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城市配送业务的大量需求,地下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城市配送的地下公共专用通道,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配送需求,提升配送效率,可大幅降低城市配送对地面道路资源的占用,改善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近年来,综合管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以国内某新区综合管廊系统布局为例,尝试将地下物流与...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的空间模式、问题与规划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敏  陈浩 《现代城市研究》2011,(7):55-58,92
本文以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转型为研究背景,从城市空间规划的角度,在国内外众多案例中概括总结了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适合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及策略,实现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与空间的高效整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在回顾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果蔬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闽侯南通果蔬批发市场果蔬配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果蔬批发市场实现共同配送的优化模型,旨在降低配送成本和果蔬成本、提高果蔬配送效率、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和缓解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强  洪亘伟 《规划师》2012,28(7):72-7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城市绿地与其他城市功能用地存在着严重矛盾。研究在分析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的各自功能后,提出复合开发的模式;在分析其概念及意义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包括功能有机整合、空间构成立体聚合、渗透互动3个维度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实现了绿地与地下空间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实现了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的有机整合,对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缓解土地利用矛盾、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谢博洋 《四川建材》2013,(6):136-139
本文结合参与重庆市寸滩-唐家沱片区城市设计的经历,探寻TOD模式在山地城市发展建设的种种设计策略可能性,即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对交通、城市空间和景观资源的整合与重构、资源优化等措施,实现城市片区的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双赢,完成寸滩-唐家沱片区在都市未来转型中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后发达经济城市中,大量单一模数化的高层住宅将逐渐被拥有新大都市特色的住宅模式所替代。新都市主义强调个体消费对城市的回归,发展和城市相互支持并紧密相连的个性化高层居住模式。这种集城市功能于一体的都市住宅综合体在满足人们对城市资源的高度利用的同时考虑了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关系的新前景,个体性与市民性的实现,功能主义与城市可持续性的整合,而这些理念也是目前中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所需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催生了相对灵活和自由的联合办公方式,这种基于"社群"的共享办公空间模式正在日益普及。在双创的政策鼓励下,从创业咖啡馆发展出来的中国联合办公,慢慢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房地产操作模式。联合办公应当通过整合存量资源来创造城市更新契机;也可以形成一个具有新的工作、生活方式的网络,最终实现真正扎根于城市的"共享"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
我国出版业目前正处于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并存的时代,全媒体出版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的出版业发展新业态。全媒体出版打破了传统出版的推广模式,实现了行业整合与新业态形成,引发出版模式、结构、方式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调整与变革;纵然全媒体出版模式目前仍面临种种问题与挑战,但并不能阻挡全媒体出版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原伟  闫利  张文硕 《四川建筑》2012,32(2):22-24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关系,如何进行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化、集约化利用与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建设的必然。将城市公共交通在一定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中进行功能间的整合,可以有效促进和激发二者的功能,形成互补关系。并能有效的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处于并存的状态中,两者不仅能够相互影响,还能够共同发挥作用.所以在城市空间的整合过程中,应该选用适当的方法来整合城市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同时还应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城市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模式.本文针对城市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提出具体的整个方法,并深入探讨有关城市空间整合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