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2.
井筒和地层间的温度交换普遍存在于钻井、完井或油气井增产、注蒸汽开采稠油等作业过程中,由于热交换产生的温度变化对工质流体的性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措施实施效果,准确计算井筒与地层的导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于以往的井筒导热模型研究单一结构下的井筒热损失,而是从符合实际情况的基本假设出发,建立了考虑有无隔热层、封隔器以及井筒偏心结构等情况下的井筒导热模型.把导热分为井筒到水泥环外壁和地层导热两部分计算,对不同的井筒结构采用不同方法计算总传热系数,数值法求解每个节点处的热损失,并通过模型对比计算了不同井筒结构对井筒热损失的影响程度,得到最经济有效的井筒结构.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国外热采注蒸汽中测量和控制蒸汽干度中使用的中子密度计、孔板和临界流量节流器装置、蒸汽干度声监控系统等新设备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要增产原油,开采稠油是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注蒸汽是我油田开采稠油的唯一方法,而计量和控制锅炉蒸汽干度又是热采注蒸汽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百重7井区稠油油藏的蒸汽开采过程中地面管网及井下管拄的热损失,提出了提高蒸汽热效率的潜力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注蒸汽井压降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注蒸汽井压力降落试井是确定蒸汽波及体积和了解波及区波动情况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目前我国对热采试井解释方法和软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根据注蒸汽井试井的特点,对注蒸汽井压力数据进行积分处理,在确定注入流量时考虑蒸汽干度的影响,并给出解释时确定蒸汽区的似压力的方法,及在此饱和压力下,计算相关地层参数的公式,列出了解释方法的详细步骤。 相似文献
11.
12.
注汽井油套管环空氮气隔热井筒传热物理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稠油注汽热采井油套管环空氮气隔热技术的影响因素和操作条件,实现注汽热采井油套管环空氮气隔热井筒传热技术的室内物理模拟,依据井筒传热原理,遵循相似准则,按技术指标比例建模,在室内建立了同心油管氮气隔热井筒传热、光油管氮气隔热井筒传热物理模型各一套。通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井筒径向传热温场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提高蒸汽分配系统中蒸汽干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 运用湿饱和蒸泡汽水两相流在井口相分离及离子测定技术、热力学流动牧场生及热传递原理,研制出稠油井口蒸汽干度取样装置;优化选择适合新浅层稠油井场注汽管网特点的保温条件。 相似文献
14.
15.
稠油蒸汽驱生产井闪蒸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蒸汽驱生产井闪蒸会造成抽油泵气锁、油管及抽油泵损坏、产液量下降等问题。闪蒸预测的难点在于井底温度和压力计算的准确与否。根据传热学和计算流体力学建立了井筒温度分布模型、压力分布模型、液体流经抽油泵固定阀时的局部压降损失计算模型,结合修正的油水混合物饱和蒸汽临界温度-压力曲线,建立了稠油蒸汽驱生产井闪蒸预测模型。可以依据井口产液量、含水率、温度等生产参数及井身结构参数对井底及泵内闪蒸情况做到实时监测。现场应用证明闪蒸预测模型能对井底流体状态进行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6.
17.
蒸汽吞吐汽窜调剖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进行了分析,根据汽窜通道内的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的蒸汽驱非活塞驱替模型。并根据窜通井对应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建立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出井间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注汽动态资料和窜通时间确定了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注蒸汽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调剖段塞处于井间中部时,调剖效果较好;初次调剖段塞比率为10%-15%时,蒸汽波及系数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了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堵剂颗粒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邻井的汽窜通道得到了封堵,堵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鉴于蒸汽干度在油田注汽锅炉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文章根据目前注汽锅炉控制技术落后,故障率高、维修困难这一现状,在孔板计量法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运用分层遗传算法对蒸汽干度模型进行辨识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分层遗传算法的特点,阐述了HGA建立蒸汽干度的具体步骤的方法,给出辩识结果中最大适应曲线和误差曲线图,提出了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地、精确地进行注汽锅炉的蒸汽干度控制,优化了蒸汽干度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极大地提高了注汽锅炉干度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注汽物理模拟实验是模拟油田实际注汽过程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学者针对水平井配汽效果开展了许多实验研究,但现阶段缺少水平井配汽结构影响配汽效果的相关研究。通过构建三维实验模型,设计注汽井配汽结构,开展了不同配汽结构下的三维注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汽结构对配汽效果影响较大,其中割缝管柱实验配汽效果最差,注汽井附近储层发生汽窜的时间较早;均匀开孔管柱和趾端附近射孔加密管柱实验储层发生汽窜的时间较晚,储层动用范围更广;进行趾端附近配汽实验时,随着配汽量增大,会造成蒸汽回流;当配汽孔沿水平井方向均匀分布时,虽然在注汽前期可以较为均匀地分配蒸汽,但随着注汽量增大,蒸汽会优先从水平井跟端分配,跟端配汽量始终最多;当调整注汽井前、后配汽孔分布密度时,可有效改变水平井前、后的配汽量,并优化配汽效果。模拟实验可以为油田注汽井配汽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以达到有效提高配汽效果和均匀动用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