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33)
韩愈、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两人在散文创作上各有建树。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模块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入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以下用《偃竹记》简称之)。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章通过比较阅读,试探究两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117-122
王志坚是晚明时期一位重要散文选家,其《四六法海》是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明代骈文选本。其《古文渎编》是唐宋八大家散文的专选,寄寓着以编代著的深微用意,体现了考镜源流的学术追求,被赋予了"文史互证"的史家眼光,在选文和评点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与前已编刻的《古文耦编》《古文澜编》构成了一个系列选本,贯穿着其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脉络的宏通理解和深刻洞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张彦远非常看重绘画的教化作用,故而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浓墨重彩。该文首先论述张彦远及前人对绘画教化功能的表述,其次列举中西绘画教化作用的体现,最后分析唐代及其以前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油画的相似性,以此论证《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绘画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5):40-41
《琵琶记》被誉为"南曲中兴之祖",其自有故事雏形以来一直广为传唱,其中犹以元高明版本的《琵琶记》流传最广,也最为人们所熟知。明清俗曲滥觞于宋元散曲、小令,后由文人学者收集著录,在明清两代得到发展繁盛,是一种民间的文学、音乐和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琵琶记》标榜忠孝节义,而明清俗曲多有"秽亵"、多有反封建意识,两者看似不可能有交集,然而在明清两代的戏曲选本和俗曲辑录本中,却出现了不少与《琵琶记》有关的俗曲,这种现象实在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
李祖陶的《国朝文录》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清代古文选本。其选文定篇的标准体现了辑者独具慧眼之处———不立宗派、不名一辄,悉以至文为标准的选文,此外李祖陶关于选文的分段标准也极具文学史的眼光。总言之,《国朝文录》选文定篇标准和意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8):92-93
林纾以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他的很多翻译作品都曾在文坛上引起广泛关注。后人研究林纾亦多从其翻译作品出发。而林纾古文教育大家的身份却常被翻译家的身份所掩盖,殊不知他所创作的《闽中新乐府》和《中学国文读本》在我国悠久的教育史上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和意义。本文试图对林纾选编的《中学国文读本》进行分析,从而来揭示他的古文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
《六书古微》是清末民初学者叶德辉的一部重要的小学著作。叶氏还认为"比类"与"合谊"是构成会意字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并且认识到会意与象意之异同。  相似文献   

8.
千年的学馆     
正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从传说时代的成均、庠序之学,夏商周时期的序和瞽宗之学,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私学,秦汉时期创办的太学、鸿都门学,魏晋时期西晋的国子学,隋唐时期国子寺、国子监学,再到宋元时期书院的发展,直到清末逐渐被新式学堂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3):42-44
刘逢禄在《八代文苑叙录》中系统梳理了发源于《诗经》的12种文体的流变,对于认识《诗经》对后世文章学和文体学的影响大有裨益。刘逢禄对文体的认识深受《诗》教"温柔敦厚"的影响,暗含着复古返本以发掘圣人微言大义、坚守圣人之心的治学宗旨。  相似文献   

10.
1954年,梁思成针对新中国建筑设计民族化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他将建筑构件类比为"建筑词汇",建筑形式类比为"文章文法",并极力提倡采用传统"建筑词汇"和传统"文章文法"翻译西方建筑,替换性质功用相同的西方建筑构件和建筑形式,建造适合新中国的建筑。这与清末民初文学家林琴南运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的翻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通过剖析二者的思想渊源,而后引述古文和传统建筑的存废之争,再从"文以载道"的视角重新回望二、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折衷主义建筑,为传统建筑精神传承和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价值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