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据科技日报讯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宁井铭教授等研究人员,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计算机视觉系统,建立了一种简单、客观的红茶"发酵"程度综合评价方法。日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LWT-食品科学与技术》期刊上。红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约占全球茶叶贸易量的78%。红茶是由茶叶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发酵是红茶加工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揉捻后的茶叶发生一系列变化,既涉及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又有外观的物理变化,发酵不足或过度均会影响红茶的品质。因此,在加工中正确判断红茶发酵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茶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于2000多年前发源于中国,目前已经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世界上第二种消费量最多的饮料.茶叶主要分为3种,即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以及发酵的黑茶和红茶.红茶是欧洲、北美和北非最流行的饮料,亚洲饮用的主要是绿茶,中国和台湾省喜饮乌龙茶.全世界生产和消费的茶叶大约76%~78%为红茶,20%~22%为绿茶,乌龙茶不到2%.  相似文献   

3.
正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宁井铭教授等研究人员,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计算机视觉系统,建立了一种简单、客观的红茶"发酵"程度综合评价方法。日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LWT-食品科学与技术》期刊上。红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约占全球茶叶贸易量的78%。红茶是由茶叶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发酵是红茶加工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揉捻后的茶叶发生一系列变化,既涉及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又有外观的物理变化,发酵不足或过度均会影响红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基于单宁酶发酵加工的红茶原料,制备高茶黄素含量的速溶红茶。方法 以速溶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红茶原料进行两种提取溶剂处理和不同茶叶状态,即茶叶和茶叶磨碎样处理,同时分析其感官品质及其它化学成分含量。结果 本研究发现用60%乙醇提取工艺制备的速溶红茶中,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水提取工艺,茶叶状态则是茶粉原料浸提效果显著高于茶叶原料浸提效果,且速溶红茶中茶黄素含量达到2.3%,是传统红茶原料中茶黄素的3倍,速溶红茶得率达到了38%。结论 以高茶黄素茶叶为原料,并将其磨成粉,用60%乙醇提取作为提取剂制备速溶红茶,其制备的速溶红茶富含茶黄素,为速溶茶的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与方法:通过醇提得到各种茶多酚提取液,酒石酸亚铁法测定了多酚的含量;水提得到各种茶多糖提取液,用硫酸- 苯酚法测定其中多糖的含量。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及邻苯三酚法测定不同茶叶中多酚、多糖含量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影响,对比研究八种茶叶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茶叶中多糖的含量从2.19%增大到2.89% (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绿茶),抗氧化能力:红茶>绿茶>乌龙茶(DPPH·法);红茶>绿茶>乌龙茶(水杨酸法);红茶>乌龙茶>绿茶(邻苯三酚法);不同茶叶中多酚的含量从1.71% 增大到9.75% (绿茶>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结论:茶多糖和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绿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酚,红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糖。除乌龙茶多糖提取液外,两种抗氧化成分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含量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茶树品种多达五百余种,根据茶叶的制造工艺及特点,可分成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和紧压茶六大类。 红茶 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酵,使菜单宁氧化,为全发酵茶叶。茶叶色泽乌黑,水色叶底红亮具有水果香气,滋味醇厚。红茶性温,能帮助消化,特别适于胃肠虚寒者饮  相似文献   

7.
绿茶比红茶更健康?是的。绿茶和红茶的原料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茶树叶,其区别只在于茶叶的加工工艺不同。茶叶要制成绿茶,只需将茶叶干燥;红茶则相反,茶叶需切小后进行发酵.让氧化赋予红茶深暗色和特殊的茶味。红茶在发酵时,多酚会被分解掉不少。而没有经过发酵的绿茶,就能保持更多的多酚,从这个角度看.绿茶更有助于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类成分及咖啡碱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多酚含量决定着茶叶色香味及其保健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及黑茶6种品种中13种茶多酚的含量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并对5个不同产地绿茶、3个不同产地的红茶及2个不同产地的黑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茶多酚量与发酵度成反比;发酵度低的茶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度高的茶叶;咖啡碱含量为福鼎白茶中含量最高,其次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中茶多酚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绿茶;凤庆红茶中茶多酚总含量高于其余2种红茶;普洱茶茶多酚总含量显著高于安化黑茶。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一种红茶发酵机器的适用性,以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长叶白毫4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应用发酵机和传统方式发酵,制作滇红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的测定和感官审评,比较两种发酵方式红茶的品质特征。结果发现,机器发酵红茶各项品质数据与传统发酵红茶无显著性差异,且机器发酵红茶各项指标变异系数普遍低于传统发酵红茶,品质更为稳定。相比传统发酵红茶,机器发酵红茶品质略高,且机器发酵用时短,叶温稳定,更适合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发酵方式对白化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白化茶树品种——景白1号和景白2号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在3种不同发酵方式(自然发酵、发酵机发酵、发酵房发酵)的前提下,按照红茶工艺技术进行加工,并对不同处理得到的红茶品质成分含量、汤色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及茶叶品质的综合审评。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对白化茶树品种试制红茶的品质影响较大,以自然发酵条件下的红茶品质最优,综合审评得分最高(景白1号总得分85.6,景白2号总得分82.9)。不论在哪种发酵条件下,景白1号制成红茶的品质均高于景白2号。另外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白化茶树品种的红茶茶汤的茶红素含量远低于10%,整体汤色偏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目前红茶加工过程,发酵工序大都是依靠制茶人员凭经验掌握,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特开展了人工智能酶促发酵工艺及对红茶天然产物品质形成研究。人工智能系统由智能程控无菌发酵室、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器、超声波雾化加湿器、智能供氧装置、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灯等组成,并且采用茶叶内含多酚氧化酶和外源糖化酶双重酶促发酵方法。结果表明,该工艺不但使红茶中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天然产物转化形成多,色香味形品质优佳,而且可提高工效25%~30%,节约生产成本15%~20%,为我国红茶加工开创了高新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红茶、玉米为主要原料,结合传统红茶茵的培养方法,开发出既含有玉米中丰富的氨基酸又兼具红茶茵特殊保健作用的发酵茶饮料。研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糖化物10%,茶叶0.4%,接种量15%,发酵温度30℃,发酵成品的终点pH2.5左右。  相似文献   

13.
茶汁的制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又称茗,为我国著名特产之一。就制作过程中是否经发酵可把茶叶分为未经发酵的(如绿茶)、半发酵的(如乌龙茶)和发酵的茶(如红茶)三个大类。目前茶叶除传统方  相似文献   

14.
赞记 《饮食科学》2004,(1):47-47
北方人喜欢喝花茶.现在对绿茶也渐渐适应了.并且也有很浓的兴趣,关于红茶却了解甚少。红茶是发酵茶.也是用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条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的特征是茶叶发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红茶的发源地,始创于16世纪末,先有小种红茶,后有工夫红茶、红碎茶。不同品种、地域、种类的红茶,制茶工艺各有侧重,外形和内质各有特点,虽然都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和干燥四个基本工序,但工艺技术与生化变化仍有较大差异。红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约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中国红茶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红茶相比,工夫红茶是特色产品,红碎茶品质则存在着先天不足,浓强度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以茶叶作为主要原料,经微波浸提的茶汤,辅以果汁进行发酵,研究茶酒酿造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茶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酒精体积分数11% 为前提,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0℃,茶汤与果汁配比为1:3(V/V),发酵pH3.5,红茶发酵,安琪果酒专用酵母接种量体积分数为3%,并经发酵条件验证,可获得较好的发酵茶酒质量。发酵型茶酒经复合甜0.05%、黄酒香精0.25%、红茶香精0.50%、香兰素0.2%、乙基麦芽酚0.2% 调配,具有清雅的茶味和酒香。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信阳红茶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该研究以信阳群体种一芽一叶为原料制作红茶,采用代谢组学液质联用技术(LC-MS/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信阳红茶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信阳红茶发酵过程,共鉴定出143种非挥发性代谢物和107种挥发性代谢物,并鉴定出23个关键差异代谢物,其中儿茶素类、氨基酸、黄酮类、酚酸、酯类、醛类、醇类等的快速转化是红茶滋味和香气形成的主要因素。发酵过程降低了信阳红茶的苦涩味,改善了口感和滋味,对信阳红茶香气的形成也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茶叶的保健功效奠定了基础。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茶叶的香气逐渐以花香、果香为主导,其中芳樟醇氧化物、反式-橙花叔醇、α-松油醇、β-法尼烯、α-柠檬烯等一些化合物含量的增加均有利于信阳红茶花果香气的形成。该研究为信阳红茶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红茶红枣复合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红茶、红枣为原料进行发酵酿得保健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对生产工艺中红茶的浸提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茶叶先用冷水浸提30min后,用90℃热水恒温浸提,红枣原汁软化后,用0.02%的果胶酶处理过滤,然后将红茶汁与红枣汁混合后于25℃恒温发酵8d~10d,陈酿3个月,最后酿制的复合茶酒色泽晶莹透亮,香味纯净优雅、口感柔和,回味绵长,是一种营养丰富、有多种保健功效的复合茶酒。  相似文献   

19.
绿茶在国际市场受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茶和红茶是仅次于饮用水的常见饮料。在北美和欧洲,人们经常饮用红茶,而在亚洲和中东一些国家,人们饮用绿茶较为普遍。据总部设在美国的茶叶研究所称,全世界消费的茶叶中有80%是红茶。但是,近年来绿茶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为研究发现,绿茶与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茶味酸奶,增加酸奶产品的多样性。方法采用6大茶类为原料,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茶叶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普洱茶、红茶、白茶、黄茶、绿茶、乌龙茶制作的茶叶酸奶最佳配方为:浸提茶汤茶水比为1:10,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长为20min;牛奶中茶汤添加量5%,白砂糖添加量8%,菌种接种量2%,发酵时间6 h,发酵温度为42℃时制作的茶叶酸奶品质具佳。结论鲜牛奶中添加5%茶汤,在42℃下发酵6 h制作的茶叶酸奶奶香浓郁,与牛奶融合较好,具有独特口感与茶香,比普通酸奶滋味醇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