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km~((2)),以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由于长江经济带跨度大。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性十分显著,上、中、下游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经济后发区与经济先发区,它们的经济发展路径会有何不同?区域间如何协调发展?这些问题日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采用1994~2015年涵盖全球4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混合效应、随机效应模型,分阶段、分国别量化评估海上通道对中国-东盟贸易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进口贸易促进作用正逐年减弱,对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正逐步增强;航运距离与进出口贸易成反比,航运距离缩短1%,中国对东盟的进口增加0. 57%,出口增加0. 18%;货物周转时间与进出口贸易呈显著负相关,且对进口贸易的阻碍作用小于出口贸易;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口属于贸易不足型,出口属于贸易适度型,且不同成员国个体贸易潜力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1)
东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汽车出口能反映一国工业水平,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测度中国汽车出口东盟的贸易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引力模型为基础通过选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双边距离、东盟十国港口建设质量等变量来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到东盟十国的影响因素。进而对贸易潜力值做进一步分析,探究中国汽车出口到东盟十国的贸易潜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影响。实证检验发现:双边GDP、东盟十国人口总量、海关通关手续效率和港口建设质量与中国汽车出口到东盟十国是正相关的;中国人口总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地理距离和公路里程则是负相关的。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出口到东盟十国的贸易潜力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首先总结了30年来国内对于长江经济带空间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认为过去期望通过梯度转移,实现从东到西的发展逻辑并没有出现;其次,结合长江经济带空间发展的新趋势,梳理出从沿海经济转向流域经济、雁行模式转向平行区域化、从“核心-边缘”转向韦伯结构三条空间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江经济带产业的区域化特征明显,自主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性城镇群开始出现,有潜力的节点城市是城镇群的重要支撑等新的观点;最后,认为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可表述为“一带两廊,三区四群”的新空间结构,通过空间结构重塑带动长江经济带复合交通走廊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本文介绍了与藤质家具贸易潜力相关的研究动态,分析了中国藤质家具的出口现状,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藤质家具出口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论显示,中国藤质家具出口贸易流量主要与贸易伙伴国的人口、是否为发达国家两个因素有关,并均与贸易流量成正比。同时,从整体来看,2012年中国藤质家具出口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存在过度贸易,而对发展中国家存在贸易不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0)
本文在分析了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建设现状和湖北省生产力布局现状的基础上对生产力布局调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以流域经济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为支撑,结合湖北省各地区区域优势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对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建设与生产力布局调整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0)
湖北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协同发展,不但可以打破区域壁垒,增强区域经济互动与合作,更有利于发挥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带动作用以及湖北在全国长江经济带中战略支点的重要作用。从资源、产业、城镇体系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分析湖北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指出"两带"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发展不平衡、资源整合不充分、产业竞争力不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并从战略层面、资源层面、基础设施层面、产业层面以及环保层面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路径探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6)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下,各成员国经贸往来不断加深。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及升级版协议的签署进一步促进中国与GMS成员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大湄公河区域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进口大米来源地,同时中国也成为湄公河区域国家大米第一大出口市场。本文研究了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大米贸易现状,并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GMS成员国的大米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大米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在考察我国甲壳类商品相关贸易数据基础上,从进口量和出口量、进口额和出口额和进出口均价的角度,研究我国甲壳类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变动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甲壳类进出口总体呈现长期、高速增长态势,且波动幅度高于世界甲壳类商品贸易波动幅度。1984—2009年期间,中国甲壳类商品进口、出口均价整体变化程度不大;自2010年之后,进出口均价增速较快,最高价格都出现在2014年,而2015年又有小幅下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外部经济贸易环境、主要出口市场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等是影响中国甲壳类商品贸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本文选取与东盟陆地接壤的云南和广西两省,分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边境地区就业的影响。运用修正后的Hanson模型进行计量,发现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对云南广西两省就业的影响最大,但是由于云南广西两省与东盟的贸易规模不大及其港口贸易发展滞后,其地理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因此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