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2)
康德指出只有出于义务的行动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他在很多地方提到道德教育方法,他指出道德榜样对于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助益,但只可以作为道德判断的练习对象,道德问答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道德教育要让道德主体运用自己理性的力量,通过排除各种感性力量的阻碍出于义务而行动。道德教育是人类共同的任务,是不断趋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的转变,康德要做这一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并确立道德的一个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
在东西文化和思想的语境之下,非常自觉地抵制形而上学的胡适,由于以"自然"为宇宙和万物的存在及其何以如此的最后根据,他实际上又建立了一种形而上学──即"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同样,胡适以"自然"为中心来构建他的科学认知理性(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技术实践理性(改造和利用一切自然),以人的"自然"为中心来建立伦理和道德价值。这些又构成了胡适科学技术上的自然主义和伦理上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为此,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本真"理念。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13-14
"理性与自由"是在浪漫主义时期人们脱离了各种专制的束缚而提倡的个性解放,但是却在后来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对于理性的发展却又限制了自由的活动范围。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之中,简·奥斯汀一方面通过塑造主人公范妮的形象,对自身的道德理想进行了抒发,但另一方面这种抒发却又是以引导读者理性思辨为主的。以《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例,阅读文学作品之中审美的自由空间受到了理性思辨的干扰,双方形成了文学中独特的一对矛盾。简·奥斯汀用自己独到的笔触,给出了一种应该如何正视这一问题答案,即以感性审美为始,引向理性认知,逐步提升读者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4)
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从高扬理性开始的,而当他认识到理性不能解决现实的很多问题的时候,他就从对理性、自由意识的信仰阶段走向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研究和批判。这个阶段他发现了决定人的活动的是物质利益而不是理性,从现实的人出发他提出了人的本质是劳动,而现实中人的劳动是被异化了的劳动,而扬弃了异化人的和扬弃了异化的劳动才是达到人类解放的最终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88-90
在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中,他将道德教育的归宿理解为关注并走进现实的道德生活,也就是说道德教育要同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他强调,道德教育应从现实的道德生活中去开展、突破,并扎根于现实道德生活的实际。道德教育应当以解决现实道德生活中的矛盾,促进教育对象个体的发展为根本任务。道德教育要采取"三位一体"道德教育模式;道德教育要跟得上、做得到;道德教育要开辟体验式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2-3
《圣女贞德》是萧伯纳60多岁创作的闻名世界的著作,萧伯纳也因此戏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称为是"理想主义和博爱的标记"。《圣女贞德》是萧伯纳的文学创作中鲜有的悲剧,以英法战争中的真实历史人物贞德的人物事迹进行描述,展示了一个无所畏惧、舍己爱国的女英雄形象,但是女英雄的行为却不被人理解,被当时社会所荼害。本文通过对《圣女贞德》的理性和感性分析,来探讨《圣女贞德》中的悲剧描写。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9)
道德教育是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教育模式,品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首要层级即初级。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概括括为:节制行为、勇敢坚强、诚实守信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是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道德价值观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高级表现形式,指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例行道德价值观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出真正有道德的人,道德价值观教育在方法与途径上与道德规范教育或品德教育不同。而现在的社会在道德方面有很多缺失,本文从缺失的原因和结果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我们世人提出一些警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王尔德的《到林.格雷的画像》既揭露和批评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资产阶级的堕落,又对人们进行了严肃的道德教育。而他提出的"艺术不应受道德约束",是他反对资产阶级时期道德的武器。更难得的是王尔德明知道小说会遭到非议,但他却坚持将小说展示给世人。这足以看出他是一位反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