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制度引入公诉案件,既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未成年人。各地司法机关在探索未成年人案件刑事和解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探索尚缺乏必要关注。本文认为,在未成年人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应确立“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我国对刑事和解案件虽然没有规定其明确的适用范围,只在一些法律规定上模糊规定了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司法机关主持下"自行处理"的案件,同时理论上对刑事和解案件的适用范围有着诸多争议。因为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中已经付诸实行并且有了许多案例,为了统一标准,维护司法稳定,对刑事和解案件适用范围的划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5)
剥夺犯罪者的生命是最为严重的刑罚,因而作出死刑判决应当是万分慎重的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将死刑案件与普通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进行区别规定,而是统一适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案件证明标准,体现不出我国对死刑判决的审慎态度。在域外各国大幅减少死刑适用甚至废除死刑的背景之下,我国也应当对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予以精细完善,如区分死刑案件定罪与量刑程序证明标准、设置死刑案件证明标准配套机制等,对死刑判决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逐渐减少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死刑的存与废已成为各国在人权保障理念方面的关键问题。我国根据本国历史背景与政治形式,在程序法方面设立了死刑复核程序来限制死刑的适用,以更好地贯彻"少杀、慎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然而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死刑复核程序的运作方式和程序本身设计的缺陷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死刑复核程序暴露出的问题逐步扩大。在死刑复核程序运行过程中,缺少监督或监督不力似为一大缺陷。为确保死刑案件质量和回应社会关切,检察机关应当承担起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6)
为进一步限制、减少死刑的适用,全面废除女性犯罪适用死刑的设想据此提上日程。该设想主要依据在于:我国刑法自古就有宽待女性的传统;即使在保留死刑的国家中,也有不少废除了对女性犯罪的死刑;结合女性犯罪自身的特点与刑罚的目的,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没有必要对女性罪犯适用死刑;通过对我国刑法中怀孕的妇女不得判处死刑这一规定进行目的性解释,将全体女性排除在死刑适用对象之外也符合限制死刑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刑事和解制度寻求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考虑到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结合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因理论和实践层面不足而体现出适用乏力的现状,本文将分别阐述其重要价值意义和适用现状,并通过借鉴域外相关国家模式以探求更契合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适用的完善思路,使其在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中发挥固有和应有之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
女性主义法学自产生时起就备受法学界关注,本文将通过界定女性气质来洞悉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追求,运用女性主义法学方法论提出立法建议,认为刑事和解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宽,刑期较重的侵害个人法益为主的犯罪可以酌情决定是否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可以说,刑事和解的构建体现了法律女性气质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法律"女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37-38
加强对特别程序的检察监督,保证特别程序顺利运行,是检察机关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刑事和解在公诉案件中的引入,将使检察机关的权力与职责面临重大调整,将对检察监督提出全新的挑战。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程序的监督,其内容包括案件是否符合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真诚悔罪,被害人是否自愿和解,和解协议是否合法等。监督方式包括不批准逮捕、决定不起诉、提出量刑建议、提起抗诉等。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程序的监督,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监督应以刑事和解协议为中心;二是监督不应损害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三是实现监督职能与诉讼职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0)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尤其是在新的刑事诉讼法颁布后,公诉阶段刑事和解逐渐进入正轨,适用性存在的争议也逐渐减小,但是在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还存在一定的适用争议,必须进行逐步完善。本文首先对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作用进行分析,然后探讨目前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适用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5):193-194
发端于西方的刑事和解制度,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传统刑事司法理论实践效果的巨大失败而复兴。在今日中国,"刑事和解"的出现仍属新鲜事物,其必然会经历一个从了解到反思的成长过程。文章从法基本理论角度出发,论述刑事和解制度内涵,合理性构建方案,并延伸对我国刑事诉讼体制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