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加坡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有着世界级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采取很多有效的政策与措施。论文简要介绍了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并从公共交通网络、设施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概括了新加坡综合公共交通系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持续实施城市的公交政策及发展目标、多模式的公共交通体系,及健全的公交运营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公共交通发展具有脆弱性,自由竞争只能会使低效的私人交通占有更多的交通资源。这一结论完善了我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在重新认识我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城市交通形势,深圳政府已经认识到必须要加大对公交行业的投入,以建立可以与私人交通方式相竞争的公交体系。其中,公交票价和财政政策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鉴此就深圳目前面临的票价和财政问题,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在对整个行业形势和交通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深圳发展的关于公交票价和财政政策方面的建议,使政府、公交公司、乘客三者之间能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戴锏  朱美霖  吕飞 《规划师》2020,(6):98-101
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突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各城市相继启动了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封闭城市各级住区成为管控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力措施,在控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扩散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中一些开放式社区由于没有围墙,社区居住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连通,在需要封闭管理时表现出诸多不适和困难,这也激发了专业人士更多的思考。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就开放社区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实现有效管控,从形态布局、设施分配和多级管控三个方面提出反思及应对策略,以期对开放社区更具韧性地规划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本位是社区规划的价值基点,在社区规划的编制.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严重不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认为应加快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多元的公众参与渠道.培育社区公民社会的力量.提高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为社区自治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虚拟交往社区是对传统社区的发展,紧随时代脚步.然而传统社区在交往方面具备的优势也不可替代.公共型住宅模式,作为一种集虚拟交往社区和传统社区两者优点于一身的住宅设计新探索,对城市发展、社区规划和住宅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少平  陶伦 《规划师》2020,(6):72-7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应对经验给中国城乡规划体系一个重要的启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御防范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的范畴,以乡村社区为独立性防御单元的危机应对体系应该尽快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事件防御共同体也必须得到强化。文章统筹考虑乡村规划管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御应对的双效举措,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在此次疫情应对中的有效措施,探索以柔性管治和韧性防御为主要应对策略的健康乡村模式,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乡规划实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权的目标、效果与措施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结合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和德国城市实施公交优先的实践 ,阐述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权的目标、效果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兰  李潇天  杨晓明 《规划师》2020,(6):102-106,1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城乡规划学科的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城市空间的健康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城市社区层面,选取国内外重要案例,分析其针对传染性疾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应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推动的生活圈规划,论证如何将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出规划需要在日常健康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疫情应急的相关机构和设施,从而提高社区的健康促进作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士军 《安徽建筑》2006,13(5):52-53
《库里蒂巴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与启示》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系统M etrobus系统,该系统有许多优点和适用性,其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城市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战略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欧阳绮玲 《城市建筑》2013,(14):231-231,236
解决交通问题不能只着眼于单纯的交通供给量,而需要从转变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思路出发。实现"公交优先",建立一个便捷、经济、合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公共交通体系,这对于广州市的交通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廖菁菁  刘悦来  冯潇 《风景园林》2020,27(10):92-98
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使设计的民主化应运而生,公众参与社区微更新作为一种创新治理方式,借由公民的充分参与来处理空间与社会的议题。以四叶草堂在上海市杨浦创智片区政立路580弄社区的实践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政策制度、平台构建、自组织培育角度来分析公众参与社区微更新的实现途径,并论述参与进程各阶段的主体内容、参与方式与获得成效。进而总结老旧社区微更新的公众参与模式,厘清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老旧小区的绿色自治,并促进整个创智片区的睦邻建设。为推动中国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差,对外交通联系差等特点,公交交通发展面对的问题也较多,在城市规划上为城市后续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交通规划提供可靠保证具有一定意义。文中对广东清远市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进行远期规划和评价,并提出可供借鉴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城市社区交通资源供给、社区道路与停车组织、社区交通方式与衔接换乘、社区入口模式等的分析,以广洲市6个典型社区为例表征了城市社区交通的属性特征,阐述了广州城市社区交通的空间分异现象。结果显示,随着城市空间的外移,社区的类型发生着变化,社区外部公共交通资源供给减少而内部私有交通资源增加,道路与停车组织更趋复杂,居民出行的机动性更强同时换乘的方式增加,社区的入口数量减少而口径扩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使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得到迅速发展。从后评价的角度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进行研究是对公共交通规划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修编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系统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的理论意义、特点、机制等,建立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体系,可清晰地反映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可拓学建立的多指标多层次的复合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为项目规划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曹海婴 《新建筑》2010,(2):61-65
从分析社区和居住区概念的关联性着手,通过考察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结构的转变,探讨了居住区公共空间不同的运行方式和作用。指出:与传统社区单向的公共性不同,当代住区公共空间具有双重的公共性,因此模拟传统社区生活的规划思路无助于弥合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的裂痕。最后本着建立和谐城市社会的原则,对住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朱玲 《中国园林》2020,36(7):26
探讨风景园林与公共卫生及人民健康之间的关联,面向健康促进的居民参与性社区环境建设,提出系统有效的风景园林介入公共卫生健康体系的方法,重点在于公共卫生视角的健康社区风景园林体系构建。提出可持续开发的多维度思路,包括建立与运营管理相协调的城市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恢复性绿色基础设施、建立与社区卫生框架相一致的风景园林;尤其从社区层面探索公共卫生与城市风景园林体系的接口,提出公民管理和城市管理并行以振兴复合功能的社区,强调挖掘社区花园的康养疗愈功能和居民的参与行动带来的后景观功能,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作用等策略。构建健康促进的社区环境建设理论框架,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综合性,提升公共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新加坡高层公共住宅为例,文章聚焦物质空间设计层面,从综合规划、邻里共用空间、公众参与、居家养老、生态设计等方面探讨其宜居理念,创意性的社区营造是新加坡高层公共住宅实现宜居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发展已经是世界的主题,不管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都要发展,然而实践证明,不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带给我们的将是人类的灭亡和地球的毁灭。因此我们没有选择或者说只有一个选择——可持续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寻求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变得异常迫切。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末期汽车依赖型城市的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的城市发展经验,从而提出基于公共交通的城市形态。这是一种旨在保证城市生活质量;解决城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复杂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亟须构建多方协同的空间治理机制。针对当下中国社区更新中缺乏长效空间治理制度的问题,上海市率先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尝试构建一种多方协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以上海杨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首先综述全球各国社区规划师的公众参与制度探索,阐述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区参与式更新的双重创立语境,及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理念;其次重点分析杨浦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各自制度特征及成果;最后从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和内容实施3个层面归纳并提出当下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公共空间治理机制,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