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瞬态可压缩黏性流体微分方程和标准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对某增压汽油机进气过程的流体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缸内瞬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主要受到气缸内壁和新鲜充量传热以及活塞运动的影响,而进气道内瞬时温度的变化与进气道内气流运动的湍流强度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该汽油机的充量系数,最合理的办法是抑制进气道内的湍流强度。  相似文献   

2.
车用汽油机进气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特征线方法对汽油机的进气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具有较高的精度。文中还对多缸汽油机各缸进气的不均匀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将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型(IDDES)应用于汽油机进气过程缸内气流运动的数值模拟,通过壁模型的改进提高了对内燃机近壁流动模拟的可靠性.模拟结果得到了近壁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micro-PIV)试验数据的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进气射流影响区域近壁量纲为1的速度分布,分析了缸内不同尺度分流场的能量分布和近壁区域瞬时流场的...  相似文献   

5.
二冲程汽油机分层进气系统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二冲程汽油机分层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分层进气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模拟计算,其计算所需的边界条件通过对发动机进气过程进行一维模拟计算而获得。同时,对分层进气系统进行了实机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外特性最低油耗率为348 0g/(kW·h),在整个外特性上平均油耗下降了25 5%。  相似文献   

6.
汽油机进气动态特性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汽油机实际工作过程出发,运用平均值建模方法构建了汽油机进气管内空气动态特性模型,并基于稳态试验数据对模型待定参数进行了辨识。通过引入转速修正项对模型结构进行了修正,特别是对节气门处空气质量流量的饱和非线性特性进行了补偿,解决了原节气门处空气质量流量子模型在较大节气门开度下误差较大的问题。台架试验和计算机仿真对比结果显示,在稳态工况下,进气压力模型仿真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2%,在节气门阶跃的瞬态工况下,最大误差不超过±3%。相关模型可直接用于基于模型的进气口空气流量预测、空燃比控制器设计,也可作为汽油机模型的一部分,为空燃比控制策略软硬件在环仿真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针对1台增压直喷汽油机在低速全负荷工况进行了台架试验,并利用自行搭建的供水系统向发动机进气歧管内喷入一定压力的水量,通过降低缸内燃烧温度抑制爆震强度,最终探究了进气歧管喷水技术对改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潜力。结果表明:进气歧管喷水的最佳喷水时刻位于进气门打开前后一小段区间内,此时喷水使得同一爆震强度的点火角提前、燃烧相位改善、燃烧持续期延长、排温降低、有效燃油消耗率减小、颗粒物数量(PN)与NOx的排放降低,并且在20%~80%喷水比例范围内,喷水量越大上述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汽油机进气结构参数对换气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进气系统结构参数对汽油机换气过程的影响,用有限差分法编制的程序对某3缸汽油机的换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进气总管和进气支管的管长、管径以及进气腔容积对充气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分层进气二冲程汽油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应用分层进气提高二冲程汽油机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分层进气主要参数的确定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分层进气汽油机的基本特性。分层进气汽油机的最低油耗率为334g/(kW·h),较原机降低了29.7%。  相似文献   

10.
滚流(tumble)本来是多气门发动机中应用的一种用于改善发动机性能的空气运动形式,其原因在由滚流生成的紊流具有尺度大,强度高的特点,可对汽油燃烧产生的有利影响,2气门汽油机一般不具备多气门发动机那样的进排气道侧布置的条件,这为滚流在2气门汽油机上的应用造成障碍。本文作者着眼有于目前国内的实际发动机生产水平,摸索了几种2气门汽油机中产生滚流的方案,通过稳流实验及性能实验证明2气门发动机中同样可以产  相似文献   

11.
运用动态网格技术对直喷汽油机在不同转速下缸内气体运动进行瞬态模拟研究,分析可变滚流进气系统中滚流调节阀工作状态对进气流动、喷雾及油气混合特性以及缸内燃烧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滚流阀开启和关闭对缸内燃油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关闭滚流阀提高滚流强度,可加快缸内燃油雾化速度,有助于点火时刻在缸内形成浓度均匀的混合气并提高燃烧效率;在低转速下关闭滚流阀,增加缸内滚流比,可以显著提高缸内燃烧压力,增加点火时刻的湍动能,配合较晚的点火时刻形成稳定而快速的燃烧。模拟结果有利于分析和评价不同参数对可变滚流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可变滚流进气系统的整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某三缸二气门汽油机的标定功率及最大扭矩,采用BOOST软件对该机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了标定;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三缸机的四气门模型,对进气系统和配气机构进行了优化,计算了优化后四气门的外特性,并与原机性能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汽油机四气门化后的性能满足了优化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中动网格生成技术,针对一款量产的125mL排量摩托车用发动机的实际几何模型及进气门升程规律,进行了其进气过程的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得到的大量气道和缸内流动特性信息,为发动机的设计和改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带可变涡流进气道的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可变涡流GDI发动机在2 000 r/min全负荷工况下,涡流调节阀开启和关闭不同状态的进气以及混合气形成过程。得到了进气流动变化、湍动能的发展等重要信息,评价了缸内滚流对混合气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涡流阀开启和关闭可以改变进气门周围进气流动速度分布,进而调节缸内滚流强度,进气流动对缸内燃油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低转速时,涡流阀关闭使缸内滚流强度明显提高,是相同气门升程涡流调节阀开启时的4~6倍;通过关闭涡流阀产生的大滚流强度加快了缸内燃油雾化速度,有助于在点火时刻缸内形成浓度均匀一致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5.
黄锦成  刘海峰  李献箐 《内燃机》2005,(6):39-40,43
介绍分层进气二冲程汽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汽油机的空燃比、浓混合气进气比例值对HC和CO排放浓度的影响,以及HC和CO随功率、转速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分层燃烧的排放效果。结果表明,分层进气二冲程汽油机可以较大幅度地改善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16.
在CA-15发动机上进行了进气预热的试验研究,测定了预热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匀度的影响,提出了用各缸排温不均匀度分析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匀度的方法。证实了可用进气门前混合气的“干”温度作为评价进气预热效果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小型高速强化汽油机进气歧管设计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高速强化汽油机进气歧管设计计算太原内燃机厂研究所乔安平传统的进气歧管构造简单,而现代的进气歧管设计精细,铸件也比较复杂,如485Q(含480QA)汽油机进气歧管,在其上布有化油器、出水连接管、真空助力接头、水套预热装置、水温感应塞等。进气歧管设计...  相似文献   

18.
小型汽油机进气系统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发动机循环模拟软件BOOST为平台,建立了小型高速单缸汽油机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对不同进气管长度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当转速较低时,发动机每循环吸入空气量及扭矩随着进气管长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转速较高时,发动机每循环吸入空气量及扭矩随着进气管长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气管长度的增加还会使发动机的最大扭矩转速向低速偏移.计算结果为小型汽油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进气预热降低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进气温度、加热方式和蓄热箱容积对发动机冷起动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进气温度有利于减少冷起动阶段的HC、CO排放。最初参与缸内燃烧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对冷起动HC排放有重要影响,对发动机进气歧管内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可以大幅度降低HC排放。蓄热箱容积一定时(30L),存在一个进气温度(70℃)可以使HC、CO排放改善得到最佳效果(分别降低36%和13%)。较强的蓄热能力,可以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20.
利用AVL-Boost、计算流体动力学等软件对一款3.5 L自然吸气汽油机进气歧管进行正向设计,确定进气歧管长度、管径、稳压腔容积等参数,设计5种方案,分析不同进气口直径、管路走向、截面结构及进气方向对进气歧管流量系数的影响,确定最优方案为大圆弧、变截面结构,歧管长度为540 mm,管径为50 mm,稳压腔容积为3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