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3)
巨额商誉减值造成近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暴雷"现象频发,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并购商誉会计计量问题的激烈讨论。文章在梳理商誉形成与计量的基础上,对并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国际比较与讨论,通过高升控股并购案例研究发现,收益法估值模式为高额商誉的确认提供了"便利的空间",商誉的资本化处理模式形成巨额减值的"堰塞湖",商誉"只减值,不摊销"的后续计量模式存在人为干预的可能。基于此,对我国并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提出建立追责机制、提高商誉估值准确性以及商誉初始计量采用费用化模式、后续计量采用摊销与减值并用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1)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业务激增,高溢价并购形成了大量的商誉,A股市场隐藏着巨大的因商誉减值导致的企业亏损、业绩下滑的风险。为强化对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证监会发布了商誉减值的风险提示。回顾我国现有商誉及减值的有关准则及其实际执行情况,审视国际上主要准则制定机构对商誉及后续计量的规范过程。本文建议从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入手,防范高溢价并购的发生;通过制定和完善商誉会计准则及相关指导文件,规范商誉后续计量行为,实现规范商誉及减值业务的处理、化解企业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3)
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宏观环境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上高溢价、高估值的并购交易不断涌现,这些交易往往会导致巨额商誉。近年来计提巨额商誉减值造成企业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事件频频发生,给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几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呈现爆发增长势头,上市公司商誉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超利润的增长速度,加大了经济风险,商誉泡沫不容小觑。本文研究商誉泡沫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建议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商誉泡沫的产生,使我国经济能够平稳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我国正处于企业并购热潮中,并购已然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外延式发展、增强自身实力的一条"捷径",高溢价并购越来越普遍,其所确认的高额商誉势必会面临日后巨大的商誉减值风险,企业随时面临商誉减值导致当期利润亏损的压力。高额商誉的背后是互联网时代"轻资产"公司的大量出现和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平衡报表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在介绍商誉理论基础、确认及后续计量的基础上,运用多家上市公司的示例分析当下高额商誉产生的原因,探讨管控高额商誉与利润操纵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6)
始于2014年的企业并购狂潮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一些负面效应也逐渐积累显现: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无法兑现业绩承诺引发巨额商誉减值导致公司股价崩盘的报道不绝于耳,如何应对悬在A股头上的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通过梳理近年的并购案例,可以发现商誉减值源于业绩承诺的落空,业绩承诺的落空源于对赌模式存在天然缺陷,而Earn-out"固定+浮动"的支付安排却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缺陷,比较适合目前阶段的中国资本市场。文章首先介绍了Earn-out支付法相关概念,在与对赌协议进行全面比较后,进一步讨论了商誉减值情况下Earn-out在业绩平滑方面的优势,指出营业外收入的处置是利润增加的"秘诀",最后以蓝色光标并购案为例从会计处理角度展示了业绩平滑的处理细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3)
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有可能影响净利润。去年,多家A股上市公司由于商誉"黑天鹅"影响净利润而导致业绩跳水。企业在收购一家子公司的时候,针对子公司无形资产的估值和未来盈利能力的估计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出现高估值和高业绩承诺的"双高"情况。商誉初始计量以及确认的难度很大。本文对商誉的资产减值影响企业业绩进行研究,多角度为商誉研究提供新的证据,为管理当局提供合理的商誉会计处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2)
文章选取我国2001—2012年披露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比上市公司在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前后公司股价的异常回报率及其变化,探究投资者对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并进一步研究有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公布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异常收益率的均值和极小值在事件窗内会呈现出"V"字型变化趋势,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在短期内导致市场显著的负面回应,且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加剧了市场对商誉减值信息的负面回应。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3)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并购交易数量逐年呈现增加,交易规模上也大幅增加。2015年并购交易数量和规模都创历史最高,本年度的交易项目多达6606笔,交易规模超过31149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了19%。并购活动产生大量的商誉,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空间。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利用商誉进行盈余管理,探讨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5)
本文以连续多次并购的上市公司天神娱乐为例,深入剖析其商誉减值风险的形成机理,发现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直接诱因是管理层多次盲目高溢价并购,且为维持短期内良好业绩,管理层一直未及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致使减值风险累积。深层次原因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大股东、治理层与管理层三级权利集中在一人手中,即一个人控制了整个公司的最高决策权、治理权和管理权,且各种内部监管机制流于形式,造成内部控制人获取了最大利益,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严重受损,进而阻碍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3)
本文以2013-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商誉和商誉减值的价值相关性,并进一步检验计提减值对商誉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商誉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市场能够识别并认可商誉价值;但商誉减值信息却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计提商誉减值使得商誉本身的价值相关性有所降低,减值测试制度下的商誉减值缺乏信息含量,违背了准则制定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