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和新加坡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高科技交通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不断采用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完善整个交通管理体系。就目前投入运行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来看,日本的汽车交通情报信息化系统(ATIC)、道路交通通讯系统(VICS)、新加坡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开发应用的电子交通系统(TRAMS),其技术的先进性、应用的广泛性和服务网络的安全可  相似文献   

2.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在BOT模式下建造和运营的台湾高速铁路系统潜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同时也介绍了日本、法国、德国和其他国家类似铁路系统在最初阶段的运营经验。文章首先介绍了台湾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对此交通系统进行了建后成本—效益分析;其次,检视了令人失望的乘客率,并且探索了提高乘客率的可能方法;第三,研究了高速铁路对于城际交通市场的影响;最后,讨论了高速铁路和不同的已有交通模式之间的整合问题。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帮助交通系统的专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决策者们制订出全面深入的后高速铁路时代规划战略,以期形成一个更为统一集成的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6)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交通建设,交通建设依赖于经济发展,所以重视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想要保证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就必须分析两个系统的特点,分析出特点才能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交通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基础。所以想要保证经济持续不断发展,就必须打好交通系统这一基础。但是,经过深入地了解发现两者的关系并不是交通系统决定经济系统,或者经济系统影响交通系统这么简单。本文通过对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同性进行分析,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影响的作用,对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耗散结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律和特性的描述是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指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为耗散结构系统,在城市各个交通分区具有局部交通状态极限和系统自治性;根据热动力学耗散结构的特性,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交通量聚集和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日本中小城市在人口老龄化、产业空间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城市收缩现象,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以可持续交通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结合优化城市景观的生态城市设计策略,解决城市收缩问题,提出应对我国中小城市收缩现象的具体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大学校园交通系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校区有着约180年的校园规划更新建设历史,并在校园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高效、便捷的校园交通系统。快捷的校园公交系统、高效的停车系统、方便的步行系统共同成就了密歇根大学高效、便捷的校园交通系统;同时,强有力的校园安全部门保证了该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该案例的研究将为我国许多大学亟待改善的校园交通系统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4 其它国家的智能交通系统 4.1 日本的通用交通控制系统(UTMS) 日本的通用交通控制系统(UTMS)是由日本国家警察署(NPA)于1993年4月发起建立的新型交通管理系统,计划到2001年以后才能完成。系统的中心目标是在车辆和交通控制中心之间通过使用红外线信号标杆,实现交互式双向通信。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交通的主动控制管理,即将交通控制管理中心对交通需求和交通流的控制管理措施准确无误地传输给驾驶员,引导驾驶员在行车中避开交通  相似文献   

8.
智能交通系统(下简称ITS)是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有关交通系统所涉及到的人、车、道及环境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智能作用,成为一个智能式系统,从而使交通系统达到安全、通  相似文献   

9.
"绿色交通":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理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绿色交通是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必之路。介绍了绿色交通系统的必由之路。介绍了绿色交通的来源、发慌目标以及这一概念涵盖的内容。绿色交通的核心是资源、环境和系统的可扩展性,是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法认识交通系统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它包括交通系统内部的优化及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最后介绍了国外在交通发展中可以借鉴的做法,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一些现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论文通过对日本柏市的ITS战略研究发现日本的智慧交通系统侧重于对画像感应,虚拟实景,低碳排放监控,轻量化和无人驾驶的研究,为我国的智慧交通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