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给予晚期肝癌患者相应的疼痛治疗和临终护理措施,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对我科37例晚期肝癌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舒适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使其获得安全感及舒适感。结果有效减轻或缓解病人疼痛,使其正确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结论做好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晚期肝癌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不同心理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病人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方法对60例中晚期肝癌行介入手术或术后化疗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问题分析,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实施心理问题护理干预后,对肝癌积极治疗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肝癌中晚期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120例患者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顺利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需求特点,制定护理计划。方法 发放随访问卷调查住院介入治疗的患者对心理社会支持需求,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0份,有效问卷320份。结果 患者对介入治疗的态度积极,尽管介入治疗前的主观心理紧张恐惧,通过医师的精湛技术和精心护理及家人朋友的支持,介入治疗后患者认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针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患者心理康复和形成健康行为的有效手段,帮助患者树立全面的康复观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是否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3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例)患者进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5例)仅进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测定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精神状况及副作用的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可起到止痛、缓解精神紧张,减轻恶心、呕吐的作用,而对照组干预后精神紧张、血压偏高、副作用加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发热、局部淤血、腹痛、呕吐和白细胞降低的术后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细致周致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潘锦星 《化工之友》2008,27(4):29-29
目的 总结,探讨肝癌介入治疗(TACF)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86例178次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通过及时、有效地护理处理各种并发症、介入治疗的86例均获成功,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导致治疗失败.结论 TACF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并发症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肝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射频凝固治疗,通过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发热1例,肝区疼痛3例,胸腔积液1例,经及时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住院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射频凝固治疗肝癌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为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做了肝部分切除术,现就其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膀胱造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按护理常规护理,后者则采取全面的护理干预。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患者检查资料来收集患者生活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膀胱造瘘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理知识覆盖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护理干预措施联合常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用病房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我院运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参与护理质量管理,运用该体系前后分别问卷调查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按5分制评分。结果2007年评分(71.3±6.8)分,2009年评分(82.1±7.9)分,2年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运用病房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并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3.
杨敏 《化工之友》2008,27(1):37-37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人行介八治疗时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应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消除病人焦虑.方法 对42例冠心病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提出护理目标,对本组患者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全面评价护理质量.结果 3例排尿困难病人,3例术后发生心前区疼痛,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无1倒发生不良后果.结论 运用护理程序对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析148例患者施行人性化护理实践,对其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后对其采用护理质量评分系统及焦虑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人性化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在护理效果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施行人性化护理,对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取得最佳疗效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物质生活状况、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明显升高,与干预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妇产科急腹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192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纳入我们的研究范畴,我们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192例均证实为妇产科急腹症。护理前和护理后之间相比,护理前患者的依从性没有护理后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了99.8%。结论通过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疾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在舒适化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护理,我们能把相关的护理质量提高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已建立的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方法进行扩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进一步评价和优化该方法。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方法,对407份肝病患者血清和95份正常献血员血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4份HBV感染后的肝癌、肝硬化及肝炎患者血清样本中,2种或2种以上指标阳性比例分别为77.6%、76.1%和52.5%,肝癌患者3种或3种以上指标阳性比例较肝硬化和肝炎患者分别高39.9%和310%;在正常献血员、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其他类型的癌症患者中,87.5%~100%的患者肝癌血清标志物分子≤1种;URG7是最早出现的抗体阳性标志物分子,URG11和S15a抗体则在进展后期或已发展为肝癌的患者血清中呈优势比例出现。结论5种肝癌血清标志物分子与肝癌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已建立的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及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作为目前AFP和MRI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97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结果经过有效、细致的护理,有4例患者因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症状,掌握扎实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正确使用药物和方法进行抢救和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5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综合护理。结果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病因分析、针对性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神经外科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护理干预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和KPS预后评定表对75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颅脑外伤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在出院后6个月较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情况有着显著性的提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