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部影视剧叙事的成功与否,与电影化的细节有着直接的关系,细节丰富且运用巧妙的电影往往叙事严谨,情感丰富,产生共鸣.在电影化叙事中,细节带出人物出场、表现人物性格、构建人物关系、引出核心戏剧冲突、推进人物关系和剧情的发展,从而完成叙事.由薛晓路导演的《海洋天堂》就是一部以细节取胜电影.通过对《海洋天堂》的解读,详细分析了影片中对于细节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对剧作的主题、冲突、结构、人物塑造及时空意义重大。韩国爱情片的人物关系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是为迎合观众的审美期待,剧作者进行的虚构,与电影的幻觉叙事相得益彰并与影片的次类型密切相关。本文以《假如爱有天意》中的人物关系设计为例,讲述韩国电影爱情片中的人物关系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鲍德里亚“仿像”理论对电影作为一种叙事模式而电影院作为电影的消费场所,对大众娱乐体验的介入进行思考,结合珍妮特·卡迪夫2001的多媒体艺术作品《天堂学院》进行剖析,阐释电影和电影院娱乐模式对大众形成集体体验的同时的反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从戏曲意境、视觉效果、叙事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该影片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同时呈现出的电影意境美,以数字特效增强戏曲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以电影化叙事和视听语言应用加强戏曲电影的吸引力.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探讨,期望戏曲电影创作者同笔者一起关注新时代下戏曲电影的创新和发展,从而进一步丰富戏...  相似文献   

5.
纪录电影《火山挚恋》讲述了一对法国学者夫妻“追”火山的经历,他们历经20多年时光,留存了大量关于勘探火山的档案资料,影片便是结合这些资料重构成一部着眼于他们对彼此与火山之间的“爱情”故事。本文是从档案资料的诗意“重构”应用视角,从如何运用多元表达形式丰富影像内容,再到对于片中影像色彩和人物塑造细节进行剖析,进而了解档案资料在影像艺术表现上的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6.
框架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于影视专业来说是一种并不陌生的理论,影视中的叙事方法就是一种框架叙事,即故事中人物都是在框架中展开的,故事的展开过程就是框架的展开过程。优秀的电影可以在电影中看到框架。本文分别以影片《我不是药神》《摔跤吧,爸爸》为例,探究其框架理论视角下的电影定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鲍德里亚"仿像"理论对电影作为一种叙事模式而电影院作为电影的消费场所,对大众娱乐体验的介入进行思考,结合珍妮特·卡迪夫2001的多媒体艺术作品《天堂学院》进行剖析,阐释电影和电影院娱乐模式对大众形成集体体验的同时的反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玉从2001年至今电影创作生涯十余年的五部作品《今年夏天》(2001)、《红颜》(2005)、《苹果》(2007)、《观音山》(2011)、《二次曝光》(2012)。李玉凭借其作品中一贯的女性主题、鲜明独特的影像风格以及逐渐成熟的艺术气质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新生代导演中颇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一位。李玉电影中经典的符号化意象成为李玉电影中一道靓丽风景,本文旨在分析探讨李玉导演电影中常见的意象运用。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一代人在四个不同年代成长历程的故事 这是一次用激情对爱的诠释这 是一部在天真中表现沉重在笑声中展示隐痛的电影 这是一首让善良浸染灵魂的歌 一部电影的制作是一次寻找全新感悟生活的过程,而漫长的生命历程是用一部电影无法说清的。这里就显现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段——选择。选择生命最有光彩的抑或最有意义的那一部份;选择生命中最能表达我们思想的横断面;选择最能体现我们思想意义的情节;选择最能表达我们真实情感的细节;选择我们认为最具有电影化特点的生活场景;选择我们认为最能传达我们意愿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集编剧、导演和主演于一身的重要创作者,陈建斌迄今为止共推出了两部电影作品。在叙事的诸多方面,《一个勺子》和《第十一回》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一是戏剧气息浓厚,将一定的戏剧元素有机融入电影之中,以“荒诞”为生活的“一地鸡毛”加以注解。二是巧妙运用道具,羊、帽子和镜子频频出现,起到了推动叙事、营造氛围等多重作用。三是讲述悲喜人生,流淌着主人公的朴素生存哲学遭遇危机之殇。从作者电影理论出发进入文本,有利于理解陈建斌作品序列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十二公民》是中国青年导演徐昂根据好莱坞经典法律电影《十二怒汉》改编而成,虽为改良版的《十二公民》却不失中国意蕴.在改编过程中,导演结合当下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移植,巧妙添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元素.本文试图从电影符号学角度阐释《十二公民》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符号,挖掘隐藏在影片中的符码意义,探析符号学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片的发展在21世纪迎来了转变,进入“新西部电影”时代。在新西部电影众多的题材分支下,西部犯罪题材影片虽数量不多,但品质尚佳。这其中以《西风烈》、《无人区》两部影片表现尤为突出。新西部电影在传承了西部电影对地域文化的热忱之外,在影像话语、叙事节奏、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复杂的现实语境下如何实现西部电影的当代化转型,并且辅以类型化的运作,成为新西部电影创作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韩国电影的代表人物,金基德是一个非常擅长讲故事的导演,他的电影永远关注边缘人物,每一部作品都带有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没有接受过任何电影教育的金基德,创作出了十多部优秀的电影,并且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编剧.《弓》是金基德优秀作品中的典型之作,独特的情节、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这些出色的剧作元素是影片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韩国电影的代表人物,金基德是一个非常擅长讲故事的导演,他的电影永远关注边缘人物,每一部作品都带有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没有接受过任何电影教育的金基德,创作出了十多部优秀的电影,并且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编剧.《弓》是金基德优秀作品中的典型之作,独特的情节、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这些出色的剧作元素是影片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雨一直下     
中秋刚过,最近忙于《大笑江湖》的纪录片后期,下月新接了一部电影,做电影和导演的纪录片。这位导演是我非常欣赏的,他是中国武侠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电影充满了奇瑰的想象力,浪漫、搞笑、悲情、奇幻,里面的每一个生命通通都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他总是在挑战自己。这部电影他筹备了多时,是部3D电影。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肩负着社会认知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影片将伍万里作为主要叙事视点,为观影者勾绘出第七穿插连里一个个生动真实的英雄形象,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另外,影片一改过去“神化”英雄的方式,塑造出一个个既拥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有着对战争“二次恐惧”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选取伍千里和伍万里进行分析,探讨《长津湖》塑造了什么样的英雄形象,又是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来发挥教育功能,激发观众爱国热情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5月16日,张艺谋导演暌违3年的电影新作《归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线,“张艺谋电影”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本文选取张艺谋导演的15部毛笔书法电影片名为研究对象,运用书法赏析与色彩理论来剖析“张艺谋”电影片名如何体现电影主题,为影片增色加分.  相似文献   

18.
电影《霸王别姬》和《蝴蝶君》作为两部悲剧类故事片,在社会背景、叙事画面、情绪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着共通性,并且这种共通性大多是影片中的戏曲、歌剧元素所赋予的。戏曲与歌剧分别作为两部影片的前文本对其中人物塑造、情节推动和主题表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使电影与戏曲/歌剧呈现出一种相互交织的状态。但同时它们对戏曲、歌剧元素截然不同的再运用策略,也让电影在呈现戏曲、歌剧内容时,仍能保持自身内容和思想的独立,由此得到不一样的悲剧叙事效果。基于此,本文根据前文本分析《霸王别姬》与《蝴蝶君》的表达异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谜题电影,并逐渐成为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一种发展趋势。电影《扬名立万》采用谜题电影的叙事策略,即多主角的不可靠叙事、嵌套式的非线性叙事、开放互动的游戏叙事,从而使情节具有不确定性,引导观众进行叙事重组,形成复杂的叙事效果。从谜题叙事角度分析此电影,能够为人们认识谜题叙事美学提供相关范例。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一步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方面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决定着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手段、故事设计和思想层次;另一方面,受众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他们的选择习惯.本文从2012达成社会共识的精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2013年央视纪录频道重点推荐的电视纪录片中发现事实,并从罗兰·巴特的交错系统:知觉、故事和思想三个层面来观察央视纪录片的电影化思维呈现.最后,得出结论:在新形势下,电视纪录片通过影像、声音、叙事体系和文化价值观的电影化思维转变来满足视听思维已经快速转变的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