露头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岩相特征及内部构型,建立了基准面上升过程中砾质辫状河沉积构型模式并对隔夹层展布及其控制的剩余油进行了分析.露头中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和6类岩相组合,辫状河道及砾质坝为砾质辫状河主要的构型单元.研究结果表明:基准面上升早期砾质辫状河以辫状河道构型单元发育为主,砾质坝构型单元不甚发育,据河道底部形态将辫状河道分为面状侵蚀河道和局部侵蚀河道,单一辫状河道宽度多大于150m,以侧向拼接为主.基准面上升中期辫状河道构型单元和砾质坝构型单元均较发育,侧向呈河坝相间分布的特征,该时期河道以局部侵蚀为主,单一辫状河道多呈垂向叠置样式,单一辫状河道宽度100~150m,砾质坝宽度约50m.基准面上升晚期发育砂质坝,且砾质坝与砂质坝规模较大,总体呈宽坝窄河道的特征,单一辫状河道宽度约50m,砂质坝宽度50~100m,厚度3~5m.砾质辫状河总体为"砾包砂"的沉积特征,其内部隔夹层主要有4类:近水平稳定分布的泛滥平原泥炭隔层,倾斜展布的河道侧积细砂岩夹层,河道底部下凹的钙质夹层及河道顶部废弃河道粉砂岩夹层.侧积夹层及废弃河道规模较小,对剩余油的控制不明显,钙质夹层展布范围较广且分布较稳定,底部剩余油较富集.  相似文献   

6.
泌阳凹陷西部井楼和古城地区原油均遭受了中等-严重的生物降解,很多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很难真实地反映它们的成因、成熟度等特征,也难以建立原油的分类方案.为此,采用GC-MS分析技术,对研究区11个原油样品的芳烃化合物进行了检测,详细分析了其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利用芳烃的总体分布特征图、(C20+C21)-三芳甾烷/∑三芳甾烷与C20/(C20+C28R)-三芳甾烷关系图以及(C20+C21)-三芳甾烷/∑三芳甾烷将研究区原油分为2种类型,即"后峰型"(第1类原油)和"前峰型"(第2类原油),与饱和烃中抗生物降解能力较强的生标参数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关系图分类结果完全一致.根据三芳甾烷成熟度参数判识"后峰型"原油为低熟油、"前峰型"原油为成熟油.  相似文献   

7.
柯克亚油气田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西南地区柯克亚油气田的油源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难点。原油(油环油)和凝析油物性分析以轻质油为主,为陆相泥岩生油的特征。正构烷烃单体同位素特征相近,且不同油组的油环油单体烃同位素一致,上、下油组的凝析油同位素特征也相似,证实皆同源于非煤质地层。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柯克亚上油组和下油组的油环油中陆相植物有机质对油气生成起主要贡献,甾、藿烷比值较高,反映出海相油的特征。三维荧光测试分析进一步推断柯克亚凝析油气田的次生油气藏上第三系中新统及下第三系油气是多源的,具体表现为以株罗系湖相泥岩为主源,一定量石炭系-下二叠统海相油气成分的混入。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厚0 ̄600m,属潮坪-三角洲相。从鄂尔多斯沉积特征出发,由地表露头结合井下剖面讨论了该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特点。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依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两个层序,分属于本溪期及太原期,每个层上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缺失低水位体系域。讨论了凝缩段及体系域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呼和湖凹陷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含蜡量和低凝固点的特点。其正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nC14~nC35,主峰碳数多为nC21,奇偶优势基本消失,nC2-1/nC2+2为0.55~1.186,为轻质油。原油姥鲛烷优势明显,且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含量低,为淡水-沼泽环境。原油饱和烃含量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轻重烃比值较高,C29甾烷20S/(20S+20R)和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均在0.45~0.58,C31藿烷22S/(22S+22R)为0.58,这些特征表明该区原油属于成熟原油。油源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原油只具有与南二段煤系烃源岩大致相同的碳同位素、甾烷及萜烷分布特征,原油来源于南二段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类型和沉积相展布特征,总结其沉积演化规律,以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综合运用地球化学、盆地分析等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3类亚相,其中以三角洲前缘和深湖2种亚相为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有原油物性资料与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所得到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霍烷、甾烷及芳烃分析数据相结合,综合研究柴西地区昆北断阶带、扎哈泉、英东、南翼山及小梁山油田原油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明确了该区的母质类型来源于陆源物质与水生生物都有贡献的混源,其沉积环境属于咸化还原环境,柴西原油未经过强烈的环化-芳构化、热作用、脱羧基和脱羰基等作用,具有低成熟-成熟原油的演化特征,成烃环境细菌微生物发育提高了烃源岩在较低演化阶段的生烃能力,为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储量研究、开发方案编制等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热解油及乳化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宽生物油的应用领域,采用间歇式给料的鼓泡流化床对典型生物质(桦木屑、玉米秸秆和稻壳)的快速热解进行了试验,对生物油、柴油与稻壳油混合的乳化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屑生物油的产率最高,生物油的热值为16~18MJ/kg,其主要成分为酸类、酚类、呋喃类、醇类和烷烃类.针对生物油难于利用的特点,将生物油与柴油乳化混合,对其乳化比例和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乳化油比生物油更稳定,乳化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分别以氧化铝(5g)、上部为氧化铝下部为硅胶(3g∶2g)、上部为硅胶下部为氧化 铝(3g∶2g)和硅胶(5g)4种填充方法对原油和沥青砂岩抽提物进行族组成分析,对其饱和烃馏分进行气相色 谱-质谱分析,对比剖析了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不同的填充方法对类异戊间二烯型烷 烃、藿烷、规则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分子组成影响一般均较小,但对于高碳数正构烷烃和重排甾烷等化合物的影 响则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将炼油厂的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催化重焦蜡和加氢尾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取其中的饱和烃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油的饱和烃中大部分是正构烷烃;催化油浆、催化重焦蜡和加氢尾油中正构烷烃分布较宽,主要含C16~C34,重催油浆中正构烷烃分布较窄,主要含C17~C30;在实验操作条件下,随着正构烷烃碳原子数增加,以C24为参比的相对校正因子从0 81增至1 30。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葡北油田扶余油层复杂断裂区带构造解释精度,针对研究区井控程度低、发育多期微小断裂和断裂切割关系复杂等,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运用变面积和变密度剖面显示、水平切片、相干体切片及相位谱分解等方法,完成葡61区块扶余油层精细构造和断裂分析.结果表明:新井构造误差小于5‰,准确识别5~10m圈闭高度的微幅度构造.扶余油层顶面构造特征形态为断裂切割背斜形成的、以地垒、地堑和断阶为主的局部断裂—构造圈闭.综合构造、断裂及砂体发育特征,在研究区优选1个Ⅰ类有利区块,面积为44.3km2;2个Ⅱ类有利区块,面积为82.4km2;5个Ⅲ类有利区块,面积为29.2km2.该研究结果对扶余油层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含油盆地同一类型原油的精细划分与油源对比是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量样品的GC-MS分析资料显示,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湖相烃源岩的17α(H)-C30重排藿烷(C* 30)相对丰度的变化特征相耦合,原油的C* 30相对丰度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与规律性,并且C* 30相对丰度的变化与重排甾烷。C29Ts、Ts等具有良好的关联性。因而,以C* 30相对丰度为主要依据,进行C* 30/C29降藿烷值-C* 30/C30藿烷值、C29Ts/C29降藿烷值C* 30/C30藿烷值等图解分析,可将中生界湖相油型油细分为异常高的C* 30相对丰度、较高—高的C* 30相对丰度和低C* 30相对丰度等3类。在此基础上,开展油岩的甾烷、萜烷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参数、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等的对比,进一步结合烃源岩的发育特征、成藏组合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7优质烃源岩(油页岩)是盆地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长7、长9黑色泥岩是次要烃源岩,长6、长8暗色泥岩对油源的贡献有限。中生界油源供给呈“一源主导、多源参与”的特征。这一认识对于盆地中生界资源评价与进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台南石炭系-下二叠统已见到了油气异常显示,揭示盆地下组合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钻井、地震、地质露头及磁力异常资料显示台南火山岩储层发育,碳酸盐岩储层也广泛分布。盆地石炭系源岩提供良好的油源条件,并且对上覆地层中油气的贡献不容忽视。台南位于南部下组合潜在生烃凹陷,构造发育,是下组合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也是鲁克沁古油藏后期调整运移的有利方向。综合分析认为台南地区可能形成构造-火山岩-碳酸盐岩复合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苏北盆地泰州组现今仍是一个新的勘探领域,根据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的馏分组成、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等油源分析,显示泰州组原油来自泰二段烃源岩,系统阐述了泰州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成油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源进行了讨论.两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甾烷相对丰富,萜烷以藿烷为主,甾烷以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泰州组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的低等生物,而高等植物则较少;有机质沉积环境整体为咸化、还原环境,但又有所差异,以富安断层为界,断层西北侧盐度高,还原性强,而断层东南侧盐度低,还原性弱;原油成熟度低,处于低熟-未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砂姜黑土是河南省主要的中低产田类型,共划分为2个亚类,8个土属,分析了各土属的分布范围及土壤剖面特征.河南省砂姜黑土质地比较黏重,土壤结构以块状和棱块状为主,表层根系较多;用稀HCl溶液(100 mol/L)检验土壤有无石灰反应,用比色法测定土壤pH值,发现砂姜黑土有无石灰反应及pH值大小与其亚类的划分有关.针对河南省砂姜黑土的土壤剖面特征,通过深施有机肥、广种绿肥作物、合理耕作及客土法等途径对砂姜黑土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20.
将炼油厂的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催化重焦蜡和加氢尾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取其中的饱和烃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油的饱和烃中大部分是正构烷烃;催化油浆、催化重焦蜡和加氢尾油中正构烷烃分布较宽,主要含C16~C34,重催油浆中正构烷烃分布较窄,主要含C17-C30;在实验操作条件下,随着正构烷烃碳原子数增加,以C24为参比的相对校正因子从0.81增至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