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某航空发动机GH901合金涡轮轴锻件的粗晶、组织不均匀、超声波探伤杂波超标和最终性能不合格问题,对涡轮轴锻造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旧两种锻造工艺对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认为,采用"改锻→拔长→镦头"的新变形工艺可以优化GH901合金涡轮轴锻件的组织和性能.通过工艺改进,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了几乎100%.所生产锻件的组织、性能、超声波探伤等各项指标全部满足技术标准的要求,且已经过试车考核,装机使用.  相似文献   

2.
4140钢锭经过开坯锻造成圆筒锻坯,锻坯再经粗加工和热处理淬火后,部分锻件出现裂纹,为了分析缺陷原因,利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验、金相检验对4140圆筒锻件热处理裂纹缺陷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表明,裂纹是在淬火过程中形成的,属于淬火组织应力裂纹,且圆筒锻件在淬火过程中形成裂纹的原因与圆筒原材料质量和圆筒的截面尺寸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锻件性能剪裁与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锻件生产中,实现性能剪裁(即根据锻件各部位在工作环境下的温度、载荷取得相应的组织、性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研究发现,通过合理设计锻造、热处理工艺和预制锻坯、可实现两相钛合金压气机盘的性能剪裁(即盘缘与盘体具有不同的组织、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强铝合金在多向自由锻造过程中存在热锻开裂严重及组织不均匀等问题,采用不同锻造工艺对新型Al-ZnMg-Cu高强铝合金进行等温多向锻造实验研究。并对经固溶时效热处理后的厚板锻件试样进行了组织观察与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对比了采用不同的变形温度、变形方式和锻比等工艺参数对该合金厚板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锻比达到11~12的条件下,采用420℃高温大变形动态再结晶和380℃低温大变形静态再结晶的成形工序均可细化锻件晶粒组织,在保持锻件较高强度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改善其塑韧性,并且可以适当减少制坯工序、缩短工艺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影响铝合金自由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因素很多,铸锭质量、锻造变形程度和热处理工艺影响最大。通过对2A50铝合金不同锻造工艺对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锻造方案(镦粗、多方锻、拔长等)和不同的锻造比生产的锻件进行性能分析,阐明了自由锻造工艺对锻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大型锻件的热处理包括第一热处理和第二热处理,第一热处理又称锻后处理(冷却),一般在锻造(水压机)车间终锻后随即进行;第二热处理又称最终热处理,一般是粗加工后在独立的热处理车间进行。与小锻件比较,大型锻件的热处理具有  相似文献   

7.
42CrMo钢锻件齿圈在锻造后分别进行直接空冷、重新加热退火、锻造余热退火,并对3种不同锻后热处理状态下的锻件齿圈进行最终调质处理。对热处理态齿圈的组织、硬度进行表征分析,并对调质态齿圈的本体性能、组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锻后热处理的42CrMo钢锻件齿圈经调质处理后均能满足最终性能要求,但采用锻后余热退火+调质处理的本体显微组织更均匀,冲击性能和强度相匹配的综合性能表现更优,且锻后余热退火也是节能降耗和“降双碳”的绿色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8.
高温合金涡轮盘锻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斌  单云 《锻压技术》2007,32(5):15-17
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盘材料GH4133B是一种特殊的镍基高温合金新材料,该材料锻造成形时塑性低、变形抗力特别大、可锻温度范围窄、导热性差,且锻件的晶粒尺寸不能通过热处理细化,所以要满足锻件的内在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艺路线.本文从材料的化学成分、锻造工艺、模具设计和生产试制等方面介绍了涡轮盘的生产过程.其中,为了满足对锻造加热火次和每火次的锻造变形量的控制,提出了锻坯准备、表面清理、表面涂料、加热、刻标记和检验的新工艺路线.经验证通过热处理固溶、时效后的涡轮盘锻件,其力学性能完全达到使用要求,并且已批量生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Ti60钛合金整体叶盘锻件的探伤杂波,对锻坯用原材料Ti60钛合金进行改锻,并采用等温锻造成形方法对Ti60钛合金整体叶盘锻件进行了试制验证。试制结果表明:改锻可以提高中间坯的组织均匀性,降低杂波水平。锻坯在变形温度为(T_(β)-40)℃、变形速率为1.5~0.2 mm·s^(-1)、等效应变为0.3~1.2的条件控制下,获得了理想的双态组织、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在变形温度为600℃、应力为310 MPa的条件下,试样持久时间可达388 h;在600℃的高温下保温20 min后,拉伸试样的抗拉强度为677 MPa、屈服强度为557 MPa、伸长率为15%、断面收缩率为40%,并按HB/Z 37—1982水浸探伤要求进行测试,杂波水平为Φ0.8-12.0 dB,满足某型号Ti60钛合金整体叶盘模锻件验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同时也是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锻造企业而言,加热锻坯、热处理锻件是热成形、复杂成形当中必要的环节,也是锻造企业造成环境污染,员工工作环境恶劣的重要因素,怎样实现锻坯加热和热处理环节的低碳节能是加热炉生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帮助锻造企业实现高效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针对120t电渣炉电渣重熔冶炼并锻造得到的规格为1900mm×500mm的X12CrMoWVNbN10-1-1轮盘试制件,研究了其不同部位的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此轮盘锻件径向不同位置的成分和组织均匀性较好,且经过长时间锻后等温热处理能够实现完全的扩散型相变,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差异。由于此锻件来源于电渣铸锭靠冒口侧,冶炼工艺控制不当导致氧含量较高。影响了材料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Ti-6Al-4V合金汽轮机动叶片出现的组织异常,研究了两种热处理工艺对Ti-6Al-4V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锻造加热温度对该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Ti-6Al-4V合金汽轮机动叶片的组织异常是由于锻造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引起的,Ti-6Al-4V合金锻后采用固溶+时效或直接时效的热处理的方案都能满足产品毛坯性能要求,且锻后直接时效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13.
徐鸿麟  方旭东 《轧钢》2010,27(5):68-70
介绍了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双相不锈钢管坯的试制工艺、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试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锻造温度及适当的固溶处理,可以有效解决锻造过程中出现二次奥氏体及金属间化合物的问题。太钢生产的双相不锈钢管坯,其力学性能、抗点蚀性能等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经加工成钢管后,已逐步应用于油气田开采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本构关系能体现热态塑性成形过程中变形-传热-组织演化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作者提出了一种根据显微组织演化建立材料本构关系的方法。以这种本构关系为媒介,作者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热态塑性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变形-传热-组织演化耦合分析方法,并建立了软件系统DHTMECA。应用DHTMECA对GH4169合金涡轮盘在液压机上锻造过程进行了变形-传热-组织演化耦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DHTMECA不仅可以揭示热态塑性成形过程中坯料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坯料内热力参数的演化规律,而且能够提供热态塑性成形过程中坯料内动态再结晶过程的细节,从而在过程仿真方面为实现锻造过程最优控制和锻件组织最优化奠定基础。而这些功能是DE-FORM,AUTOFORGE,SUPERFORGE等商业有限元软件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5.
MICROSTRUCTURALEVOLUTIONANDCONTROLINSUPERALLOYFORGINGSR.Noel,D.Furrer,G.ShenandJ.Lemsky(LadishCo.,Inc.,P.O.Box8902,Cudahy,WI5...  相似文献   

16.
采用Ti-6Al-4V ELI大规格棒料,经多次制坯、多次锻造试制了某民用飞机用大型接头模锻件。该锻件经β退火得到了均一的魏氏组织,晶内片层组织较细小,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三种锻造工艺条件下 Ti?6.5Al?1Mo?1V?2Zr 合金大规格棒材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结果表明:采用拔长方式在β区高温和低温分别进行开坯锻造和成品锻造,获得的棒材的组织为粗大的魏氏组织,力学性能特别是塑性差,室温拉伸断口为脆性断口;采用镦拔方式在β区高温进行开坯锻造,再采用拔长方式在α+β区进行成品锻造,获得棒材的组织为双态组织,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室温拉伸断口为塑性断口。要获得合格的 Ti?6.5Al?1Mo?1V?2Zr 棒材,关键是开在坯锻造阶段进行充分镦拔以破碎铸锭原始组织,并在成品锻造阶段控制锻造温度和变形量。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金相分析技术在钛合金模锻件的锻造、热处理等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β转变温度对锻造工艺温度、热处理工艺温度的影响规律、钛合金原材料低倍组织以及中间坯高倍组织对锻造工艺(变形量)的影响规律,为制定钛合金工艺技术规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X22CrMoV121V不锈钢锻件制造工艺流程,通过在冶炼过程中严格按X22CrMoV121V钢的化学成分进行控制,制订合理的冶炼、锻造、热处理工艺制度,确保了锻件毛坯在锻造、热处理过程中可以承受较大的应力而不开裂,从而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高碳马氏体钢球淬火开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7-T8钢的热轧方坯模锻制的120mm耐磨钢球经锻后余热淬火,多数钢球开裂。对断口和材料组织形貌分析后,发现热处理工艺不合理造成的淬火应力大及组织粗大是导致钢球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