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2):48-51
张载和程颐的"气质之性"是气性,它与超越的"天地之性"相互独立互不隶属;朱子的"气质之性"和"本然之性"则根本是同一种性,"气质之性"是"本然之性"在气质之中呈现出来的样态,亦即现实中只存在"气质之性"。相应于对"气质之性"涵义的改变,朱子尤其重视气质对本然之性的影响,反对直接把握大本,以免认粗气为妙理,因此,朱子更加注重格物穷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至诚之人,尽人、尽物、尽天地之性,"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是古代对人类创造性的最高礼赞,既饱含对天地万物的敬仰,又表达出崇尚天人合一的创造观的态度。纵观历史,博大精深、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7)
从内涵的演进来看,"教育"的实践哲学渊源是"抑恶"与"求善",其内涵经历了从道德人格之善、健全人格之善,到社会人格之善的转变。由于正义源自人性,又是人性的首先价值,而且,它超越人性善恶和人性利己利他问题,是教育人性化的规范性条件和基本法则,所以教育人性化的实践哲学需要在规范伦理学范围内论证如何维护和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3)
芥川龙之介在其短篇小说《蜘蛛之丝》中通过故事的开展,向读者展示了有关善恶的伦理维度的无限可能性。其让读者总是重新认识人物,不断区分"善"、"恶",引导读者形成自己的伦理判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8)
人性的存在有着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恶也一直存在。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途中都可能会犯错,不论错误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人们都乞求用歉意和忏悔来弥补自己的过失。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忽视了那些曾发生在身边的、历历在目的罪恶,忘记了罪恶下隐藏的人性的扭曲,开始放纵心性。我们也并不是不能原谅所有的伤害,或者是要强制人们来学着责难。只是,罪恶一一的发生了,我们就要学会思考,是什么诱发了这一桩桩"惊心动魄"的血淋淋的悲剧。随着事实的剖析,人性之恶着实令人震惊,但人性之路该怎样继续走下去,也同样值得大家来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
司马迁认为德行是一个人首先应当具备的内在条件,是求学为学的根本。他承受了超乎常人的磨难,有"笃行有道""增益其所不能"的人格精神和思想境界。他认为,"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张"好学深思"。司马迁为学,"兼容并蓄,采百家之长",诸子百家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
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以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内控建设及内控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内控制度需要人这一主体来执行,企业人员主动遵循规则是内控制度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土壤。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制度本身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人员的道德水平。相关理论和实践证明,科学有效、设计缜密的内控制度在人性之恶面前不堪一击,单位组织在人心向善的氛围下可以弥补内控制度设计的缺陷,因此企业在完善内控制度设计的同时,应重视单位组织文化建设,弘扬正气,抑制人性之恶,鼓励人心向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天与地”自然界万物生成之理念解析大自然之客观存在与万物之生存前提,并以此展开对人工物化环境创造本源之探讨。并就“天地之间”之理念中有关生态学、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依存,宏观与微观等当下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所关注问题,以及为寻觅和拓展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之路给予了非常自我又狭隘议论。  相似文献   

9.
罗建平  单军 《新建筑》2012,(4):140-143
"天地君亲师"信仰在中国流传已久,也是屯堡人每家必须供奉的对象。其中,君担当了天地与亲师之间的"立法者"。国家权力自上而下伸张的方式就是通过礼制与生活的结合,化"礼"为"俗",同时这也构成了屯堡聚落的"理",即自组织原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112-118
"恶"是解读李约热小说的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但李约热在作品中书写"恶"并不是为了展览"恶"或批判"恶",他对"恶"怀有一份宽容和悲悯,对"善"带着一份审慎和警觉。他走出"善"与"恶"的二元对立,并非不分善恶是非,而是要还原世界的复杂性,并经由对"恶"的审视思考一个朴素而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如何对待人们眼前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