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法频  王应权 《建筑》2012,(4):18-20
测定项目经理职业价值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职业经理人是企业中具有核心作用的人力资本,其对项目的盈利亏损乃至企业的兴衰存亡都具有重大影响,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实质上是一类特殊的职业经理人,其经营管理才能是一种异厨洼的人力资本,因此,我们可以把人力资本价值理论同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实际相结合,分析其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声誉机制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约束,在经典的公司治理研究文献中被普遍应用。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中国,声誉机制能否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作用?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已有研究文献,并从企业声誉与财务绩效、公司价值、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探讨了企业声誉的价值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2)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给予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常常被视为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与制度环境下,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是否可以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和提升公司价值?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经理人代理理论分析了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案例,认为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不仅没有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反而成为经理人实现私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政府选择代建企业的过程中,代建企业声誉能够增强代建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代建企业声誉已经形成了相对科学的测量体系,但对声誉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尚未得到有效的实证研究。沿用成熟的代建企业声誉测量模型,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影响代建企业声誉的外显指标,并构建影响代建企业声誉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对151 家代建企业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对研究假设进行分析。分析结论为代建企业的企业声誉管理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招标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4)
近期基金经理人违法违规行为频发,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引发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经理人亟须提升声誉水平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我们选取2005年前成立的所有21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研究样本,选择基金的份额变动作为经理人声誉水平的代理变量,同时将经理人的经验和诚信度以及相应控制变量引入到面板数据模型中。结果表明: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上一季度分红、基金流动性及规模、投资者结构、经理人的诚信度,是影响经理人声誉的关键因素。针对投资者所关注的各项因素,为经理人提升声誉水平提供相应建议,进而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基于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现金流管理目标的相关理论,通过调查问卷验证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实际目标与理论目标的符合度,并发现企业竞争力与现金流管理目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系统地关注企业进行现金流管理的目标,能增强公司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兴伟  肖凯聪 《建筑》2013,(11):34-36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通过选择和控制公司内部行为以增加自身或企业利益的行为。能否真实完成目标业绩对经理人来说往往是不可控的,而通过盈余管理则使得经理人往往能够成功包装业绩以满足股权激励契约的行权条件。对于经理人股权激励来说,盈余管理是经理人为获取经营业绩的超常收益的自利行为。同时,经理人股权激励是公司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公司所有者会制定一定的目标,当经理人完成目标时就会获得额外的利益,而这种目标的实现通常对股东和公司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声誉机制和信息机制是目前企业环境信息自愿披露的两种机制。拥有声誉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而信息机制则通过传递信号将高质量的公司与那些低质量的企业区别开来,从而引导优质资源流向企业。声誉机制与信息机制对企业环境信息的自愿披露是有作用的,但这种积极作用目前在企业应用中发挥有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6)
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文章基于我国现有的制度背景探讨了公司内部控制人——控股股东和经理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状及其侵占机理,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监督内部控制人的动机和能力,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短期机构投资者与经理人的静态博弈、长期机构投资者与经理人的动态博弈,以及机构投资者与控股股东的博弈。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采取监督抑或投机行为与其投资期限、持股比例、监督成本等因素相关;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会增加公司价值,但当机构投资者过于干涉公司行为时也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损害。最后,对如何发展机构投资者和约束内部人控制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0)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并在改革进程中逐步清晰、明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到: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国务院启动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率先突破的要求中再次明确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本文针对国有企业面临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激励与约束不到位,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和困境,提出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市场化的内外部选聘人才,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制定符合市场实际和企业实情的薪酬分配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