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构件局压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威  韩林海 《工业建筑》2004,34(1):10-13,89
局部承压是工程结构中一种常见的受力情况 ,为了深入认识方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局部压力作用下的性能 ,进行了 2 8个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构件局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同时还进行了素混凝土局压和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的对比试验 ,以及测量粘结强度的推出试验 ,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考察各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 ,并初步建议了方钢管混凝土局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规范中关于单角钢轴压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及计算值不尽相同,按照ASCE 10-97计算所得的承载力安全保障不足,而按照国内规范设计则安全裕度较大,偏保守。针对国内外规范计算得到的单角钢轴压承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各相关规范关于单角钢轴压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开展了3个规格3种长细比的Q345单角钢的轴压承载力试验;探讨了国内外单角钢轴压承载力试验值与规范值的差异。经分析研究可知,当长细比较大时,角钢主要发生绕最小轴的弯曲破坏,此时宽厚比对单角钢轴压承载力的影响不大,对宽厚比有限值的公式可在长细比较大时对其进行修正;按照美国规范ASCE 10-97计算出的角钢承载力规范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我国规范《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可参考美国规范的计算方法来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RC)圆柱的轴压性能,本文对1根未加固柱和3根加固柱进行了轴压性能试验研究,探究UHPC护套厚度及护套中是否配置箍筋对加固后的RC圆柱的影响,对加固试件轴压性能改善和其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对试件轴向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UHPC护套加固可有效提高试件的轴向承载力和延性,承载力提高幅度随UHPC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延性提升幅度会随之降低;UHPC中加入箍筋可提高试件承载力和延性;建立了以约束混凝土理论为基础的轴向承载力计算模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UHPC制备技术,优化原材料组分和配合比,配制出强度等级为120MPa的机制砂UHPC,开展不同材料掺量与配比对机制砂UHPC轴拉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较好地约束机制砂UHPC变形和内部微裂纹的扩展,提高抵抗开裂能力和增强抗拉强度和拉伸应变,效果随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在钢纤维掺量超过2%后增幅明显趋缓;机制砂UHPC抗拉性能随水胶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水胶比0.18时,其抗拉强度和峰值应变最大分别为9.7MPa、2745.6με;适当增加机制砂UHPC中部分粗颗粒质量分数和石粉的掺量可以提高机制砂UHPC的抗拉性能。根据上述结果,机制砂UHPC的优选配合比设计为水胶比0.18,细度模数3.0,石粉含量5%,钢纤维体积掺量2%,可为后续机制砂UHPC力学性能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配置高强网格式间接钢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局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对10个配置网格式间接钢筋(从楔形体侧面外伸并弯折后满足受拉锚固长度要求)的RPC开展局压试验。RPC局压面积比为4.34,主要参数包括RPC轴心抗压强度(88、104.8 MPa)、网格式间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800、970、1 270 MPa)、间接钢筋体积配筋率(0.9%~1.5%)。试验结果表明:RPC发生局压破坏时,均在局压影响区产生四角锥楔形体,劈尖夹角约53°~61°;随着RPC强度等级、间接钢筋强度等级的提高,间接钢筋拉应力(340~550 MPa)逐渐减小,且小于间接钢筋比例极限。收集33个RPC轴心抗压强度介于74~110 MPa、局压面积比介于1.4~9的未配置间接钢筋的RPC的局压承载力试验数据,对未配置间接钢筋的RPC局压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发现未配置间接钢筋的RPC局压承载力与局压面积比及轴心抗压强度有关。根据试验结果及收集数据可知:配置高强网格式间接钢筋的RPC局压破坏时,间接钢筋不易发挥作用,RPC对局压承载力的贡献远大...  相似文献   

6.
颜燕祥 《建筑结构》2021,51(12):117-123
为研究方钢管UHPC短柱试件的轴心受压性能,以钢管厚度、UHPC强度、钢材强度为参数,完成了 16组方钢管UHPC短柱试件轴心受压试验.依据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变形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发展变化规律对方钢管UHPC短柱的承载力、延性和轴压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方钢管UHPC短柱轴向荷载-变形曲线可分弹性、弹塑性和塑流三个阶段;轴向荷载-变形曲线形状与套箍系数密切相关,依据塑流阶段不同可分为下降型、平缓型和上升型三类;钢管与UHPC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主要发生在塑流阶段;随套箍系数增大,短柱试件延性和承载力有增大趋势,但延性增加更显著,钢管与UHPC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UHPC延性上;基于延性和经济性指标,建议方钢管UHPC轴压短柱的套箍系数不宜大于3.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了复掺氧化石墨烯(GO)与钢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力学性能、流动性能、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GO 复掺钢纤维可以明显提高 UHPC 的抗压强度,但是会降低工作性.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UHPC的流动度逐渐降低.复掺 GO 与钢纤维可以提高 UHP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降低干燥收缩,提高抗硫...  相似文献   

8.
通过8组不同配筋率和砂浆强度的网状配筋砖砌体试件局压承载力试验,对其破坏形态及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件受力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设计了2组模拟墙片进行有限元扩大参数分析,验证了网状配筋有效地改善了砌体的局压性能,提高了砌体的局压承载力.综合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参考现行规范对砌体局压承载力与偏压承载力的计算,提出了网状配筋砖砌体局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在轴压荷载作用下,UHPC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柱加固前后的裂缝开展情况、破坏形态、竖向和横向变形、极限荷载的影响,共设计了9根试件,通过电化学的方式对所有试件通电锈蚀,再采用UHPC对部分试件加固,最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对锈蚀率为10%、20%、30%的试验柱进行轴压破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柱的表观裂缝随锈蚀率提高逐渐发展,UHPC可以有效的抑制锈蚀裂缝的开展,采用UHPC加固后不会对原RC柱产生围压作用;未加固试件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试验柱表面出现大量裂缝后混凝土被压碎,加固后试验柱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UHPC加固层劈裂破坏;加固后构件极限压应变值平均提高了24.8%,极限拉应变值平均提高了34.1%,极限承载力约为原试验柱的2倍;对UHPC加固锈蚀RC柱进行了理论模型验证,考虑了核心约束区混凝土强度的增强、锈蚀后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面积、锈蚀钢筋屈服强度的折减系数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与实测值较为符合.在考虑核心约束区混凝土强度的增强、锈蚀后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面积、锈蚀钢筋屈服强度的折减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UHPC加固锈蚀RC柱的理论模型,理论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戚晓楠  薛大鹏 《山西建筑》2022,(10):38-40,44
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UHPC外包普通RC柱轴压性能模拟研究,改变外包层厚度、箍筋间距、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等结构参数,研究UHPC外包RC柱的轴压性能及各结构参数对于模型承载力和应变的影响,总结影响规律并提出主要影响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模拟结果表明:使用UHPC外包普通RC柱可显著提升其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内置钢骨的方形不锈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性能,以径厚比和钢骨面积为参数设计了6个构件,进行了轴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构件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和荷载-位移曲线等,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参数拓展,研究了长径比、混凝土强度等变化对构件破坏过程、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基于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内置钢骨的方形不锈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所有构件破坏特征相似,中部均出现了局部波形鼓曲,但含钢骨构件的端部也产生鼓曲; 构件中不同材料对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效果不同,极限承载力随着钢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径厚比和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径厚比和混凝土强度对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更为明显; 钢骨的存在对构件的延性有明显提高,且随着钢骨截面面积增大构件延性也有所提高,而混凝土强度增大会导致构件延性减小; 轴心受压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提出将钢纤维混凝土用于桩承台并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 9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讨论了钢纤维混凝土三桩承台的裂缝、破坏形态与传力机理,提出了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和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自应力钢管轻混凝土的性能,对轴压短柱进行了试验,并将其与钢管轻混凝土及普通钢管混凝土进行了分析对比,同时用极限平衡法推导出其承载力公式,理论与试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钢纤维混凝土四桩厚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介绍15个钢纤维混凝土四桩厚承台足尺试件的试验结果及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情况,分析影响纲纤维混凝土四桩厚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纲纤维的掺入可有效地改善桩承台的受冲切性能,提高桩承台的受冲切承载力,减小承台的有效厚度。  相似文献   

15.
王战堂 《工业建筑》2001,31(8):49-51
介绍了施工中钢筋代换的计算和校验方法 ,并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为例进行了钢筋代换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长细比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林海  曹宇清 《钢结构》1999,14(2):21-25
进行了12个钢管混凝土和4个空铜管轴心受压构件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填充了混凝土,可以有效地延缓钢管的局部屈曲,从而使钢管混凝土长柱具有较高的承载力.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长细比为130~155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5058/T)中有关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偏于保守,浇灌混凝土以后,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较空钢管可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的力学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三个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试件偏心受压仿真分析,三个试件的含钢率依次为1.55%、1.29%和1.03%,偏心距为75mm.获得荷载-位移曲线并对应力云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钢率越小的组合墙体,它的平均最大压应力值和承载能力均会越小,而对组合墙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大直径薄壁钢管构件在轴压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考虑多种因素对大直径薄壁钢管轴压稳定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及参照相关规范提出了大直径薄壁钢管构件轴压稳定承载力的建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30个缩尺比例为 1∶5的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模型试验研究 ,系统地分析了影响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并应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钢纤维混凝土二桩承台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承台相比 ,其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术界对型钢混凝土节点抗剪承载能力计算理论没有一致的定论,对目前较为流行的两种计算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并据此,提出了建立计算理论的思路,以期对建立统一的型钢混凝土节点的抗剪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