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化硅纤维的生产及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碳化硅连续纤维碳化硅连续纤维(SiC)与其他陶瓷类纤维相同,具有高耐热性和优异的耐腐蚀性。碳化硅连续纤维依制备方法可分为:①以金属丝和碳纤维(CF)为芯材,在其表面蒸镀SiC的CVD法纤维;②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前体法纤维。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纤维...  相似文献   

2.
木材陶瓷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木材制备SiC陶瓷的反应过程及熔融硅与多孔木炭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木材制得的SiC陶瓷的最终组织取决于渗硅处理温度.较低温度下形成碳化硅多孔材料,较高温度下形成 Si/SiC复相致密材料.分析指出,木材制备 SiC陶瓷中 Si/C反应的大致过程为:熔融硅沿木炭毛细管壁上升,同时与接触的碳反应形成碳化硅,碳化硅层不断向碳层推进直至多孔碳骨架完全转化为碳化硅.生成的碳化硅在反应后期会发生再结晶,最终组织形态表现为多边形大颗粒碳化硅分布在自由硅基体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和微区能谱分析(EDX)对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纤维增强LD2铝合金的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用热压扩散工艺生产的SiC/Al复合材料,其基体与SiC纤维结合良好。界面处有棒状相Al_4C_3生成(该相是菱形结构,对纤维强度有较大破坏作用),且存在镁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4.
对用压力铸造法制造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合金(SiCp/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界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硅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复合材料的基体中有较高的位错密度,碳化硅颗粒中有少量的层错。研究还发现SiCp/Al复合材料中界面结合良好,没有反应物生成,并且在界面处没有发现孔隙存在。在复合材料拉伸断口上没有发现裸露的碳化硅颗粒,说明在复合材料拉伸破坏时SiCp-Al界面没有开裂,反映了压铸SiCp/Al复合材料中良好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5.
对无压渗透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工艺进行了探索,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其组织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组成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无压渗透技术,可以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熔融的基体合金对碳化硅颗粒预制体渗透完全;其过程存在Al与SiC的化学反应,产物为Si和碳化铝(A14C3),其中Si进入基体中,Al4C3能与大气中水汽发生化学反应,结果使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存放一定时间后发生龟裂和粉化。为限制Al与Si反应,可向基体中加入适量的Si元素,可使电裂与粉化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吕振林  高积强 《材料导报》2000,(Z10):268-270
研究了反应烧结碳化硅(Si/SiC)材料在900℃时的氧化过程及添加Ni、Al元素对其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i/SiC材料的氧化过程遵循抛物线规律,并在Si/SiC材料氧化表面出现针状SiO2。Si/SiC中添加Ni、Al元素后,氧化表面比较光滑,针状SiO2消失,从而提高了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粘胶纤维出发制成连续的SiC涂层的碳纤维。在热解过程中进行聚碳硅烷溶液的PSI处理。纤维经1000℃高温烧成后得到C/SiC纤维。因为碳与外表的SiC同时在高温下生成,SiC渗透到纤维内部,呈梯度结构。制备中使用了一种含多元胺的阻燃剂,这不仅使烧成时间大为缩短,而且使纤维的收率提高。C/SiC纤维的收率为35-38%,拉伸强度为1.3-2.0GPa,弹性模量为70-130GPa,纤维平均直径为4至6μ。本文还对纤维的热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出新的动力学模型,由此设计纤维的烧成程序。  相似文献   

8.
碳化硅陶瓷和金属铌及不锈钢的扩散接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碳化硅陶瓷和金属Nb的相反应,显微组织结构和Nb2C、Nb5Si3Cx,NbC和NbSi2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反应相对霎头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SiC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制造1.前言用于复合材料的陶瓷增强纤维,主要有C、B、Al_2O_3、SiC等等,其中,SiC纤维常用于树脂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而且即使与液相Al接触强度也不降低,故也常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SiC纤维通常有两类,其一是以W或C...  相似文献   

10.
杨得全  汪贵华 《真空》1991,(5):37-41
本文通过用扫描俄歇微探针(SAM)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了高能氯离子注 入Cu/Si系统,对Cu薄膜附着力增强效应进行了研究。俄歇深度剖面分析发现,高 能氯离子注入后导致Cu膜中出现了大量的碳,在Cu/Si界面处存在碳的浓度峰,并 且C与 Si衬底有一定深度的混合,从 SIMS分析结果我们初步推测在 Cu/Si界面上 存在一定量的氧化硅和碳化硅。我们认为这些可能是引起Cu膜附着力增强的主要因素 之一。文中就Cu膜中碳的来源提出了与文献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含硼Si-N-C纤维的组成、结构及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化。IR、XPS、EA、SRD、SEM等分析结果表明,1250℃烧成的含硼Si-N-C纤维由Si、N、C、O、B几种元素组成,呈无定形结构;经1800℃高温处理后纤维的主要结构变为α-SiC。在高温环境下,B始终以B-N键形式稳定存在,与Si-N-C纤维比较,含硼Si-N-C纤维表面光滑,晶粒尺寸小,表明硼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纤维高温下的微观  相似文献   

12.
碳化硅晶须和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碳化硅晶须(SiCw)和碳化硅颗粒(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w(p)/Al)时效行为的研究发展状况。主要包括碳化硅晶须与颗粒对基体时效硬化动力学、基体沉淀脱溶过程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影响SiCw(p)/Al复合材料时效特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Ni-W)-SiC复合镀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制备(Ni-W)-SiC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获得了含碳化硅1.1%~8.3%、含钨47.2%~51.0%的(Ni-W)-SiC复合镀层。讨论了微粒悬浮量、温度、pH值、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中碳化硅含量的影响。测试了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SiC微粒的复合,明显增加了Ni-W合金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亚微米碳化硅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酸乙脂和酚醛树脂为原料,合成了具有高混合度的C/SiO2混合物。高温碳热反应后,得到亚微米级的球状粉末,并且粉末粒度分布范围小。本文对碳热反应中一氧化硅的损失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较高C/SiO2比导致较低一氧化硅损失和较高的碳化硅产量。在1500℃反应后,C/SiO2=3时,一氧化硅的损失达约20%。而当C/SiO2=5时,损失<5%。较高的C/SiO2比对碳化硅的形成速度有明显的促进作  相似文献   

15.
SiC纤维补强微晶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SiC纤维对LCAS(Li2O-CaO-Al2O3-SiO2)和MAS(MgO-Al2O3-SiO2)微晶玻璃的补强,观察和分析了在不同复合系统中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在SiC纤维/LCAS微晶玻璃复合系统中,发现纤维与基体之间有一中间界面层,它主要是在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中通过扩散形成,并且于1200℃时在界面上形成富C层。SiC纤维/MAS微晶玻璃基复合材料由于在烧结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初步探索了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Ti-15-3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采用真空热压工艺和热等静在压工艺对-SiC钛箔进行复合固结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复合工艺作为探索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快速烧结法制备连续碳化硅纤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制得连续聚碳硅烷(PCS)不熔化纤维,采用快速烧结方法制备出性能较好的连续SiC纤维。探讨了气封条件的选择,以及烧结速度对SiC纤维的组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烧结条件下,可以实现向纤维上施加张力以及纤维的无机化转变,烧结速度加快会降低纤维的C/Si(原子比),同时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抗拉强度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 CVD 法 SiC 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南林 《材料导报》2000,14(7):53-54
使用射频加热CVD新工艺制备出带有碳表面涂层的高性能SiC(W芯)纤维;同时使用电化学方法对SiC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制备出带有SiO2表面涂层的高性能SiC(W芯)纤维。其力学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SiC(W芯)纤维与金属基体,如铝、钛合金等,以及树脂基体界面相容性良好;SiC(W芯)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具有明显的吸收电磁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张波  李建保 《材料导报》2000,(Z10):9-11
以蔗糖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碳化硅粉工艺中的几种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包括pH值、去离子水量、蔗糖加入先后顺序等。XRD分析结果表明,过量水导致Si(OR)4的充分水解,并形成高度交联的水解聚合物。由于交联程度高使得1400℃反应时只能得到大粒径的无定型二氧化硅,不能得到β-SiC。而无论是在酸碱条件下,TEOS与适量水反应的产物经高温反应后都能得到粒径为15~20nm的β-SiC粉。β-SiC粉的产率以先用适量水水解,再加入蔗糖溶液的样品为最高。SEM和TEM分析表明,在酸性环境中水解后制得的纳米碳化硅粉分散性好,粒度均匀;而在碱性环境中水解制得的碳化硅粉团聚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周晓东  吉法祥 《材料导报》1995,9(2):67-70,35
综述了β-SiC连续纤维的制备方法,对所得纤维的性能作了评述,结合作者的研究,对今年β-SiC纤维研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