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国产的四种吸附剂吸附分离果糖和葡萄糖混合物的分离度进行了测定,筛选小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吸附剂——D001型离子交换树脂;并对该树脂吸附果糖和葡萄糖的有关平衡数据进行了测定,为设计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装置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吸附塔属于化工建设行业中制造氢气装置中的一个关键设备,主要作用在于变压吸附,而变压吸附是气体提纯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工作机理在于利用吸附剂随着压力不同而对气体吸附容量有差异的特性,加压吸附之后对某些成分进行分离,然后在减压情况下将分离的成分脱除,从而使得吸附剂获得再生的一个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吸附塔对于化工建设十分重要,因此对于其制造及安装质量直接关系整个化工设备的运行,必须加倍重视。基于此,本文对吸附塔制造与安装进行了相关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吸附塔属于化工建设行业中制造氢气装置中的一个关键设备,主要作用在于变压吸附,而变压吸附是气体提纯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工作机理在于利用吸附剂随着压力不同而对气体吸附容量有差异的特性,加压吸附之后对某些成分进行分离,然后在减压情况下将分离的成分脱除,从而使得吸附剂获得再生的一个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吸附塔对于化工建设十分重要,因此对于其制造及安装质量直接关系整个化工设备的运行,必须加倍重视。基于此,本文对吸附塔制造与安装进行了相关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曾海 《中氮肥》2014,(4):24-26
大型变压吸附装置由于一次吸附容量大、吸附剂装填多,受设备制作的限制,有时采用主、副两塔以增加吸附剂装填量,而这样主塔和副塔的连接方式对变压吸附装置的运行就存在影响。我公司为山西一项目设计了大型变压吸附装置,采用10塔(分为主、副塔,合计20个吸附塔)工艺,2塔吸附、5次均压、真空解吸操作。  相似文献   

5.
用于CO2/CH4二元混合体系吸附分离的吸附剂种类较多,效果参差不齐,而吸附剂的各种特性是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吸附剂特性出发,总结了孔结构、可交换阳离子、表面化学以及吸附剂湿度4个因素对吸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解释了造成各种影响的原因。得出结论:中孔有利于该二元体系的分离和胺基嫁接;在吸附剂骨架之外引入合适的可交换阳离子可促进吸附剂与CO2四极矩之间吸引力,提升分离效果;吸附剂的表面羟基也是影响胺基嫁接的重要因素;水分既有利于该体系的吸附分离,又可以促进胺基吸附剂再生。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复合分离过程 吸附蒸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萃取蒸馏过程的原理,将多级吸附与多级蒸馏过程复合为一体,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分离过程——吸附蒸馏,并对固液吸附的总体汽液平衡及汽液分离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分析,奠定了吸附蒸馏过程的理论基础。最后,在全回流情况下,用φ50的玻璃板式塔对水、乙醇恒沸混合物进行了吸附蒸馏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吸附蒸馏方法,以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直接分离无水乙醇产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塔真空变压吸附装置,对低浓度原料气CH4/N2分离效果进行实验。研究了均压时间不同时的吸附时间对吸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针对整个吸附装置、每个塔中CH4浓度与吸附时间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吸附时间长短会影响每个塔反应釜内被浓度覆盖的区域变化,即在不被原料气穿透前提下,存在最佳吸附时间。通过分析吸附时间的作用,提高原料气VPSA分离CH4/N2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干气中烷烃、烯烃新型分离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二十年来烯烃烷烃新型分离吸附剂的研究进展,与传统的π络合吸附剂相比,优先吸附烯烃的吸附剂包括金属有机材料(MOF)、Engelhard Titanosilicate (ETS)、高硅分子筛和介孔分子筛,主要是利用氢键作用、孔径大小、分子扩散速率差异或π络合作用,将烷烃烯烃分离;而优先吸附烷烃的吸附剂包括AlMePO-α、ZIF-7和凹凸棒黏土,主要利用吸附剂上甲基与烷烃的相互作用。MOF对烯烃吸附量大,但选择性较差;高硅分子筛对烯烃的动力学分离效果良好;介孔分子筛经过渡金属改性后,对烯烃有优良的选择性;ETS类对烯烃有较高的吸附量和选择性,且稳定性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吸附理论与吸附分离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固体界面上发生的吸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基于吸附的分离过程在工业和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涉及吸附现象的许多技术创新领域在不断扩展,改进现有的吸附剂,研发新型吸附剂及新用途;而研究的重点在缩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不协调,使吸附由技艺走向科学,由物理、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界面科学迅速成熟。概述了吸附和吸附分离过程的基础,围绕上述方面体现吸附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吸附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用实例介绍在吸附与吸附分离过程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用自制的新型吸附剂从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吸附分离氯化钠,确定了吸附时间、碱液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浓碱溶液中的氯化钠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效果,且容易洗脱,重复使用10次以上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空气分离的沸石分子筛和碳分子筛等吸附剂的改进.认为改进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开发新型高效吸附剂是提高变压吸附法空气分离效率最有潜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8):1705-1709
采用水热法合成三维KIT-6分子筛,以KIT-6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负载Ag NO3制备乙烯/乙烷分离的π络合吸附剂,通过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自制设备测定了π络合吸附剂的乙烯乙烷吸附等温线和乙烯吸附动力学曲线,相应的乙烯乙烷吸附热用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求得。结果表明,Ag NO3最佳负载量为29%,在303.15 K、0.6 MPa下,络合吸附剂的乙烯吸附量高达47 m L/g,分离系数为3.3,乙烯吸附热值显示乙烯与吸附剂的作用是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的π络合吸附,乙烯在络合吸附剂上传质较快,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分子筛吸附剂,分析发现分子筛吸附剂的孔结构以晶内微孔为主,并含有晶间介孔,具有结晶度高、晶粒分布均匀、弱酸和强酸协同作用的特点。以不同类型柴油为吸附原料和轻型解吸剂(沸点低于柴油),利用模拟移动床分离装置,考察分子筛吸附剂对不同类型柴油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显示:在吸附温度为120℃、压力为1.2 MPa、吸附区回流比为0.5~1.5、精制区回流比为0.2~1.5、解吸区回流比为2.0~6.0、隔离区回流比-2~0的条件下,分子筛吸附剂在不同类型柴油吸附-脱附体系下运行稳定,芳烃产品中芳烃纯度>95%,非芳烃产品中非芳烃纯度>95%;不同类型柴油中硫氮含量、馏程轻重和芳烃含量对吸附分离效果没有影响,不同类型柴油中芳烃含量越高,解吸剂与柴油体积比越高,在模拟工业应用条件下,分子筛吸附剂稳定运行时间超过600 d,所制得的分子筛吸附剂具有芳烃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大、运行稳定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传统合成氨装置主要采用冷凝分离氨,通常无法深度分离,限制了合成效率的提高。燃料电池等应用对供氢纯度有不同要求。理论上具有路易斯酸性的物质可对氨进行深度吸附,为此选取典型碱土金属氯化物作为氨的酸性吸附剂,研究了颗粒状和片状MgCl2以及刺球状CaCl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氯化物可以实现氨的深度分离,均能将气相中的氨含量降至接近热力学平衡值;3种吸附剂吸附过程压降为进口压力的0.95%~3.5%;另外,对吸附剂进行热重脱附研究发现,MgCl2和CaCl2可分别在420℃和230℃下实现基本脱附,具有再生性。  相似文献   

15.
液滴的过热度是维持其蒸发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盐水分离设备的水分离率。提出和设计了一种集高效热管传热和固体吸附技术为一体的盐水分离装置,并对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进行水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热管能以高热通量快速传递液体闪蒸后二次沸腾所需的热量,显著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水分离容积速率;引入吸附床后,蒸发室压力在吸附过程前半段有明显降低,降幅约为0.4~1 kPa,即降低了液滴的沸点,提升了过热度,这为更低品位的热源在盐水分离方面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降低热源温度,吸附剂的吸附能力相应降低,要达到同样的水分离速率,需增加吸附剂用量。  相似文献   

16.
变压吸附技术净化分离有机蒸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变压吸附分离回收低沸点和中高沸点有机蒸气、变压吸附用吸附剂以及变压吸附分离回收有机蒸气工艺及其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方面,评述了变压吸附技术在净化分离有机蒸气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新型变压吸附用吸附剂;多种分离过程的集成技术;过程优化设计;智能型控制系统;多成分有机气体的变压吸附分离;利用计算机进行变压吸附过程模拟的基础研究;吸附和脱附的传质、传热基础理论等。  相似文献   

17.
对二甲苯成品塔运行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吸附分离装置对二甲苯塔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操作参数的调整、控制方案的优化两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达到了预期目标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谷立杰  陈德军 《辽宁化工》2013,42(1):25-28,33
对扬子石化公司Parex(吸附分离)装置现役使用UOP公司的3种吸附剂在物化参数、运行参数、性能强度、综合能耗物耗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DS-37吸附剂综合性能指标均优于ADS-27、ADS-7,但其强度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吸附分离装置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先进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装置生产高纯度间二甲苯,并详细介绍了其关键设备之一的24向旋转阀的程序控制及泵送环路流量控制,精馏塔塔釜温度、液位的交叉控制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变压吸附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以煤制炭分子筛为吸附剂,用该技术分离空气制取富氮的原理及工艺过程,并与传统的深冷法制氮工艺进行了比较;同时,还介绍了用变压吸附技术从焦炉煤气中回收而纯氢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