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4,(18)
不论是现代日语还是现代汉语,被动句都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在日语中被动句是由被动助动词"reru·rareru"参与构成的句型。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中的"被"其词性是介词。如果要表达",,"必须用"被(介词)+动词"的结构。此文就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做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5)
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理论,对满语和英语的存在句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研究。本文指出,满语和英语存在句最大的不同在于,满语可以用存在句来表达"所有"(possession)的概念,而英语存在句则不可以。英语中严格区分的there-be结构和"主语+have+名词"结构都可以统一在满语的存在句结构当中。本文试图用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理论理论对满、英两种语言存在句的差异进行认知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4)
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有所差异,要想学好被动句就要清楚其概念,结构及作用。本文从被动句的界定着手,探讨了其分类及作用,以期对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并灵活地运用被动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Z3)
<正>There be结构there be意为"某处有某物"。如:There is a park in front of our school.我们学校前有个公园。there be结构表示"某地存在某物或某人"。它的基本句式为:there be+主语(名词)+地点状语,其中there是引导词,本身无词义,也不发生变化,而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名词,相当于:主语(名词)+be+地点状语。如:There is a restaurant next to the park.紧挨着公园有个饭店。there be结构的一般疑问句只需把be动词提前,回答时根据主语变化用Yes,there is/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正>0序言近年来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越来越多,但被动句的习得一直是日语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难点,而且即使是中上级学习者也会经常出现误用。这和被动句本身相对较难以及说话者的母语影响有关,但笔者认为这同样也与日语教材中关于被动句的解说不够清晰明了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在中国使用的日语教材有很多,这里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教材《新编日语》(1994)1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关于被动句的教学大纲,句型解释,找出问题点,从而尝试作为大学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新世纪以来文坛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揭示了平民的人生悲剧与精神悲剧,用朴素的语言阐释了平民哲学。本文试图从语言和存在两个方面来揭示《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意识及其产生的根源,探究刘震云骨子里那种"戒不掉的孤独"。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十分突出的美学思想,在日本文学领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想要对"物哀"进行深入理解,除了要加强概念层面的认知以外,深入到其形成的环境中进行探知,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必要功课。文章首先从"物哀"这一概念出发,指出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偏差,始于翻译。而后进一步考察其内涵以及产生的环境,深入对"物哀"思想展开辨析,对于加强对这一思想的认知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76-79
"连文"最早引起学者们的研究是因为它在训诂、校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连文"这一概念也有了新的理解。本文主要结合《史记》,对"连文"这一概念作出梳理,并着重分析《史记》中"反义连文"的性质与特点,以此来揭示"反义连文"在《史记》反义词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3)
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否定是非句这种表达形式,却在答语的句法层面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并没有出现在肯定是非句中。正是这种差异的产生,使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否定是非句答语时经常出现"偏误"。本文从理论出发,以调查分析的方式,从语言本体特点出发,以揭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解决这种"偏误"的办法,以期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起到一点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0)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健康养殖这一概念随之出现,成为畜禽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对于这一概念,许多人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是由于健康养殖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围绕笼养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就其研究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3):87-90
在社会变革及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微文化"借助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建设的各方面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章基于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现状,考察"微文化"对教育形态中的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及教学反馈三个方面的影响,为教育形态正面吸收"微文化"提出建议,以期为高校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洁  孙晖 《新建筑》2006,(6):23-26
借鉴著名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理论。通过该理论来看待分析当前的虚拟空间和表现虚拟空间的建筑创作,试图在存在空间、虚拟空间和现实的建筑空间三者中找到因果关联性。通过推演及类比的方法,认为现实环境中“存在空间”的三个要素——场所、路径、领域——同样能用来划定虚拟空间的结构,并相应得出网络节点、路径、网域等概念.同时结合相关建筑实例,说明建筑创作中新的空间形式生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方舟  倪阳 《华中建筑》2022,40(5):1-6
海德格尔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其存在主义现象学对人文、艺术、建筑等众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至今热议的人文主义、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等.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些建筑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适应性问题,并启示本土设计理论的创新,该文从"存在于此"、"此周之物"、"此共之人"三个方面研究整合海氏思想,对应存在与时间性、及物与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6):83-86
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传播特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新媒体语境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提高新媒体素养、搭建新媒体平台、扩展新媒体内涵等方法积极培育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75-78
通过田野调查的形式,以旅游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为调研视角,研究分析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为旅游部门制定旅游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At a time when novelty and aesthetic invention have become the established norm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the esteemed Finnish author and architect Juhani Pallasmaa speaks out in defence of tradition. He explains how nuance, expressive subtlety and an ambition for an experiential and existential quality in a work require a sense of historical continuum: ‘An embodiment of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 as a precursor for ‘meaningful creativity’.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
航海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在其句子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文章从句型、句式和语言时态等方面结合典型的英文例句对航海英语的句子特点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概括总结。旨在对航海英语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的空间神话与存在空间的现象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空间话语的历史出发,分析了现代主义早期“作为围合的空间”和盛期“空间作为连续体”的主导性空间观念,揭示了现代主义的空间神话——空间作为对象的目的性和空间作为抽象,广延的物理量特质。最后,本文在空间与存在世界的整体结构中,指出空间是存在者领会世界的方式,也是构筑生存世界的根本方式。这种领会-诠释的生存论结构就是场所(建筑)生存意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茌文秀  林广思 《风景园林》2021,28(1):99-103
现象学在存在层面为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围绕体验和场所意义的解读方法,然而在国内有关景观感知的研究中,尚缺乏从对“存在”概念的深入理解中解读景观体验及场所意义的研究。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对“存在”层面的景观进行解读,指出真实性是进入和理解现象学中景观体验的途径。从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存在真实性3个关于真实性的维度对景观体验进行系统的解读,并以真实性体验为基础,建构出景观对于参与者的意义,包括感官享受、情感联结、自我探索3个层次,为景观体验和场所意义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